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左岸读书
致力于美好的阅读体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十点读书  ·  越过越好命的人,都早早戒掉了这件事 ·  19 小时前  
十点读书  ·  最好的孝顺: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  2 天前  
十点读书  ·  人到中年,不要再对孩子说这4句话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左岸读书

嫉妒的正面

左岸读书  · 公众号  · 读书  · 2024-11-12 11:29

正文

文/廖超国

嫉妒,其实是有正面和反面的,如同一枚硬币一样。大多数人都只看到的是嫉妒的反面,而忽视了嫉妒的正面。我们来谈谈嫉妒的正面。

什么是嫉妒?嫉妒是人类共通的与生俱来的根深蒂固的一种正常的情感体验与情绪反应,可以说,几乎没有人不曾经历和体验过。它源于我们对他人拥有美好事物的渴望。社会学家普遍认为,嫉妒是人际交往中或组织内,由某种或几种因素所引发的一种负面的个人心理状态。古希腊的哲学家认为, 嫉妒是看见别人比自己好而产生的痛苦的感受。 最新的神经学研究,从科学的角度证实了这一观点,研究显示,人在产生嫉妒心理后,大脑与痛苦相关的部位,随即被激活。心理学认为, 嫉妒是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因为意识到别人拥有自己想有的,但又没有得到的东西时,体验到的自卑、敌意和怨恨的感受。 《现代汉语词典》对嫉妒的解释为,嫉妒即忌妒,指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很多时候许多人只看到嫉妒的负面,过度强调其有害性,而看不到嫉妒的正面。但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要正确地认识事物,不可只执一面而偏废另一面。特别是在强调情绪价值重要性的当下,更全面地认清嫉妒这种心理活动,发掘嫉妒的另一面,认识其积极的作用,对我们个人的心理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嫉妒的产生也是需要一些条件的。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嫉妒的产生不仅具有相当的普通性,可以说, 没有人不会有嫉妒心理, 同时嫉妒的产生也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首先,嫉妒产生于同一层次的人之间。 一个乞丐不会去嫉妒皇帝的富贵,正如普通人不会嫉妒马云富有一样。也不会有哪个普通的女工会去嫉妒女明星的漂亮。这是因为嫉妒是在比较中形成的,我们只会与自己相类似的人比较,我们既然具有相似的生活环境、教育背景、社会阶层,但为什么没有相同的条件、成就和待遇,嫉妒由此而生。 其次,嫉妒源于与我们高度相关且在意的事情,与我们不相关的事情或者我们不在意的事情不会刺激我们,也不会让我们嫉妒。 有一句话说的好,人只会被在乎的事所伤害。 再次,主观上的不公平感让我们陷于嫉妒之中。 如果我们觉得人家是通过自身努力而获得的成就,实至名归,我们自愧不如人家,通常也不会嫉妒。在与他人比较中,觉得那个人不值得拥有那些成果及声誉,甚至他只是运气所致时,就会感到不公而嫉妒。而且,我们所认为的这种不公不被客观标准所支持时,嫉妒的程度会进一步加剧。当然,不排除这种不公的自我认知的偏差。 最后,过度自信,在想象中拔高自己对某件事的控制力或把握度时,嫉妒容易发生。 当我们以为自己有能力实现或改变某件事时,而结果与我们的想象相悖时,嫉妒会变得强烈。这种想象的控制力或把握度对嫉妒的影响与客观现实是没有关系的。就是说这种想象力或把握度是我们自己一厢情愿的认知。

嫉妒的发生上述四个条件缺一不可。相似性让比较具有可能性。相关性才会产生比较的刺激。主观不公平才会不服气。对自我的高估计才觉得自己才是最应该得到对方拥有的那个成果的人,但现实与自我认知却恰恰相反,从而打破了心理平衡,嫉妒油然而生。

诚然,嫉妒的负面是不可否定的。嫉妒一词,英语拼写为“envy”,其来源于拉丁语“invidere”意思是“ 充满恶意地看待他人 ”。莎士比亚曾称其为“绿眼妖魔”。鲁迅先生这样描述嫉妒的人,“这种人就像很矮的人,总是瞪着不示弱的眼睛,千方百计地想把别人拉矮,同他们穿一个号码的裤子”。一直以来,人们谈到嫉妒都觉得不是什么好东西,很多人即使心生嫉妒也都深深地隐藏在自己心里而不愿被别人发现,即使被人发现也不愿承认。但我们也大可不必将其视为洪水猛兽,它是人类的一种正常情感。弗洛伊德在他的《图腾与禁忌》一书中写道:“ 嫉妒是一种感情状态,如悲伤一样。如果一个人看起来没有嫉妒之心,那他一定经历了严重的压抑 ”。其实,心理学上对嫉妒也是有分类的。荷兰心理学家尼尔斯做过一项研究,把嫉妒分成两类——善意的嫉妒和恶意的嫉妒。

