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航务周刊
本微信为中国大陆第一本航运类专业杂志和交通运输部指定公告媒体——《中国航务周刊》之官方微信。热点新闻、事件解读、观点碰撞,我们专注于中国货物运输及物流业的核心传播,全力为港航人士提供权威、及时、富有价值的专业资讯,搭建互动沟通的有效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航务周刊  ·  双子星联盟正式运营!四方争霸,谁会独占鳌头? ·  23 小时前  
国际旅游岛商报  ·  海口“三港”取消1月31日停航预警,2月1日 ... ·  3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年报】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2024年回顾及2 ... ·  3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安勤”(ANKAN)油船第二次网络竞价转让公告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航务周刊

双子星联盟正式运营!四方争霸,谁会独占鳌头?

中国航务周刊  · 公众号  · 航运  · 2025-02-02 08:53

正文

稳定发展的海洋联盟、踌躇满志的双子星联盟、似乎别无选择的Premier Alliance,以及“一家企业规模匹敌一个联盟”的地中海航运,将重塑集运市场联盟新格局。


2月1日,由马士基与赫伯罗特组成的双子星联盟,正式开始运营,这也标志着集运市场联盟进入四方争霸阶段。


稳定发展的海洋联盟、踌躇满志的双子星联盟、似乎别无选择的Premier Alliance,以及“一家企业规模匹敌一个联盟”的地中海航运(MSC),将重塑集运市场联盟新格局。


规模差异较大

目前,全球运力排名前十位的班轮公司,大多均为联盟成员。


海洋联盟成立于2017年,成员包括中远海运集运、东方海外、达飞轮船、长荣海运。双子星联盟由原2M成员马士基与原THE联盟的赫伯罗特,于2024年1月宣布组建。Premier Alliance则由原THE联盟的海洋网联船务(ONE)、HMM、阳明海运于2024年9月组建。


不参与联盟运营的MSC和以星航运,要么通过自身庞大的航线网络独立运营,要么与联盟换舱合作。


从规模上看,海洋联盟成员总运力超过897万TEU,其中联盟运营运力380万TEU、330艘船舶,联盟运营41条航线,涵盖远东-西北欧、远东-地中海、远东-美西南、远东-美西北、远东-美东美湾、跨大西洋、远东-中东、远东-红海等8个市场,同时,其还与ONE在跨大西洋航线上进行舱位互换。


可以说,海洋联盟是目前集运市场中,运力份额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联盟。



双子星联盟运营网络


双子星联盟成员总运力约682万TEU,联盟运营运力为370万TEU、340艘船舶,联盟运营57条航线,包括29条远洋干线及28条穿梭快线


马士基和赫伯罗特均表示,该联盟的目标是提供一个快速、灵活、互联的海上运输网络,一旦完全投入使用,准班率将超过90%。预计2025年6月,双子星联盟所有船舶都将按照新的船期表运营。


位居全球运力排行榜第一的MSC,在结束2M联盟合作后,将独立运营航线网络,这主要得益于其坐拥近640万TEU、887艘运力,可谓“一家企业规模匹敌一个联盟”。


相比之下,Premier Alliance规模最小,成员总运力仅为359万TEU,联盟运营运力将更低。联盟主要航线包括亚洲-欧洲、亚洲-北美和跨太平洋航线,同时,与MSC在亚欧航线上进行舱位互换。


决战两大战场

如果将联盟之间的竞争比作一场战争,从各联盟发布的产品清单来看,战事最为紧张的当属亚欧航线和跨太平洋航线。这两条贸易大通道,是超大型集装箱船规模优势最为显著,联盟投入大船最多,也是受贸易政策、地缘政治等影响最大的航线。


据了解,海洋联盟在远东-西北欧市场提供7条航线服务,投入100艘船舶,周运力超过12万TEU。在亚洲-地中海市场提供4条航线服务,投入54艘船舶,周运力近5万TEU。在跨太平洋市场提供22条航线服务,投入194艘船舶,周运力接近20万TEU。此外,在跨大西洋、远东-中东、远东-红海等市场,提供8条航线服务。



