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律逻辑
这里,聚集着新闻媒体、政法调查记者、刑法学者、刑辩律师、公安刑事、检察公诉、刑事一、二庭、刑法政策研究等诸多长期从事并专注于刑事法科学术及实务研究的人群,分享办案经验,传递人间正义,将事业与爱好融为一体,做人与为学合二为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  ·  直击执行丨寒冬追“薪”路 ·  22 小时前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  ·  直击执行丨寒冬追“薪”路 ·  22 小时前  
最高人民法院  ·  以赛促训 以训提能 以能强基 ·  2 天前  
最高人民法院  ·  现场结工钱 “苹”安过大年 ·  2 天前  
最高人民法院  ·  “鱼卖得掉!钱一定拿得到!”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法律逻辑

法官荣获二等功引思:无罪判决是怎样形成的?

法律逻辑  · 公众号  · 法律  · 2019-03-18 13:29

正文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2011年贵州省湄潭县湄江镇发生一起命案,一名男子死于家中。与其一起回家的情人有重大作案嫌疑,陶某涉嫌故意杀人罪,后被起诉至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合议庭审理时发现案件存在诸多疑点,最终在被害人家属的谩骂声中,宣告被告人无罪。


时隔两年,真凶落网。听到这个消息后,此案的主审法官张海波如释重负,这说明当年的无罪判决没有问题。 2019年3月8日,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决定,分别为审理此案的合议庭和主审法官张海波荣记二等功。

面对舆论压力和被害人亲属谩骂威胁,主审法官能够勇于担当,严谨审查全案证据,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坚持疑罪从无、证据裁判,是本案无罪判决得以生成的根源,有效避免了冤案的发生。

一、 司法者的担当与无辜者的命运


刑事诉讼的目的不只是惩处犯罪,还要防止冤假错案,确保无罪者不受刑事追究。然而,运行多年的刑事司法体制,公检法早已形成流水作业的工作模式。面对命案的发生,被害人家属喊杀之声不绝于耳,办案部门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目前的司法模式下,法院作为接手案件的最后部门,因缺乏足够的权威,往往不敢说 “不”,不敢作出无罪判决,常常迁就于公安、检察院以及当地民众,由此造就一个奇葩的法律现象,即“留有余地的判决”,那些证据不足、事实不清,可以宣告被告人无罪的案件,以疑罪从有,疑罪从轻的裁判宣告结束。

2015年死缓改判无罪的陈灼昊故意杀人案,曾经引起巨大社会反响,缘由之一就是案件证据未发生任何改变的情况下,广东高级人民法院将死缓判决改为无罪判决。原审法院认定陈灼昊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后案件进入广东高院,指控犯罪的事实、证据均未发生改变,广东高院采纳辩方提出的相关非法证据排除申请,多项证据被认定为非法证据予以排除,包括被告人的有罪供述、伪造 “陈灼昊”签名的书证、搜查所得的物证等等。

最终,合议庭认为案件存在非法搜查、指事问供、伪造书证等违反法定程序的行为,作为非法证据予以排除。排除非法证据后,原审法院采信的证据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条,无法排除陈灼昊以外的第三人进入现场作案的可能性。

对比广东高院的证据分析情况,当初的原审法院一致认为,以上情形不影响对本案基本事实的认定,证据之间相互印证,结合本案其他证据,足以证实被告人实施了杀人行为。可以说,陈灼昊案之所以一波三折,一审、二审、发回重审、再到二审,离不开司法体制多年运行存在的弊端,同时司法者也未能秉持 “靠证据裁判,不枉不纵”的责任与担当。

回到陶某故意杀人案,合议庭、主审法官均发现本案存在着矛盾、不合理以及第三人作案的可能性等疑点。

比如,死者房内四处都是喷溅的血迹,这意味着当时一定发生了打斗,但是身材瘦弱的陶某显然难以与五大三粗的罐车司机冉某波对抗。

案发现场厕所的水龙头没有动过,案发后陶某去过的小旅店老板证明,陶某只在房间里待了几分钟,没有时间和条件进行淋浴冲洗,身上衣物并未换过,而陶某除脚上的皮靴上之外,身上、内外层衣物上均无冉某波血迹,与其供述近距离刺杀冉某波的情形不相吻合。

