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这个高速发展的新兴行业,注定是年轻人的天下。
得敢想敢干敢创新,耐劳耐操耐折腾。
身处这样的从业环境下,30 岁以上的互联网人该如何找到自己的职场安全边际?在开始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以下的信息。
2016 年下半年,暴风魔镜 CEO 黄晓杰发布公开信表示,通过拆分和裁员,暴风魔镜由 500 人团队缩减至 300 人。
2017年3月1日,Intel 参与投资的 VR 全景相机企业完美幻境,所有员工都收到了裁员邮件,除 CEO、销售总监、市场总监和软件总监四人外,所有员工全部被裁。
16 年底 - 17 年初,滴滴、乐视等知名互联网企业陆续曝出裁员的消息。
据传华为从今年春节之后就开始内部清退 34 岁+以上的员工,以此腾出位置来汲收更多的年轻血液进入华为。事件发酵了几天之后,华为的官方发消息出来辟谣。
“其实你什么都没做错,就错在你太老了。” 2 年前,马化腾在参加香港大学“DreamCatchers”创业论坛时,在谈到网络第一代创业者与年轻人的差异时,开头所说的第一句话。
2014 年的媒体报道中指出,阿里集团平均年龄在 27 岁左右,依次精略推算,现在的平均年龄应该不超过 30 岁。
2015 年, 在互联网人才聚集的深圳,人口平均年龄为 33.6 岁。
在继续深入之前,我收集了 7 个案例,我们可以先看看身边的互联网人的生存状态。
Y 哥来自湖南,计算机专业毕业, 先从事研发工作,爱好足球,喜评三国,似笑非笑,看似不张扬,但经常是人群中的核心。干工作举重若轻,很少见有发愁的时候。十年之内将行业内的知名公司换成了个遍。
金碟、华为、思科、中国移动、民生银行,还有两三家不太知名的公司做了职业生涯的过渡。最近的职位的是一个新兴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负责人,实现了职业生涯的跃升。
最近问他工作爽不爽?他说已经过了那个自己爽不爽的阶段了,关键要做让团队做出点成绩来才行。不然,下一段职业生涯就不一定有这样的位置了。
L总研究生毕业之后即投身了华为(看看,又是华为),在华为呆了两年之后,跳槽到了一家外企。一呆就是五年之久,外企里面不打卡,工作轻松,年假超多。
这五年里面买房买车生娃。但 L 总从没有松懈,对新技术的追捧让他保持着最前沿技术的敏感。
随着 3D 打印的火热, L 总边工作边开始了开源 3D 机的研发工作。先是以技术入股的方式跟人合作,但合作起来有诸多的牵绊。
时机成熟之后又单独出来创业,先是通过朋友们众筹的一笔钱开始干,干了两年多,拿到了一笔不小的投资。他说,在外企呆久了,会太安逸,创业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C总算是深二代,很小的时候就来了深圳。做 IT 方面的工作,之前在一家创业公司干了 2 年左右,跳槽到一家外企,一干就是 8 年,经历了深圳分公司四任总经理,以及多次人事变动,他却岿然不动。每任总经理过来,还要先拜他这个码头呢。
平时在家办办公,每周去一两次办公室,在家里处理下 Ticket 请求就 OK 了。对公司的人和事,他门门清。
他说,要是把我裁掉也好啊,赔我个 N+3 ,爽歪歪。对于将来,他说,工作嘛,糊口而己;真要赚钱,还是要通过其它的方式来搞。比如买房之类的。
技术是做不了了
创业也没什么业务可以做,愁啊
Q总之前在工厂做了技术方面的工作,几年之后参加了软件开发培训,在一家银行系统的互联网业务子公司任职,从普通的开发人员到组长,再到项目经理,每年国内积攒的飞机里程就够全家往返海南好几趟了。
一呆就呆了 8 年,8 年之后凭借着原公司的人脉,自己出来创业做了家外包公司,承接原单位的业务。
前两年红红火火,最近两年原公司业务萎缩,外包行业整体也不好做。他说,再去工作上班呢,技术是做不了了;继续创业呢,也没有什么业务可以做,愁啊。
J总是个思维活跃也吃苦耐劳的人,做过销售,也创过业,呆过好几家公司,每个公司都不会超过两年。
到了 33 岁的时候,突然发现求职过程中出现了尴尬的地方了:初创公司希望他去,但收入不高,只能通过未来的期权来弥补;大型公司进不去,觉得他换工作频率太高,稳定性是个问题,当然专业深度也是问题。
