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重事相,其事乃称性功德庄严之事,真正理事圆融,故触其事,一一皆悟平等妙理。“六识纵横自然悟,未藉思量一念功”。
净土法门重事相,前面讲了“指方立相”。“事”就是事物,它一定有所表相,这样的事相是净土法门所重视的。而这个“事”,并不是让我们执著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是我们要厌离的,这个“事”是“称性功德庄严之事”。如果展开来讲,是无尽庄严,就是净土的种种庄严,正报庄严、依报庄严。如果以《往生论》来讲,就是二十九种功德庄严相,清净功德、量功德、性功德等等。
净土三部经对于极乐世界种种功德庄严描述,就是事相的,很少谈玄理。所谓“功德庄严之事”,从广义来讲有二十九种,甚至无量种;如果略讲,所谓的“称性功德庄严之事”,就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所以,念佛法门重在事修,只要念这句阿弥陀佛,这句阿弥陀佛是个“事”,看得见。所以《阿弥陀经》叫我们要“执持名号”,总是念南无阿弥陀佛。
禅宗修行,往往不讲念佛,“念佛一天,漱口三日”,“我不能念佛,念了佛,佛把我嘴巴污染了,我要漱三天口”。在净土门里不可能听到这样的话,佛把你嘴搞脏了?你的嘴比佛还干净啊?这是不同的。听起来有谤法的嫌疑,但是禅的法门就那么讲。
净土的功德庄严之事,是真正的理事圆融。为什么加个“真正”呢?它是称性功德。法藏比丘当初顺法性而发四十八大愿,称性起修,感现极乐庄严的景象,它本来就是理体所展现的事相,所以理体圆融是真正的。
我们娑婆世界是杂业所感,是我们颠倒见、染污见所感的,所以是生灭的、染污的,是苦恼的、轮转的、破坏的,这种种三界之相不清净。这样看桌子、凳子,看一个人,我们能开悟吗?开不了悟。不仅开不了悟,甚至更染污。看见仇人,心里就恼火了;看见让你高兴的人,看他长得好,你就起贪染心了;看见人家有好吃的,自己没有,心里不平衡,然后就开始骂人了,反正骂不着谁,天上地下到处都骂;自己超过人家,就乐滋滋的,很高慢。
我们在这个世间,六根对六尘,所对的一切都会让我们染污,不会让我们起功德,也不会让我们清净,更谈不上理事圆融。
而极乐世界所有的一切,皆是佛性功德的显现,“故触其事,一一皆悟平等妙理”。因为极乐世界所有的一切,哪怕是一片树叶、一个莲花瓣、八功德池里一滴水、树上的一只鸟,这一切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都是阿弥陀佛功德的显现。所以,只要眼睛看到、耳朵听到、嘴上所说、心中忆想、鼻子闻到、嘴里吃到,当下就开悟,因为它本身就是佛的功德展现。所以,到了极乐世界没有不开悟的。
善导大师说:“六识纵横自然悟,未藉思量一念功。”这一听,多自在!
什么叫“六识纵横”?“六识”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纵横”就是竖着看、横着看。眼睛闭着,不小心一睁眼,开悟了;耳朵听到,就开悟了:这叫“六识纵横自然悟”。
我们在这里使劲打坐,坐了七七四十九天,眼睛闭着,也不能开悟。在这里,我们的六识、六根、六尘称为“六贼”,要关住、堵上,不能开,要闭着。这样也不行,内心还起烦恼,因为烦恼从里面冒出来,所以怎么关都关不住。
到了极乐世界,你就放心大胆,眼睛尽管看。娑婆世界就不能,一看就看出毛病了,到极乐世界就一切自在。
我们念佛理事圆融,这句名号圆摄法藏比丘所修的一切称性功德,所谓法性功德,一念相应就一念佛。这也是“不藉思量一念功”,当下念佛,当下佛的功德就在我们心中。
这就是事修。如果没有这句名号,我们怎么念呢?没法念啊!没法开口,也没法动心思。那怎么跟佛接触呢?没有办法。所以,事修是非常好的,尤其是净土法门。
《念佛圆通章》说:
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不需要其他方便,自然就能开悟。这也是净土法门的殊胜之处,从事修入手,借事相而悟得平等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