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物种日历
兔狲、龙猫、几维鸟,总有一款毛球打动你;铃兰、桔梗、四照花,植物们也可以萌萌哒~ 跟着日历娘,每天认识一个物种,让你的世界,每天变得更萌一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成都本地宝  ·  霸王茶姬、古茗免单券来了!每天可领→ ·  5 天前  
成都本地宝  ·  成都能待一整天的6个免费室内场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物种日历

What?企鹅飞上天了?拜托你仔细看看啊喂

物种日历  · 公众号  ·  · 2017-05-14 00:15

正文

从英国本土一路向北,越过天空岛和刘易斯岛,再在大风大浪的北大西洋上航行差不多四百公里,就到了法罗群岛。

法罗群岛是丹麦的一个自治领,但离丹麦本土很远,反而处在挪威、英国和冰岛三者中间,孤零零地飘在大西洋上。这个只有 5 万居民的多风多雨的小岛上,遍布着湿润的草甸,还有被浪侵蚀的石崖。在那一片深深浅浅的绿色荒原之上,零星地散布着法罗居民们五彩斑斓的小房子,算是为数不多的色彩。


在法罗群岛的Mykines岛上,远远看去悬崖上星星点点的白色,那是海鹦雪白的肚子。图片:Shing / theculturemap.com

随着季节变换,春末夏初之际,岛上有了另外一个明艳的色彩在浮动,那是海鹦(Puffin)的喙。


法罗群岛在夏天有专门的观鸟旅游项目,海鹦一次看个够。图片:best-served.co.uk

时髦又呆萌

法罗群岛每年春夏会迎来 500 万只左右的海鹦,是岛民数量的 500 倍。这是一种外形甚是憨态可掬(嗯,呆萌)的鸟,圆滚滚的身体、黑色的背和翅膀下雪白的肚皮,圆溜溜的眼睛下周还画有“眼线”,时髦地穿着亮橙色的蹼,还有着最显眼、占了半边脸的彩色喙


这呆萌的鸟可是捕鱼好手。图片:Tony Wood / wikimedia commons

它们是北极海鹦(Fratercula arctica)。属名 Fratercula来源于中世纪拉丁语里的 friar,是“修士”的意思,指的是它们背上“穿”的黑色“袍子”像修士的长袍一般。种本名arctica自然指的就是北极啦。


“黑袍修士”。图片:Dave / wikimedia commons

海雀科、海鹦属的它们,还有另外两个生活在寒冷地带的近亲海鸟——北太平洋的角海鹦(Fratercula corniculata)和花魁鸟(Fratercula cirrhata)。其中北极海鹦是体型最小的一种,大约 30~40 厘米长,翅膀展开能有 50 多厘米,体重350~500 克。


花魁鸟又名簇绒海鹦,长相比北极海鹦更为惹眼。图片:Matthew Zalewski / wikimedia commons

在北极造房子的鸟

实际上,它们在大多数时候都生活在海里,特别是到了冬季,都会迁徙到稍暖的海域过冬,最南甚至能到摩洛哥。到了夏天,极圈附近的气候开始暖和,它们便会到冰岛、格陵兰、法罗群岛,以及英伦三岛或者加拿大东北部等地,在荒原和悬崖上筑巢、繁殖后代。


海鹦的巢,看起来更像洞穴。图片: shankar s. / flickr

海鹦们有着长期的“一夫一妻”的伙伴关系,到了繁殖季,它们便会成双成对,在沿海的岸上寻找合适的地点,用软泥铺底、再找来野草和羽毛围边。花魁鸟甚至会挖出深好几米的洞来。在没有树、甚至灌木丛都十分少见的北极地区,海鹦们的建筑能力也是非常可靠的。


北极海鹦的蛋。图片: emma robar / prezi.com

装了鱼的喙,还能够张开

那么,海鹦这么显眼的彩色喙,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明亮的彩色大喙。图片:OscarV055 / wikimedia commons

