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铁建
中国铁建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始终致力于引领全球建设的发展,缔造人类梦想的奇迹。大时代、真情意、诚品行,中国铁建在此与您“微”沟通! 关注中国铁建,感知善建之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中铁  ·  中国中铁国际形象片震撼发布! ·  17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铁建

2024见字如面丨向新力:创新,拥抱发展与机遇!

中国铁建  · 公众号  · 基建  · 2024-12-28 21:48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介绍了中国铁建在2024年的创新成果和研发的产品技术。包括智能装备、技术创新、新标准制定、新成果等方面。这些技术和产品涉及多个领域,如智能监测监控、新材料研发、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等,展现出中国铁建在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方面的努力和成果。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智能装备

中铁十一局自主研发推出国内首个专为现代家庭设计的高端智能防护装备铁建平安舱,集应急避难、安全防护和日常娱乐功能等于一体,在紧急情况下为家庭提供全方位的保护。

关键观点2: 技术创新

中国铁建多个单位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如超视觉感知AI岩土透视雷达、混凝土外加剂市场技术突破、新一代融合视听觉的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监测监控系统等。

关键观点3: 新标准赋能发展

中国铁建在标准化建设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如阿尔及利亚西部铁路矿业线项目轨枕厂的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钢轨焊接类团体标准的发布等,为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参与竞争、扩大轨道交通市场份额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观点4: 新成果群体突破

中国铁建在新成果方面取得群体突破,包括高端混凝土实验室的建设、BIM工程实验室的认证、隧道施工结构计算技术的研究等,展现出中国铁建在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方面的综合实力和潜力。


正文

开栏的话

站在万川入海的岁末

回望热血澎湃的一年

2024年

我们用匠心熔铸出大国重器

为智造打上铁建的烙印

探索新天地里的无限可能

描绘山河图上的郁郁青青

在海那边奏响“丝路”高歌

被暖到因那无畏逆行的身影

一帧帧的高光,我们声声不息

一次次地相望,我们紧紧相握

2024!见字如面

让我们与光影同行

和过去的自己、未来的时代

进行一场场

跨越时空的对话!

本期关键字

↓↓↓

智领未来,创新启航

蓄势赋能,开疆拓土

新基建、新技术、新标准、新成果

壮阔的征程里

我们向“新”而行,以“新”破局

2024年

我们稳中求进,破笼而出

打造助推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一项项创新成功

赋能强国巨轮

驶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新技术,培育新机

中铁十一局自主研发推出国内首个专为现代家庭设计的高端智能防护装备铁建平安舱,集应急避难、安全防护和日常娱乐功能等于一体,在火灾、地震、入室侵害等紧急情况下,依托智能双通风系统和强化抗压、抗震、抗冲击设计,为家庭提供全方位的保护,确保家庭成员的安全。







中铁十七局与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清华珠三角研究院等合作研发的超视觉感知AI岩土透视雷达,通过整合边缘雷达计算硬件、AI算法和云平台、高速脉冲发生器和皮秒取样等技术,可以实现实时捕捉、智能分析、有效评估,以新质生产力促进传统施工行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







中铁十九局立足新材料赛道,聚焦混凝士外加剂市场,先后攻克了不同聚羧酸单体施工性能稳定、高原高寒地区高性能混凝土配比优化、机制砂拌合混凝土外加剂应对措施等多项技术难题,成功取得了5项实用新型专利,在”专精特新"领域不断突破创新。







中铁二十一局研发团队将“铁建兴材”品牌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产品由四碳、五碳技术体系更新迭代为新一代六碳技术,并顺利落地转化实现量产。该产品能够提升混凝土和易性,降低敏感性,更好地适应地材变化,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中铁二十二局承建的M11号线模式口站一体化地下停车库项目,采用全国首例异型基坑气膜,气膜高跨比和汽车舱门跨度两项指标均达到全国施工气膜之最,配合喷淋、通风和光照系统,为作业人员提供恒温恒湿环境,能够有效降低扬尘90%以上、噪声60%,同时减少工期延误与资源消耗,实现绿色施工与高效建设的双赢。







铁一院技术团队研发了新一代融合视、听觉的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监测监控系统,借助机器视觉仪、阵列位移计、多参数北斗接收仪、高精度倾角仪、DAS光纤监听仪等多种监测监控装备,可为桥梁、隧道、车站、路基提供全面的智能监测监控整体解决方案,现已推广应用于十余个省市监测监控项目,为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监测监控服务提供新路径。







铁五院自主研发的生态友好型新材料“抑尘宝”,是可以溶于水自然降解为植物养料的生态环保“防尘网”,将其喷洒到地面上,干燥后就能结成薄薄的一层“土壳”,能起到裸土抑尘的作用,截至目前已完成逾150万元的市场销售合同,成为替代防尘网的重要新质生产力产品,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新标准,赋能发展

