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中文新闻部 马蓉
今年以来中国不良资产包价格持续走低,拍卖流标不断,市场整体趋冷的同时,亦不断压降银行心理预期。业内人士指出,不良资产市场已由卖方转为买方市场,银行标价也逐渐随行就市,并通过加强专业投资者推介等方式达到提升资产价值、加速处置的目的。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二次不良风险隐现等因素都促使投资人回归理性,观望情绪浓重。市场转冷的另一重要原因还在于垄断一级市场的资产管理公司(AMC)忙于处置前期高库存、无暇他顾,导致市场瘀滞,业内人士建议应放开一级市场“4+2”的限制,允许更多市场化投资者参与进来。
“今年不良资产包市场从去年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而且明年还是买方市场,这个趋势是很明确的,”某股份行银行法律保全部负责人称,“我们对此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
另一股份制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亦对路透表示,今年以来资产包流拍率显著增加,除不良包价格整体走低外,也与买卖双方心理预期差异过大有关:银行作为卖方仍有去年的惯性倾向于高估价格,所以制定的开标底价不是很低,但市场的投资者和购买者已经充分理性,报价相对较低。
“今年(资产包)有三分之一流标的,双方差异还是挺大的,”他称,“现在价格(银行报价)也在往市场上靠了,今年资产包价格低就低吧,低也要出啊。”
在不良资产处置策略上,他认为,商业银行还是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市场化处置仍是主要方式,“这块我们会加强向专业投资者的推介,因为他们有需求、价格也会高点,而不是找中短期或二传手那种投资者,以此达到价值提升的目标。”
如今年因去杠杆、配资叫停等多重因素导致不少二级市场投资者流动性不足,该行正在积极接触弹药充足且专业的境外投资者;另有大行人士表示,该行有不错的不良资产准备出售,希望能与境外基金直接对接。
另一方面,则是更多运用财务能力消化不良,如加大核销力度,“先核销,出表后再慢慢处理。”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此前在半年报业绩发布会上也表示,将继续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今年要投入1,000亿人民币的呆账准备金处置2,200亿元的不良贷款。
**AMC忙清库存扰乱节奏**
业内人士指出,除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二次不良风险隐现等令市场参与者日趋谨慎、观望情绪浓重外,今年资产管理公司忙于“出货”也扰乱了市场的节奏。
“几个大的(AMC)都在处置,哪有钱去接货呢,没有钱啊,所以一下子就把市场打乱了,”上述股份行保全部负责人称,“现在一次包四大占了90%以上,地方AMC10%都不到。”
有市场资深人士表示,近几年四大AMC在一级市场过早消耗了过多的宝贵实力,特别是在过去市场比较火爆的情况下把资产包的价格推到过高的水平,最终导致库存过大。
“从信达和华融的情况看,每年在不良市场买700-800个亿,多的年份超过1,000亿,但最好的年份真实处置不良资产的现金也只有三四百亿,正常情况下是两三百亿,也就是说每年少则五六百亿、多则七八百亿的现金沉淀,已经沉淀了三四年了,”他称,“我自己也担忧,如果四大AMC都出现流动性问题,市场上还有谁能来接这一棒。”
上述股份行保全部负责人建议,希望不良资产一级市场能从目前的“4+2”(四大AMC+两家地方AMC)这种垄断模式放开,让更多市场化投资者参与进来,这样也有利于激活二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