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网信青海
公众举报、政策咨询、便民服务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宁聚  ·  情况通报 ·  4 小时前  
宁聚  ·  情况通报 ·  4 小时前  
信息时报  ·  涨幅超过黄金!网友:现在还适合入手吗? ·  23 小时前  
信息时报  ·  涨幅超过黄金!网友:现在还适合入手吗? ·  23 小时前  
安徽文旅  ·  春游江淮 千姿百态 | 在九华山坐直升机 ·  2 天前  
安徽文旅  ·  春游江淮 千姿百态 | 在九华山坐直升机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网信青海

西宁公布五起典型案例,其中涉一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

网信青海  · 公众号  ·  · 2025-02-11 11:57

正文

日前,西宁市人民检察院公布五起公益诉讼典型案例,从不同领域体现高质效办案的基本要求,以办案实效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为推进现代化新青海建设贡献西宁检察力量。


案例一 督促整治“生鲜灯”行政公益诉讼案

城东区检察院办案人员调查发现辖区内超市、农贸市场等场所违规使用“生鲜灯”,这些灯具通过改变光照效果使食品外观更加鲜嫩诱人,掩盖食品瑕疵,误导消费者,侵害其知情权,对食品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影响社会公共利益。

发现案件线索后,城东区检察院及时立案并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检察建议,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在多个公共场所开展普法宣传活动。相关职能部门收到检察建议后,对违规使用“生鲜灯”的商户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同时,开展专项检查活动,全面排查辖区内农贸市场、商超等相关经营主体的照明设备使用情况,确保整改工作有效落实,切实履行监管职责。


案例二 督促整治废弃农用薄膜污染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


2024年2月4日,城中区检察院发现辖区部分乡村存在随意丢弃废旧农用薄膜影响生态环境的线索,及时立案调查,查明辖区多个行政村存在使用过的农用薄膜未及时进行回收处理的情况,农用薄膜长时间残留在土壤中会破坏土壤结构与土壤肥力,影响农作物生长,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城中区检察院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各部门共同做好农用薄膜回收处置工作,共同维护好生态环境。相关职能部门收到检察建议后,加大废旧农用薄膜回收处置及农药包装物回收工作,累计出动人员100余次,回收残膜10余吨、农药废弃包装物500公斤,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回收工作,实施连续三年的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项目,且已投入355.9万元,推动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经城中区检察院“回头看”,整改效果良好。


案例三 督促整治特种设备安全隐患行政公益诉讼案


2024年8月,城西区检察院在开展“关于集中办理电梯安全隐患公益诉讼案件工作”专项活动中,通过公益诉讼“随手拍”小程序收到群众线索举报,辖区多个小区使用中的电梯存在超期未检验、未取得使用登记证书、未张贴或未在显著位置张贴安全注意事项和检测合格标志等问题,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经调查,发现部分小区内有的电梯显示超期未检验、未办理使用登记,有的电梯存在未张贴或未在显著位置张贴安全注意事项和检测合格标志等,电梯运行存在安全隐患。

2024年9月5日,城西区检察院召开公开听证会,组织多部门联合协调整改,共同解决电梯安全隐患。检察机关聘请了2名特种设备专家参与办案,协助开展工作。对辖区行政区域内的8个中大型小区和2个重点商业综合体的25部电梯随机进行现场勘验调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67处,专家出具了《隐患排查报告》。城西区检察院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检察建议,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职能部门在全区开展电梯安全隐患专项排查,共排查小区和商业综合体电梯使用单位104家,抽查电梯共计188部,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7份,立案2起,作出行政处罚2万元。同时对城西区检察院发现的67处电梯安全隐患及时督促电梯使用单位进行全面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案例四 周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


周某为非法牟利,通过其在中国联通信息中心工作的妻子持有账号登录中国联通系统,查询手机通话记录,在获取他人账号后,阻断系统向用户发送验证码,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8000余条并出售获利。因周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并出售,导致大量公民个人信息泄露,致使公民刘某损失290余万元。公安机关以周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2024年5月经诉前公告,依法向城西区人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请求依法判令周某承担公益损害赔偿金6万元并公开赔礼道歉。案件审理过程中,周某提出调解,自愿、主动支付赔偿金6万元,并在国家级媒体上公开道歉。调解协议经人民法院公告,在公告期内未收到任何异议。2024年7月,城西区人民法院作出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调解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