现场提取的证物刀并没有陶某的 DNA和指纹,间接证据无法形成证据链。

如前所述,司法体制运行中的弊病是无罪判决率较低的肇因,诸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被 “疑罪从有、疑罪从轻”。可以说,面对疑虑重重的案件,主审法官能够主动承担责任是无辜者终获无罪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本案的审理牵涉命案,司法者敢于担当,勇于说“不”的精神更是弥足珍贵。因为“徇私枉法”、“滥用职权”、“收受好处”等刺耳声伴随着被害人家属的咒骂声,早已拦下众多的无罪判决。


二、 程序正义筑牢防范冤案之藩篱


程序正义,被誉为 “看得见的正义”,最早可追溯到1215年英格兰《大宪章》的规定“除非经由贵族法官的合法裁判或者根据当地法律”,不得对任何自由人实施监禁、剥夺财产、流放、杀害等惩罚”,强调法律程序的正当性、法律过程的公平性。

追溯程序正义的源头,我们可以发现,程序正义的作用主要在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刑事裁判的基础。正如美国联邦宪法第五条所规定的 “未经正当的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

与之相似,程序正义的价值也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所追求的,最为主要的则是非法证据排除规定,

“采用非法方法收集被告人供述、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

只有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前提下,证据的取得才具有合法性,进而才会使得刑事裁判具备公正性。

陶某故意杀人案中,陶某一共有 13次供述,其中9次作了有罪供述。

有罪供述中,陶某承认自 2008年起就与冉某波保持不正当男女关系,因为冉某波长期不愿给自己名分,加之当天她从龙里县专程赶往思南县与冉某波会面时,冉某波却因为打麻将,不愿意下楼接自己,心里更加愤恨,半夜临时起了杀心,于是趁着冉某波睡着之后,拿起放在沙发上的一把羊角刀,骑在他身上将其杀害后逃走。

4次无罪辩解中,陶某又称有小偷入室盗窃,被发现后,小偷先向其嘴角划了一刀,又向坐起来查看情况的冉某波胸口刺了一刀,随之与冉某波扭打在一起,扭打中小偷拿着刀多次刺向冉某波,使得冉某波逐渐失去意识,在陶某承诺不再喊叫之后,凶手才放开没有攻击能力的冉某波,拿着冉某波的皮衣和陶某的手提包逃走。

出于陶某有罪供述、无罪辩解的多次反复,辩护人向法院申请非法证据排除申请。

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要求对刑讯逼供取得的证言要排除,对非法获取的书证、物证也要排除,警察必须出庭作证,控方对被告人审判前供述的合法性负举证责任和相应的证明标准,要求各级政法机关确保办理的每一起案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可是,案发当时的 2011年,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操作细则,尚未出台,排非程序如何进行多是摸着石头过河。时至今日,最高法虽已出台《人民法院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规程(试行)》,但是对于辩护人申请非法证据排除的案件,法院多以没有必要加以拒绝,实际进入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寥寥无几。

由此以观,陶某故意杀人案中,合议庭同意启动排除非法证据程序,要求四名办案民警和两名司法鉴定人员出庭说明案件情况,在今天看来,都是难得可贵。

应当说,遵义中院坚持裁判之独立性,启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要求办案人员出庭说明情况,对被告人负责,对辩护人尊重,已然是充分履行了程序正义中的规则要求,筑牢了防范刑事错案的藩篱。


三、 认真对待证据裁判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  ·  直击执行丨寒冬追“薪”路
22 小时前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  ·  直击执行丨寒冬追“薪”路
22 小时前
最高人民法院  ·  以赛促训 以训提能 以能强基
2 天前
最高人民法院  ·  现场结工钱 “苹”安过大年
2 天前
最高人民法院  ·  “鱼卖得掉!钱一定拿得到!”
3 天前
数据分析与开发  ·  HAProxy 和 Nginx 负载均衡分析
8 年前
下厨房  ·  嗦碗湖南牛肉粉,神仙站不稳
8 年前
肌肉男训练营  ·  健身的名义告诉你,为什么需要休息日!
7 年前
金融八卦女  ·  你们反鸡汤,我反“反鸡汤”
7 年前
枕边阅读  ·  聪明的人,从不纠缠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