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采取了诸多措施,但是桩基施工中泥浆外运及混凝土灌注依然存在污染湖水的风险。”赵玉虎说道。大桥共设计大直径钻孔灌注桩276根,钻进过程产生钻渣及泥浆约10万立方米,确保不污染湖水是绿色施工的关键难题。
方案讨论会上,有技术人员抱怨道:“梁子湖这么大,也不能把鱼儿全部都包围起来保护啊。”听到这句话的赵玉虎却受到启发,他联想到一些水利工程通过围堰有效阻挡水流,实现局部区域的隔离和控制。是否可以将这个思路运用到当前的问题上,通过设置围堰“反包围”受到污染的水源,为武昌鱼建立一道“绿色屏障”。
随后,项目团队提出了“先堰后桩”的防护举措,即先施打钢板桩围堰,然后进行桩基施工。然而,为维持施工区域内的水环境稳定,常用的钢板桩使用周期长,租赁费用高。为找到更符合经济性、适用性、安拆便捷性等要求的钢板选材,项目技术团队全面查阅相关资料,深入探究各类钢板材料的性能、应用案例以及相关技术理论,并与类似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线上沟通。最终发现轻型压型钢板,用钢量相当于同尺寸钢板桩的六分之一,将其与波形板共同作为原材料,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设计结构,自主研制出一种“隔水防污染轻型钢围堰”,构建起防止污水外溢的密闭空间。
这种新型围堰采用由波形面板、背楞、连接头组成的标准模块化设计。通过人工与机械相互配合,将标准件紧固,凭借自重嵌入土体中,安装拆除便捷,大大缩减人力成本和施工周期,且施工噪音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