首先,喙是用来抓鱼的。海鹦以海里的小鱼小虾为食(主要是鱼,比如鲱鱼),宽大的喙能够装下好几条小鱼,用来哺育幼鸟、或者暂时储存一会儿再吃


当然,只能装下小鱼。复习大块头翻车鱼。绘图:翼狼Elang

它们一次可以抓住 10 条小鱼(据说最高记录是在英国看到的某海鹦,在喙里装了 62 条小鱼……),而舌头能够帮海鹦把鱼扣在嘴里的倒刺上,继续抓新的而不掉出来或者吞下去。


海鹦捕鱼的时候会钻入水里,翅膀半开用作“桨”,速度能够达到几十公里每小时。图片:CGP Grey / wikimedia commons

彩色喙最主要的功用,其实是求偶。只有在繁殖季,海鹦的喙才会呈现出特别绚丽、一圈圈的颜色,占大半部分的是类似亮橙红的颜色,还会有小小的亮黄色“嘴角”,仿佛化了妆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海鹦的喙会变得越来越宽。鲜艳的颜色无疑是健康强壮的表示,是判断一个海鹦是否是高富帅白富美的重要依据。


海鹦们会用喙互相摩擦示好,甚至是爱抚。图片:Joanne Goldby / wikimedia commons

这艳丽的颜色就仿佛一层新的壳。而随着繁殖季的结束、迁徙季的来临,海鹦会像昆虫蜕壳一样把喙的颜色褪掉、大部分变成灰色,喙也变得窄小一些。


迁徙季,海鹦变成了灰扑扑的鸟儿。图片:Martin Lofgren / Wild Bird Gallery

也正因为这明亮的喙,海鹦也获得了“海上鹦鹉”或者“海洋小丑”的昵称。


不管是抓鱼还是筑巢,海鹦都可以叼一排。图片来源见水印

名字搞错啦?

好了,谈完了海鹦的外在,我们来谈谈……呃,内在?

如何体会一种动物的内在,吃,大概是一种方式……


图片:Andrew Shiva / Wikipedia 

先从英文里的名字谈起吧。为什么它们会被称为 Puffin呢?这说来就是一个有点不萌的误会了。Puffin来自puffed,用来形容鼓鼓囊囊的、可以吃的东西,但一开始指的却不是海鹦,而是普通鹱[hù](Manx shearwater)圆滚滚、肥嘟嘟的幼鸟,曾经被人们制成肉制品美食。甚至这种鸟的拉丁名,都是Puffinus puffinus,当初命名的丹麦动物学家 Morten Brunnich一定是脑补着油花四溅的吃货场面、流着哈喇子起的这个名字吧。


普通鹱的幼鸟,这跟海鹦哪里像了?图片:strongerthanbone / wordpress.com

后来,人们把海鹦就这么和鹱搞错了。非要说哪里相似,也只有同样黑白的身体、以及用泥和草筑巢的习性了。其实两者的样子差得有点远,只能说人们眼神儿不好?

(对了,说到这里,讲一个有点冷门的八卦:英国著名的企鹅出版社有一个副品牌叫海鹦Puffin Books,专门出儿童书籍……)


企鹅出版社和它的副品牌。图片:Jonathan Lloyd / wordPress.com

当地人会吃海鹦

不过,名字虽然搞错了,但海鹦……确实是可以吃的。前面提到的法罗群岛,就有 300 多年的捕海鹦历史。怎么捕呢?这种叫fleyging的捕鸟法,就好像在天上捕鱼一样,准备3米长、一人宽的长得像网球拍的大网(fleygingarstong),在悬崖顶部挖一个坑,人藏进去、或者在石头掩护之后,免得被飞来飞去的海鹦撞到,然后把网子朝飞过来的海鹦举起来,海鹦就噗噗噗地落在网里啦。熟练工一天能捕上百只海鹦。


