专栏名称: 豆瓣电影
发现好电影,分享看电影的乐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Sir电影  ·  国产9.5,再一次炸裂 ·  4 天前  
桃桃淘电影  ·  猛男老吉|赏色 ·  5 天前  
银幕穿越者  ·  Netflix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5%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豆瓣电影

这部奥斯卡最佳短片,比长片还震撼(附在线地址)

豆瓣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3-17 23:27

正文


校合唱团的秘密

Mindenki


点击观看完整版



本文来自豆瓣网友 Daphne青柠 的评论,原题“默唱出来的秘密”


有关合唱团的故事向来被影迷观众喜闻乐道,青春流行如《完美音调》, 温暖启蒙如《放牛班的春天》,更有影史经典《音乐之声》将“Do-Re-Mi”、“Edelweiss”等经典旋律奉出,传唱至今。歌唱似乎是一种连接角色与观众的绝佳传感方式,电影高潮段落总是借助着人物真挚惊艳的歌声直叩人心,完成影片在主题深度上的关键一笔。而获得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真人短片的匈牙利作品《校合唱团的秘密》,则在电影时长进度条上的黄金时段,伴随着十余处孩子脸庞的特写镜头,用这群孩童三次无声的合唱传达出了一个振聋发聩的声音,剖视并倾泄着成人世界中那些看似华丽自成体系却实质虚假荒唐的秘密。

      

故事背景被设置在20世纪90年代的布达佩斯,剧情主线围绕着转学女生索菲与维拉格小学合唱团之间的际遇展开,经历了初识的吸引、融入的欣喜、被“指导”的懊恼与享受参与的欢愉四个阶段。索菲初临新学校即被校合唱团天籁般的童声合唱所吸引,出于对唱歌的喜爱,她顺利加入了在匈牙利国内享有盛名的维拉格小学合唱团。然而在第一天合唱排练结束后,合唱团老师艾利卡的一番独家“指导”却让她心灰意冷,初次加入合唱团的欣喜兴奋瞬间破灭。



原来,为了在十天后的全国小学生合唱大赛中取得头名成绩,赢取赴瑞典参加欧洲小学生合唱决赛的机会,艾利卡要求发挥还不太专业的新手索菲在合唱团中默唱,即只对嘴型不出声。这样的安排,在艾利卡看来是顾全大局保障发挥的明智抉择,在索菲眼中是即便遗憾但可以屈从的集体要求,似乎在观众看来,暂时牺牲小索菲对自我价值的认知和歌唱喜好,顺利实现更诱人、更鼓舞人心、更符合集体愿景的合唱比赛目标,这样取舍也是无可厚非的。


故事如果就此再绵延开来,索菲亚随着校合唱团参加了比赛,默唱了整场,赢得了第一,在即将到来的瑞典之行面前,在欢呼雀跃的合唱团同伴与老师面前,“心有戚戚焉,然心戚戚矣”,似乎颇有一种无名小英雄般豪迈中夹杂落寞的意味,仿佛是年级会考排名中资优班里那些因病缺考的学生,享受着复杂而又莫名的成就感。



然而孩子的世界就像流动的泉水,除了叮当作响的歌声与笑声,还有自然而然因缘而生的友情合流。在索菲的新生活中,机敏敢为、率真仗义,在小伙伴之间人缘颇佳的女孩丽莎成为一抹亮色。故事副线精炼地描述着索菲与丽莎之间的小姐妹友谊。索菲第一天上课,在课堂新环境中,老师与同学们的态度都严肃得让她拘谨不安,只有古灵精怪的丽莎引起了她的注意,而丽莎也对索菲的友好注视报之微笑。


课间二人彼此问候相识,投缘于对手环的欣赏与称赞,更巧合的是,丽莎也是校合唱团中的成员。出于好奇和关心,在索菲被艾利卡老师单独“指导”后,丽莎一直不解并试图去了解,为什么她眼中“最好的老师”会让朋友闷闷不乐。正是这一份善意的坚持,成为了“校合唱团的秘密”被揭示的最初作用力。



在将近25分钟的短片中,导演于情节发展各处的着墨可谓条理明晰,收放自如。特别是针对两个小女孩友谊发展过程的简要叙述,通过一个360度全景的跨时间长镜头环顾楼前学生活动,以孩童课间游戏的形式将友情的升温快速流畅地表达出来——丽莎的拍手游戏渐渐换了玩伴,索菲从驻足旁观到享受与丽莎在一起玩耍并露出微笑,这一笔法,将导演Kristóf Deák拍摄短片的匠心与灵气显露无疑。

