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报道了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播出的年终特别节目《信心2024 中国制造 攀“高”图强》,重点关注了铁建重工与中铁十四局联合打造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江海号”。文章详细描述了“江海号”的研发过程、特点以及即将参与建设的工程。此外,文章还探讨了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趋势,强调了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铁建重工与中铁十四局联合打造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江海号”,最大开挖直径达16.64米,整机长约145米,总重量约5000吨,被称为“工程机械之王”。其创新点包括主驱动伸缩功能、高压力、大流量的中心冲刷系统、刀盘结泥饼预警系统等,有效提升施工安全性和高效性。
报道强调了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趋势,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中国制造正经历着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的转变,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江海号”盾构机将参与建设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其研发成功标志着我国超大直径盾构机形成全产业链产业化发展能力,是我国装备制造领域的又一项突破。预计明年3月开始发掘进,穿越长江,抵达苏州太仓,打通长9315米的盾构隧道。
央视《焦点访谈》栏目
播出年终特别节目
《信心2024
中国制造 攀“高”图强》
在约15分钟节目中
近3分钟
聚焦铁建重工、中铁十四局
联合打造的我国自主研制
最大直径盾构机“江海号”
看“0.57米”的几何增量
如何诠释中国智造转型升级
节目中提到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中国制造正经历着
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深刻转变
2024年,我们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
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
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转型升级的步伐铿锵有力
其中
“江海号”作为2024年最具代表的
“大国重器”之一亮相
节目沿着“江海号”的现场应用足迹,首先聚焦中铁十四局承建的目前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施工一线:这里是位于江苏南通市海门区的海太长江隧道的施工现场,眼前这个大家伙就是专门定制的“江海号”长江隧道盾构机的主要部件——刀盘,技术人员正在进行紧张而细致的安装调试。
中铁十四局海太长江隧道项目盾构经理孟德锋在节目中接受采访说:“目前正在进行刀盘的调平,需要控制它的高差,总体精度控制在2毫米以内。”
今年10月,“江海号”盾构机,在湖南长沙成功下线,最大开挖直径达16.64米,是我国迄今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比北京东六环项目用到的“京华号”盾构机的开挖直径又大了0.57米。
铁建重工掘进机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张帅坤介绍:“盾构机需求的动力和直径成立方的关系,直径大了0.57米,就是16.64米的3次方,这个增量就是几何级的。安全可靠性,还有制造方面的精度,要求也是呈几何级增长。”
盾构机被誉为“工程机械之王”,“江海号”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超大直径盾构机形成全产业链产业化发展能力,是我国装备制造领域的又一项突破。如今,全球每10台盾构机中就有7台产自中国。
为何“江海号”被称为是我国装备制造领域的又一项突破,让我们一起来解密“江海号”有哪些创新点。
“江海号”最大开挖直径达16.64米,整机长约145米,总重量约5000吨。配置有主驱动伸缩功能,可感知刀盘整体受力,有效避免特殊情况下刀盘异常受力造成的主轴承过载,方便换刀作业,辅助刀盘脱困,并配置主驱动状态监测系统,对主驱动运行状态进行连续监控。
同时还通过加大盾构机刀盘开口率,配置高压力、大流量的中心冲刷系统及刀盘结泥饼预警系统,并搭配伸缩摄像装置,无需人员带压进舱即可观察刀盘工作区域情况,有效辨别和降低刀盘结泥饼风险。还应用自主研发的第四代同步注双液浆技术,实现盾构隧道沉降的毫米级精度控制,提升施工安全性和高效性。
隧道管片外径16米,厚0.7米,环宽2米,相邻管片接触面采用特殊构件设计方案,用以提升管片环向刚度,对在软土地层、长江大堤及江中深槽段等富水地层的超大型管片支护有着重要的意义。研制团队基于机器视觉、运动控制等技术,成功研发全球首台管片构件智能拼装机器人及自动拼装系统,搭载在拼装机前端,可实现管片构件自动运输、位姿自动识别、自动拼装全流程智能化作业。
目前,“江海号”盾构机正在南通施工现场加紧推进现场组装。完成调试后,预计在明年3月始发掘进,穿越长江,攻克超长距离、超大直径、超高水压、复杂工况等施工难题,抵达苏州太仓,打通长9315米的盾构隧道。
正如节目最后,中铁十四局海太长江隧道项目工区技术主管贾光超在采访中说道:“期待中国制造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走向海外。”
大国重器,国之底气
超级工程,铿锵推进
为“铁建智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