而MSC在2M联盟停止运营后,启用全新的东西向独立运输网络,在5个关键贸易市场上部署34条航线,同时在亚欧、跨太平洋航线上调整频频,极力满足新联盟格局下的网络覆盖。


在亚欧航线上,MSC重启Swan航线。此前2M联盟运营时,该航线暂停时间较长,MSC此次将其作为独立航线推出,连接中国与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波兰及波罗的海国家。此外,MSC还重新推出了此前被永久停止的AE1/Shogun环线,并更名为亚洲-地中海Dragon航线,部署5艘9000至14400TEU型船。


在跨太平洋航线上,MSC恢复并升级了亚洲-美东Liberty航线,新增直达美国费城的服务。同时,调整Mustang航线,取消在长滩的挂靠,新增挂靠西雅图、温哥华和波特兰。



双子星联盟的航线布局则更有看点,其特殊的轴辐式网络,在干线运营之外,还布局了诸多穿梭快线,在满足干线运营效率的同时,提供更为广泛的网络覆盖。


干线方面,双子星联盟提供了7条亚洲-欧洲航线,主要连接中国与欧洲西北部地区。同时,提供9条跨太航线,主要覆盖中国、北美西海岸和东海岸的主要港口。在穿梭快线方面,在亚洲地区提供13条穿梭快线、北欧地区提供6条、地中海地区提供6条,同时也在中东、北美等地提供穿梭快线。


Premier Alliance则提供6条亚洲-北欧航线、4条亚洲-地中海航线、7条亚洲-太平洋西南部航线、4条亚洲-太平洋西北部航线、3条亚洲-美国东海岸航线,相较其竞争对手,航线数量及频率尚有差距。


值得关注的是,在船舶平均运力方面,海洋联盟和MSC均为1.32万TEU,高于其他两个联盟,双子星联盟为1.24万TEU,Premier Alliance为1.19万TEU。


放眼联盟之外

联盟新格局对市场影响深远,同时也蕴含机会,尤其是那些手握大船且独立运营的班轮公司,最为典型的就是以星航运。此外,在竞争激烈的主干航线之外,拥有优势航线的班轮公司,也将获得更多机会,例如ONE。


在以星航运目前的船型结构中,20%的船舶为15100至18000TEU型船,在前十大班轮公司中,这一船型的占比最高。



虽然不曾加入任何联盟,但以星航运一直与其他联盟成员进行舱位互换。目前,其已与MSC达成了一项为期三年的换舱合作,涵盖亚洲-美国东海岸、亚洲-美国湾区、印度次大陆-东地中海、东地中海-北欧等航线。


此外,以星航运将继续独立运营两条太平洋西南航线ZEX和ZX2,这两条航线在跨境电商领域拥有不错的口碑,服务质量较高。


而ONE不仅是Premier Alliance最重要的成员,同时通过联盟,参与和MSC的舱位互换。此外,ONE还与海洋联盟在3条跨大西洋航线上投船合作。


联盟外值得关注的中型班轮公司,还包括万海航运和太平船务。这两家公司在近两年市场向好的背景下,一改往日保守的风格,开始订造大型船舶,或许也期待与联盟达成更多合作。


集运市场的联盟新格局已然形成,市场竞争更趋激烈,联盟成员间的分分合合也会更加频繁,但如何变化,依然取决于市场,期待联盟竞争能带来服务质量的提升


· END ·




推荐阅读↓↓↓


- 今日起,美国正式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
赫伯罗特公布2024年初步业绩!
【年报】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2024年回顾及2025年展望
大年初一,航运业“小龙腾空”!







欢迎过留言,提供新闻线索,投稿可发送至[email protected]

本期编辑:文其 审发:王禹

(点击小程序卡片,查询船东精品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