      

两个小女孩的友情从无到有甚至到亲密的过程与合唱团的排练进展相映相成,友情的镶嵌与童真的描绘,作为故事进展的主要推动力,使本带有一层哑光的合唱团故事褪去了成年人思行方式的阴沉笼罩,反射出孩童/少年这一群体该有的纯真光芒。再一次合唱训练时,丽莎站在了索菲身边,通过寻常相处中的观察、问询与共同爱好的挖掘,她渐渐察觉到了事情背后的端倪。于是,短片所希望抛出的、冲突性最强的那个间隔在成人/孩童之间的道德悖论被淋漓展现——在合唱室里,默唱的秘密被丽莎说穿,她义正言辞地指责老师作假,更瞠目于被这种方式“扼喉”的同伴数量之多;而被指责的艾利卡老师似乎更加处变不惊,对包括丽莎在内的所有学生晓之以利弊,作出了一大段语重心长的天赋论自白与成功学说教。师生矛盾的风波看似被老师艾利卡的三言两语轻松平息了。



然而如同常言所道,小孩子只看对错真假,成年人只顾利弊好坏,或者说,孩童求真,成人求美,而对“善”的定义,却各自有各自的理解认知。两种截然不同的道德观标准相互摩擦碰撞,其实并没有适用于任何语境下的优劣之分,然而却总有强、弱势的话语权之别。通常情况下成年人严肃的一句“你要听话”便可以说服怀持简单真理的孩子,在羽翼尚未饱满、阅历尚未化作立场的年纪,不懈争执的结果极有可能被掰碎成委屈心酸的眼泪。但是这一次,校合唱团的孩子们却齐心在最后时刻的登场表演中,用一出默唱的童真恶作剧,找到了自身群体表达诉求的声音,着实挑战了一把师威,并叩击着成人观众们自信到顽固不化的价值视角。

      

好的真人短片如同一则寓言,相比于情节的波澜起伏,更珍视主题的意味深长。校合唱团的故事,是孩子授予成人的,关乎教育和友谊、公平与公正、成功与诚信的生动一课。合唱团的指导老师艾利卡这一人物角色是令人信服的,她有别于传统儿童剧中邪恶到极尽能事的“巫婆”,其形象的塑造、言行的立场更贴近现实生活中成年人的精神形象——思量周全、精于取舍、自说自话、为成大事不拘小节。而这种在复杂世俗中自然生发建立起的所谓成熟的思维模式,在教育的过程中刻意、过早地传导给孩子却无异于揠苗助长。艾利卡认为,孩子的先天天赋高低决定了发展的不平等,而她所谓的公平依旧可以通过规则设计来人为地达成,这一观点看似道破了残酷人世的天机,却彻底混淆了公平与公正的界限,将对理想状态的期许粗糙地演化为一种伪善。



正如古话所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真正的公平必然需要以公正的标尺作为基石。而艾利卡所引以为豪的“任何人都能加入校合唱团”的公平景象,实则是潜藏着剥夺与控制的虚假镜像。这一番谬论歪理,伴随着校方与家长相互间默认的成功学教育所持有的强大威慑力,以及每一次合唱训练后巧克力与糖果的出勤奖励,所有因素在孩子们面前联合构筑起一道“真理-目标-诱惑”的约束屏障,在现实生活中封堵了大多数孩子们内心真实声音的发声诉求,这是极为可悲的。然而令人欣慰的是,短片《校合唱团的秘密》将守护童声的希望寄托于孩童间纯真的友谊,在决赛上集体默唱表演的那一刻,索菲与丽莎坚定地十指相扣,朋友之间与合唱团同伴之间不再瞒隔复杂的秘密,既同时默唱,又在丽莎的领唱下同时发声,在最后一刻孩子们全心全意、真挚圣洁并且宛如天籁般的歌声中,观众们方才感受到久未体会的精神洗礼与观念震颤。

       

也许可以这样认为,对台下清一色的成人观众与银幕前的观众而言,《校合唱团的秘密》是一项历时25分钟的心理年龄测试。其实,价值判断取向游离于成人与孩童两种状态之间,往往是现实生活中平凡人的常态。我们一方面不断被某些社会集体意识那种人为造就的谎言环境所吞噬说服,以大环境所推崇的规则与“真理”含混最本质的对与错、好与坏之判断;而另一方面又会在某些不经意的时刻机警而敏感地反水,怀疑周遭的善恶真假,像少年模样的小王子,一个人安静地呵护并擦拭着属于自己的那一朵玫瑰。


 - END - 

感谢作者为豆瓣贡献优质原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