他说,好像除了创业,没有更好的出路了。但创业,又能做什么呢?整天处于非常焦虑的状态不可自拨。
A总毕业于国内一 985 高校,毕业之后校招到了一家互联网企业,一干就是7年之久,从一线员工做到了管理近 60 人团队的中层。收入虽比上不足,却比下有余。
每天忙忙碌碌,倒也非常充实。但看到外面风风火火的互联网创业热潮,摩拳擦掌却又底气不足。不敢舍弃当前的职业和收入,更不敢贸贸然脱离熟悉的环境。
Z哥最能折腾,在腾讯做了几年产品之后,被阿里挖过去之后举家搬迁到了杭州。在杭州买房生子,996 的工作规律让他的体重直线飙升。
他说,现在还在纠结要不要生小孩,怕自己工作太忙没时间顾到家里。工资确实不错,但也基本上没有太多属于自己的时间了。外面如果有好的创业机会,他是会考虑的。
跟他们聊关于职场的中年危机问题,他们基本给出来的回复是,危什么机,每天忙得跟狗似的,根本没有时间来考虑这个问题。
再细聊下来,其实设计、产品、运营、市场这四类人员的危机感更重,研发人员的危机感较轻。特别是一直在一些名不见经转的互联网公司跳来跳去之后最为困惑。
30 岁左右,一般都有近 8 年的工作经验,从事一般的岗位是完全符合要求的,也有了自己一定的人脉圈。阅历和收入让自己有了小家庭,应该运气和实力 OK 的话,基本上已经实现了有房有车有老婆有孩子的四有状态。
当然,压力也随之而来:车贷房贷没法躲,孩子的教育成本不断地提高,父母也慢慢年事己高,瞻养方面的付出也会越来越多。当然,更让人担心的,是职业生涯方面的压力。
在互联网行业,工作 1 - 3 年和工作 10 年左右的人,收入之差并没有与工作年限成比例。也就是说工作 10 年的人,工资并没有工作 1 年左右人的 10 倍,这个差距不大。
拿软件研发来说,一个 1 - 2 年工作经验的 Android 开发工程师,薪资可以到 1 万左右,但是一个工作 6 年以上的技术总监,薪资可能就在3万上下,可以还会更低一些。
带着这个疑问,请教了几个在 BAT 工作过多年的 HR ,她们给出来的发展路径无非三条:
1. 创业
在自己熟悉或者善长的领域,依据前十年工作中积累到的人脉和资源,组团队创业。
前提是自己房贷不会特别大,手上有些积蓄,家里人能够充分理解和支持。能预留 2 年左右的基本生活费用。
创业九死一生,90% 以上的创业公司最终都会失败,或早或晚。
2. 寻找到一个发展前景看好的初创公司
作为核心人员参与到初创公司的工作当中,月度收入较少,但通过期权和分红的方式将自己的利益和初创公司的利益捆绑和共享。适用于还是想做一番事业的职业经理人。风险也在于初创公司成功的可能性。
3. 寻找一个稳定的公司,长期呆着
同时做着额外的投资,如金融理财、房产投资等等,在保证基本收入的同时获得额外的收入回报。
很多的HR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时,都会有着第二个职业。他们要么考取心理咨询师,要么做职业规划师,更多的人在通过知识分享平台来授课,赚取一份额外收入的同时,也在拓展自己的第二职业。
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职业的安全边际越来越小,说不定,哪天你正在做的这个岗位,在未来几年就消失了;也说不定,你的岗位,被一部分机器人代替了;或者,你的工作有人出三分之一的薪水,也愿意做。
到时,你怎么办?
如很多的 HR 一样,很多的人开始尝试做第二职业,主要集中在咨询方面,通过售卖自己的工作经验来赚取除工作之外的收入,虽然刚开始不多,但也是打开了另外一扇职业之窗。
也有一些人,在这个年龄的时候,慢慢在向咨询师这样的岗位在慢慢转型。也是一个职业发展的方向。在 PMCAFF 网站上还有看到一个产品经理闲时做婚庆司仪的帖子,好厉害。
目前来看,以分答、在行为代表的一系列知识和经验变现平台,吸引了一大批资深行业人员前往注册。整体来看,前期入驻的人员都是行业的大牛,本身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圈粉自然而然就不成问题。
正是这样,也给了一些细分领域的小牛们入驻平台的机会窗,起码在不同的细分领域,还没有绝对的大牛,还是有一些机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