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http://mmbiz.qpic.cn/mmbiz_jpg/SL01kv8vjY0PUjexqAuZ2KwQTusUdK5Kfd8icr0uAXZibzWDKntkEG6bmTNL8M43dkrQppbMIhIDibias3mUGlODdA/640?wx_fmt=jpeg&from=appmsg)
来源:每晚一卷书(ID: JYXZ89896)
世人对于弘一法师李叔同的印象,可以用七个字概括:半世风流,半世僧。李叔同出家之前,是风流绝代的富贵公子,也是跋涉世间的惆怅旅人。他虽然出身极好,然而成年后,却仍旧尝尽了爱而不得、亲朋渐散的苦楚。终于在三十八岁那年,他得以堪破红尘,皈依佛门,成为世人敬仰的弘一法师。很多时候,遗憾的出现,并非要折磨你,而是为了教会你,如何去遇见更好的自己。
有人说: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在无能为力的年纪,遇到想要照顾一生的人。只一眼,李叔同便深深地为她痴迷,直到戏散场了,也久久不愿离开。而很少为谁动情的杨翠喜,在见到李叔同时,也心动不已。杨翠喜的每场戏,李叔同都会雷打不动地坐在第一排,为她鼓掌喝彩。散场之后,李叔同又会化身护花使者,打着灯笼,送杨翠喜回家。在朝夕相处中,两人的感情越来越浓,李叔同也渐渐萌生了娶杨翠喜的念头。先不说家大业大的李家,不会允许李叔同娶一个戏子进门。就说杨翠喜,虽被人捧为名角,但也是身如浮萍,根本没有决定自己人生的权利。后来,李叔同因事去了上海,杨翠喜就被人高价买去当了小妾。而李叔同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整日伤心欲绝,郁郁寡欢。母亲王氏不愿见他沉沦至此,便给他迅速安排了一门亲事,逼着他娶了门当户对的俞氏。对于感情之事,他不再执着;对于过往的伤痛,他也渐渐学会了看开。这种感情会让你痛苦不已,但它的出现,也一定会教会你些什么。《项塔兰》中写道:
“命运早晚会使我们和某些人相遇,一个接一个,从而让我们知道我们可以让自己,以及不该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如果有些人的出现,给你带来了无尽的遗憾和创伤,那恰恰是因为,命运需要以这样的方式教你坚强,渡你成长。
这句话流露出来的遗憾,大概就是李叔同写《送别》时的心境。1898年,李叔同迁居上海。在那里,他与许幻园、袁希濂等人结下了金兰之谊,号称“天涯五友”。他们五人经常聚在一起谈论诗词歌赋,度过了一段相对快意的时光。然而在时局动荡下,再深厚的情谊,也只能跟着命运浮沉。经济危机爆发后,许幻园一夕之间破产,他只得被迫离开上海,远走他乡。大雪纷飞中,他来到李叔同家屋外告别:“叔同兄,我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李叔同望着好友远去的背影,百感交集,挥泪写下了这首《送别》:而李叔同也在不断地聚散中,看淡悲欢离合,最后遁入空门,释怀了这份物是人非、知交零落的惆怅。《次第花开》中说:“从出生到终老,我们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失去和分离的过程。”在这过程中,那些曾与你把酒言欢的知己,都会因为世事的磋磨,与你渐行渐远;那些曾答应和你做一辈子朋友的人,也会在某一个时刻,与你挥手告别。因为那些曾来过你生命里的人,早已在你的心里,为你种下了一片风景。此后无论前路如何艰难,只要回忆起那段时光,你就会感到一股从心底里洋溢出的温暖。
他爱上了一个女子,却不为世俗所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心爱的人另嫁他人;他结交了几个知己好友,却又因为时局的原因,不得已与他们分离,此后天各一方;他想通过科举取仕,却又屡屡受挫,最后只落了个“童生”出身,连秀才都未中;后来,他又投身于滚滚的革命浪潮之中,然而仅仅过了百日,变法又以失败告终。
李家的人,因为怕被牵连,便将李叔同连他的家眷都赶了出去。
再后来,李母病逝,李叔同天津老家破产。
一系列的变故,让李叔同对世事逐渐有了新的了悟:
“人生犹如西山日,富贵终如瓦上霜。”
我们所看重的名利、财富、感情,即便有幸得到,最终也会在某一刻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