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5日,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 2017)”于上海世博中心盛大开幕。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等专家出席本次发布会。
大会主席葛均波院士还担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主席、美国心脏病学会国际顾问、上海远大心胸医院首席顾问等职务,是国内最优秀的心脏病学专家之一,在国际上享有盛名,首次发现心肌桥特异性超声影像学诊断指标“半月现象”和“指尖现象”,并先后承担“863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及重点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SCI收录的通讯/第一作者论文15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0余项;主编卫生部《内科学》全国统编教材、《Intravascular Ultrasound》等中英文学术著作6部。
2007年以前,上海地区多家医院都在各自举办形式不同的大型心血管学术会议,内容重复繁杂,水平参差不齐,造成学术资源的浪费。2007年初,当时的葛均波教授首先倡议,集中上海各大医院心内科力量,联合全国心血管领域专家,搭建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心血管学术交流平台。2017年,正值上海市医学会成立百年之际,即将迎来第十一届东方会,这是崭新的一个起点。
第十一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主要围绕高血压、心力衰竭、冠心病介入、心脏节律、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结构性心脏病、肺循环疾病、精准与再生医学、继续教育、心血管影像、血栓相关病、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疾病预防、心脏急症、华语国际、心血管护理、心脏康复等领域进行探讨。
关于本次会议的核心焦点及重要意义如下:
1、葛均波院士正式发布“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
葛均波院士在OCC 2017主题发言中正式公布了“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CV index)为全球首个国家层面发布的反应全国及省级的心血管健康指数,旨在通过建立我国人群心血管健康的综合指数,以反映全国及地区人群整体心血管健康状况,了解心血管病的流行和发展趋势,评价心血管病防治水平,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力争早日实现“拐点”。该指数包括五大维度、52个指标,选取现阶段最具代表性、准确性、权威性的国家级数据带入计算,并于美国ACC大会期间广泛征集国际专家意见。该指数的公布势必产生重大影响,为改善我国心血管健康提供基线数据,为科学的防治工作提供重点方向,为科学的财政投入决策提供数据依据,助力“健康中国2030”!
2、陈灏珠院士特设基金资助基层医生参会
东方会自召开以来秉承“一高一低”的理念,不但通过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鼓励年轻医生务实求进、守正创新,也重点关注西部地区、县级医院等基层心血管教育事业发展。本年度OCC陈灏珠院士特设基金资助基层医生参会。
3、“心脏康复”升级:从单纯诊治过渡到全程全心关爱
心脏康复的理念,从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以患者运动训练为核心,与时俱进演化为康复与二级预防相结合,整合划一的服务关爱综合模式。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心脏康复/二级预防体系是关键策略之一。本年度心脏康复论坛邀请了多位国际心脏领域专家,通过中外学术交流,汲取国际成功经验,有力促进我国心脏疾病的防控。
4、设立“东方新星奖”
“东方新星奖”面向全国各医疗、科研单位及大学院校心血管专业的研究人员及临床医生,为了激励心血管学界优秀青年才俊的创新热情、奖励优秀的年轻医生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以及营造良好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研究氛围而设立。
5、首次开通同步网络直播和在线点播
除精彩的学术内容外,“第十一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 2017)”的另一大亮点是首次开通了网络直播和在线点播,可及时报道主会场开幕式及继续教育论坛的热点话题和动态,并进行手术转播。同时,本届论坛的相关内容,将通过远程教育同步直播到各家医院,会后可通过大会官方APP和手机微信进行回放点播,为未能亲临会议现场的医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另外,上海3家医院将在冠脉介入论坛上进行手术转播,包括葛均波院士团队、何奔教授团队和沈卫峰教授&张瑞岩教授团队,主要涉及部分国内外新技术、新器械的应用、手术技巧并邀请现场专家进行手术点评。本次论坛还首次设立“东方PCI影院”,展示优秀的具有教学意义的病例。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重大健康问题,造成了巨大的疾病负担。做好心血管疾病防控的关键是实现战略转移:从重治疗、轻预防,转向预防为主、防治合理布局。期待OCC能为与会者提供掌握新进展、新技术、捕捉新信息的机会,建立广泛合作,共同推动心血管疾病指南和专家共识的普及,提高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综合防治,促进心血管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发展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