中国铁建阿尔及利亚西部铁路矿业线项目轨枕厂,是中企在撒哈拉沙漠地区建设的首家标准化铁路混凝土轨枕厂,占地91000平方米,项目团队通过采取枕中瘦腰、预留排沙孔等措施,提高枕轨稳定和耐久等性能,降低线路运营维护成本,获得了业主方的高度认可并在全线推广,标志着中国设计的轨枕方案首次成功着陆阿国重载铁路项目,为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参与竞争、扩大轨道交通市场份额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铁十二局参与编写的首个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钢轨焊接类团体标准,规范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钢轨焊缝电磁感应正火技术的操作要求和标准,总结了现有施工技术中的优势和特点,具备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发布出版后,将填补轨道焊接钢轨电磁感应正火工艺规范的空白,推动城市轨道行业技术的发展。







中国铁建大桥局、中铁建设等单位研发的“深基坑支护工程预制化系列技术”,入选中国建筑业协会2024年度行业十大技术创新名单。该技术涵盖预应力矩形支护桩、连锁支护桩、区段复合配筋预应力空心桩、装配式地连墙等研究,构建了一套设计方法与技术标准,有效提高支护工程施工精度与止水效果,减少基坑变形风险,综合成效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中铁十四局制定的《盾构机盾尾密封油脂》团体标准,填补了国内外盾构油脂检测的空白,为油脂生产厂家提供了优化产品的标准,为大盾构施工单位提供了选择产品的依据,也为该公司开辟了以“标准编制”引入“资本投资”的盈利模式。目前,在铁正公司章丘检测产业园可开展耐水压密封性、泵送性、环保及生物毒性等二十余项指标检测工作,承接了来自超大直径盾构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等领域十余个生产厂家的检测委托,为企业创效100万余元。







中铁十八局参与修订的国家标准《再制造术语》发布,该标准规定了产品再制造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产品再制造生产、科研及管理等,对推动再制造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形成规模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再制造产业体系具有积极影响。







中铁建设主导研发的“装配密拼组合模壳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首创竖向构件全装配的高层建筑装配式建造技术体系。该技术总结钢筋连接基本原则和结构抗震措施,兼具装配式建造工艺和现浇混凝土结构的优势,抗震性能可靠,为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和建筑工业化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铁上海院2024年主持及参与制定并发布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4项、地方标准1项,团体标准9项、企业标准1项,主持编制发布的国家铁路局行业标准《铁路LTE移动通信系统设计规范》进一步填补了铁路LTE制式移动通信行业标准的空白,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添智。







新成果,群体突破

中铁十四局立足“材料+技术+产品+服务”打造高端混凝土实验室,参与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中国铁建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项。其重点参与课题中的“抗冻混凝土、超高性能混凝土等的研发及应用研究”,以及目前开展的“管片混凝土降本增效”课题,预计单方可节省材料成本10-20元,推广应用后可创造500万以上的经济效益,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开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铁建BIM工程实验室暨中铁十八局数字建造中心顺利通过认证,正式成为国内首家铁路桥隧专业数字工程检验检测机构,中铁十八局成为国内首家具备铁路桥隧数字工程应用咨询、服务认证、检验检测资质的施工企业。当前,该机构通过自主研发的桥隧建模、检测软件,可以为铁路项目提供数字工程施工模型深化应用咨询、服务认证,还可对数字工程的模型准确性、完整性、图模一致性进行标准化审查。目前,该机构正有序推进西成铁路、兰合铁路项目履约中,开展模型自审,形成从“建模、用模、审模”全过程自主应用体系。







中铁十五局自主研发的“大埋深高水压砂卵石地层盾构隧道稳定性控制理论及关键技术”成果,入选2024年中国建筑业协会行业年度十大技术创新。该成果依托山西小浪底引黄工程,针对长距离穿越砂卵石地层的盾构法施工难题,从开挖面稳定性控制理论、盾构选型和泥浆成膜技术、高水压掘进精细化控制三方面开展研究,为全球最高水压砂卵石盾构工程顺利施工保驾护航。







中铁十六局聚焦传统隧道施工结构计算、智能建造、质量控制三大难题,开展产学研用一体化系统研究,主持申报的“隧道二次衬砌高效优质智能化建造关键技术”项目荣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以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推动传统隧道施工技术改造升级。







中铁二十五局承建235国道杭州老余杭至五常段改建工程项目,联合浙大城市学院等单位总结形成的“软弱黏性土地区长大基坑灾变风险智能防控关键技术”荣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为安全高效优质建设长大基坑工程提供了智慧方案。







中铁建电气化局研发生产的接触网零部件“H型棘轮补偿装置”斩获“江苏精品”荣誉。作为中国最大的接触网零部件棘轮补偿装置供应商,研发的装置各项指标均高于铁路行业标准要求,尤其是疲劳后补偿绳破断拉力,超出要求31.89%,成功获得8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