19世纪的fleyging。图片:Matrikul.fo / wikimedia commons

这种捕猎的方式是法罗群岛的重要传统,也是可持续的。毕竟,他们只捕成鸟、不掏鸟蛋,捕鸟的时间也有严格限制,和几百万只海鹦比起来,捕到并吃掉的也是极少部分。通常,海鹦都会被泡在盐水、牛奶或者淡啤酒中入味,然后再煎煮或者烟熏。 

冰岛的国菜

法罗群岛上海鹦的密度最大,而要论最多,则当是冰岛。冰岛有全球 60% 的海鹦,简直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海鹦也是冰岛的国菜之一呢!传统捕海鹦的方式和法罗群岛类似。冰岛语中(摆在餐桌上的)海鹦为Lundi(法罗语里面也是同一个词),可以熏烤成鸟干。具体程序是先泡盐水,然后木炭熏制,再用甜的麦芽水煮熟之后再放置。据说吃起来也不是一般的鸟类那样嘎嘣脆鸡肉味,而是带点鱼、麝香般回甜的感觉。在冰岛的传统中,海鹦的心脏需要生吃。


英国电视名厨戈登·拉姆塞(Gordon Ramsay)在节目中就生吞过海鹦心脏,结果遭到玻璃心的英国观众投诉……不知是心疼还是恶心呢。图片:shiny red type

还有一件有趣的事情,是在一些天主教的教会中,强行把海鹦算成了鱼,这样在斋期(Lent)就可以吃了。这……不管好不好吃,好歹也是蛋白质来源啰。

未来,我们会失去它么?

每年夏天都是冰岛的庆祝季,各种 Festival 层出不穷,在Westman一个有 140 年的节庆Thjodhatid上(直译为“人民的盛宴”,被称为冰岛的 burning man),在狂欢现场配着烈酒吃熏海鹦是保留节目 


烟熏海鹦。图片:Audubon

但是近几年来,Westman的人们发现,海鹦越来越少了。以前铺天盖地的黑白鸟,现在已经是稀稀拉拉。吃海鹦也从日常,变成了节庆时才有的动作。原来,海水变暖导致了当地海鹦最爱的食物——沙鳗的减少,海鹦也无法成功繁殖了,每年飞回来的鸟也越来越老(海鹦大概可以活15~20年)。再加上冰岛旅游业的繁荣,前来吃海鹦的游客也越来越多,过度捕捞的威胁一直存在。如果这个趋势再持续下去,再过几年海鹦可能会真的从 Westman 消失。


试图从争夺中保卫食物的北极海鹦。图片来源见水印

虽然海鹦现在还不是濒危物种,每年依然会有大量的海鹦如约出现在北陆,但海鹦的远亲大海雀的悲剧依然历历在目。同样呆萌的大海雀从来没见过人类的世面,站着让人捕,就是这样生生被整个捕灭绝了。幸运的海鹦能飞高、能迁徙,因此一直保持着数量稳定,但在捕猎之后,还有栖息地丧失和食物链断裂的威胁,以及人类带来的入侵动植物对它们巢穴的破坏。


因人类大量捕杀而灭绝的大海雀。图片:Heinrich Harder(1916)

我们都不想失去海鹦。不管它究竟好不好吃,海鹦作为文化符号,已经是法罗群岛和冰岛不可分割的传统。在冰岛,大街小巷都可以见到和海鹦相关的纪念品和街头涂鸦,人们也为了这种呆萌的鸟慕名而来。但愿在很多年以后,我们还能与海鹦和谐共处,而不是海鹦仅存于记忆中、博物馆里、或者邮票上。


带着食物回巢的北极海鹦,希望它们还能稳定繁殖。图片来源见水印

 

物种日历

微信号:GuokrPac

有萌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有话想说?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来留言吧

日历娘今日头像

海雀科 角海鹦


本文来自果壳网,欢迎转发,谢绝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