善意的嫉妒是指“你有的,我也希望有”。 比如闰蜜买了一个新款的大牌包包,你也想拥有,会考虑自己怎么才能获得。会想办法去努力赚钱,通过正常的方法而得。善意的嫉妒给人向上的力量的嫉妒,这是一种积极的力量,让人产生强烈的占有欲和拥有感。善意的嫉妒通常能让人有一种被他人的成功或优势所激励的感觉,激发出向其靠近的冲动。起着类似激将的作用。善意的嫉妒更倾向于内在因素的评价。因此人们会通过模仿、观察和学习等方式,促进自我提升,以尽快地速度接近或达到被嫉妒者的程度。这种力量可激发出一个人奋发、努力、上进、获得、而改变自己的动力。

恶意的嫉妒是指“我没有不要紧,但你不能有”。 同样以闰蜜的包包为例,这时候,你就会想一些不好的事情,觉得她的包包是“冒牌货”或是“假货”或使用的时候弄脏弄丢等。恶意的嫉妒则是给人向下的力量的嫉妒,这是一种消极的力量。恶意的嫉妒通常包含一种破坏意图,希望减少被嫉妒的人在比较中的优势,这样就可以减轻自己处于劣势的感觉。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嫉妒者想方设法发现对方的弱点、缺点以及错误,甚至会通过谣言,诋毁诽谤或其他间接的破坏行动以贬损被嫉妒的人。恶意的嫉妒往往是外在因素的评价。

正像史密斯博士所说的那样,“善意的嫉妒使人心胸宽广且斗志满满,而恶意的嫉妒使人目光狭隘且充满怨恨。”我们讨论嫉妒的正面,其实说的就是善意的嫉妒。我们应把握好善意的嫉妒,利用其积极的一面,发挥其激励的作用,改进、完善和提升自己。克服、避免和戒除恶意的嫉妒,让其胎死腹中,不对我们造成任何负面影响。

无论是在社会层面,在众多推动历史进步的心理机制中,还是在个人层面,促使个人向上实现人生目标的过程中,嫉妒绝对是一种强大的动力。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时,打出的口号是“帝王将相宁有种乎”,这道出了发自他们发自心底的一种不平,难道那些已称王候将相的人天生不比我们高贵吗?项羽在围观秦始皇外巡时也曾说“彼可以取而代之”,此言除了具有豪迈之气外,细听上去还充满着嫉妒之情的。后来,陈胜、吴广起义起到了改朝换代的作用,而最终自刎乌江项羽也只差一点做成了新朝皇帝。历史表明,社会底层对享尽荣华富贵的上层的不满和嫉妒,是可以成为推翻上层改变社会的动力。这种动力异常强大。

在个人层面,嫉妒也是促使自己改变,付出努力的内在的直接动力。这种动力来源于心灵深处,往往比一般的外在的动力更强烈。可以说, 在个人行为动机中,嫉妒产生的力量异常强烈。 君不见,有多少创造的动机不是因对他人的成功的嫉妒而产生?有多少改变现有地位的动机不是来源于对他人社会地位的嫉妒生成?甚至不用怀疑,那个为了买得起大牌奢侈品而拼命攒钱的女孩,不是因为嫉妒她身边的同事有这样的奢侈品才如此的。那些活得得过且过,无精打采的选择躺平的人,莫不是嫉妒心的死灭。而一旦嫉妒心复活,便会激情满满,跃跃欲试去跟人一比高下。股神巴菲特曾说:“竞争并不是推动人类前进的动力,嫉妒才是”,的确,嫉妒是促进人们飞速跃进的良药。所以,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善意的嫉妒总能激发人们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我们不应忽视嫉妒的正面,而应利用其激将的特点,把嫉妒转变成不服气,成为我们努力变得更优秀的一种力,发挥其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中的积极的作用。嫉妒正面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嫉妒能使我们重新认识自己。 2011年《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公报》发布了一项的研究指出,善意的嫉妒能让人产生更大的动力和更好的表现。其内在机制表现为,既然我们是同类人,你能拥有,为什么我不可以有,由此而引起自我思考,对自己进行认真全面的分析后,厘清自我在残酷的现实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做出积极的调整,找出努力赶超的措施,然后付诸行动。这种由嫉妒濱变来的内驱力比一般外部动力更强烈,更持久,也更能产生效果。嫉妒带来的这种自我反思本质上是对自我的重新认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