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2 京津冀地区科技功能发展现状(2012年)
Tab.2 The status quo of technical function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2012)
注:仅统计公有经济企事业单位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 政府科技资金指R&D经费内部支出中资金来源为政府部门的部分。
资料来源:根据《北京统计年鉴2013》,《天津统计年鉴2013》及《河北经济年鉴2013》数据统计。
表2中的指标选取借鉴张换兆等(2011)提出的基本框架,从科技创新资源、科技创新投入力度、科技创新产出能力[13]和教育资源四个方面对当前京津冀三地科技创新功能发展现状进行比较分析。
从数据统计结果来看,北京作为首都和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在科技创新资源、投入力度和产出能力三个方面占有绝对优势,体现为研发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高度集中、政府拨款和科研资金投入总量大、科研成果多样化且技术交易市场活跃。
相较之下,天津与河北表现平平,如果考虑到人口基数,那么天津在科研机构数量、R&D人员全时当量、R&D经费内部支出和专利授权数等方面较为突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津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视和取得的相当成果。
河北存在的问题最多,科研机构与优质高校数量不足、政府资金支持和经费投入力度偏低、科研成果数量及质量均落后于京津两地。
根据表中绝对数与百分比统计结果,教育资源在京津冀地区分布情况看似相对合理,但按照平均每万常住人口计算得到的平均值显示,区域内教育资源分布同样存在严重不均衡的问题。
北京平均每万人口高校数量为0.045,天津、河北相应数据为0.036和0.016,平均每万人口专任教师数量对应北京、天津、河北分别为28.997,19.732和8.925。即便不考虑高校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和办学经费,天津与河北两地居民享有的教育资源数量仍无法与北京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