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那一座城
城市塑造了我们,我们一起探秘城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包头新闻网  ·  今年首次!价格上调! ·  2 天前  
南京新闻  ·  消息确认!今年首次上调 ·  2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双子星联盟正式运营!四方争霸,谁会独占鳌头? ·  3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大年初一,航运业“小龙腾空”!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那一座城

比利时 | 在欧洲,最时髦的生活方式是一辈子都骑车。

那一座城  · 公众号  ·  · 2017-09-26 08:20

正文


上周五是9月22号世界无车日,

全国很多城市都以

自己的方式倡导绿色出行。



包括太原、东莞在内的多个城市,

通过限行、发放免费公交福利等形式,

鼓励人们“少开一天车”;

而在广州,

当地骑行组织

让500辆自行车占领海珠桥,

试图向自行车称霸城市的80年代致敬。


自行车“占领”海珠桥

在众多官方或自发组织的

低碳出行实践中,

最能激发人们兴趣与共鸣的

无疑是骑车。

在机动车、地铁等出行方式

成为主流的今天,

随着共享单车的崛起,

骑行,在短暂的没落之后,

再度成为新潮的生活方式。



在骑车文化盛行已久的欧洲大陆,

人们早就将骑行视为

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998年,

注重健康与悠闲的法国人

就率先提出“世界无车日”的想法,

并在随后20年间

影响了绝大部分欧洲国家。



比如在人口只有70万的

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

居然拥有超过60万辆自行车,

俨然一座“自行车背上的城市”。

各年龄阶段、职业阶层的人们,

都身体力行地推广自行车文化。

去年这座城市还专门设立了

史上第一位“自行车市长”,

为骑行者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


骑自行车执勤的警察

丹麦的哥本哈根

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致力

修建遍布全城的自行车道,

各种专走自行车的高速路、

跨海大桥和停车场比比皆是。

在2015年习大大

访问哥本哈根前夕,

丹麦民间甚至有人建议

女王与习大大一同骑车游赏市容。


哥本哈根市区的自行车“高速桥”

人们长年累月对骑车形成的

习惯与热爱还衍生出一些

闻名全球的文化现象。


从2015年起洛杉矶政府每年将斥资200万美元,

开展城市自行车周,推广骑行文化

2009年,

英国伦敦街头兴起了

一场优雅的复古骑行派对。

男女老少全身经典英伦风着装,

骑着复古自行车游走在大街小巷。

浪漫又华美的复古狂欢画面,

迅速刷爆全球的社交网络。



而在另一个迷恋自行车的国度

——比利时,

骑行文化与生活融合得更为密切。

今年32岁的奥斯特利克兄弟

经营着一间传承三代的自行车厂。

“在比利时几个大城市,

像我们这样以手工制作自行车

为家族生意的作坊或企业有很多。”

 

对比起工厂流水线出品,

手工自行车带着时间与情感的痕迹。

它在比利时的盛行,

恰好说明了比利时人对自行车的珍视。


奥斯特利克兄弟经营的

手工定制自行车厂

有人总结,

比利时人至少有三部自行车:

一部城车,

到附近店铺买东西;

一部赛车,

用于周末远途骑行;

一部山地车,

去往森林田园消磨时光。



对比利时人来说,

当车轮在透亮石板路上疾驰,

耳边呼啸而过的风声,

伴随链条轻微的沙响,

城市中独特又细微的秘密

将在骑者眼前尽现,

每一条街巷也成为了

展现个性与表达时尚的舞台。



而来自比利时安特卫普的

Kipling品牌背包

仿佛专为骑行者而生

它融入了安特卫普这座城市

充满颠覆与突破的时尚理念,

同时将功能主义的设计构思

发挥得淋漓尽致,

受到了比利时的全民热捧;

每年卖出的包包数量已经

超过比利时当地人口总数。



最近热卖的先锋款City Pack S背包,

号称城市骑行最佳CP,

不仅轻便贴身,

而且容量超大,

带着大胆创新的城市精神

与忠于自我的生活态度;

在秋高气爽的时节,

将陪伴你探索城市。

   国内知名演员王珞丹

   也同样热衷于在

   City Pack S背包的陪伴下,

   在骑行中发掘城市里不为人知的优美。


如今,

世界各地都在呼唤

“让自行车回归城市”。

这句口号的背后,

反映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