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91产品
91产品致力为产品新人、产品经理等广大产品爱好者打造一个全方位的学习交流平台,分享产品设计、交互设计、产品运营干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每日鲜语如何用爆款“好运奶”重写消费品CNY ... ·  20 小时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如何学习风控产品经理?我的知识架构分享 ·  昨天  
三节课  ·  普通人,如何抓住DeepSeek风口赚钱? ·  2 天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微信朋友圈“实况照片”不再默认播放,你满意吗?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91产品

用户思维没你想的那么难,关键在于如何运用

91产品  · 公众号  · 产品  · 2017-01-29 21:00

正文

91运营社群招募中,勾搭小编微信号:dayuhai123入社群

  • 每周91公开课,91风暴,全员参与,实际案例实际分析

  • 问题答疑,你提问题我解答

  • 行业专场,互联网金融,电商,新媒体运营等专场

  • 各地分站交流

  • 资源及人脉共享

  • 其他的。。。。

欢迎各行业互联网运营达人加入我们91运营大家庭,会运营的人都来这里了!

导读: 用户思维是产品的灵魂。

正文

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根据用户去打造爆款产品,是摆在每一个创业者面前的难题。我见过很多产品,都是完全基于开发者自己的喜好和判断来进行研发。好不容易问世后,本想着自己已经考虑全面,准备充分,凝聚了开发者诸多心血,却不料用户根本不买账,针对产品的具体判断,变成了鸡同鸭讲。

周鸿祎曾经分享过一个案例,360做路由器那会,工程师经过一番研究后发现,原来传统路由器上的天线并不是必须的,现有的科技早就可以实现零天线,而且信号完全不受影响。于是,他们信心满满地研发了一款连一根天线都没有的路由器,本以为这样可以出奇制胜,却没料到,产品一经推出,几乎无人问津。后来才知道,用户才不管零天线背后的技术原理,用户真正在意的是,天线越多,信号越强,四根天线的路由器就比两根天线的好。这样一个印象已经固化在认知底层,根本不是所谓“创新”可以解决的。

路由器天线成为焦点

除非你有乔布斯那样的惊人洞察力,否则,这种自嗨型的创新只会适得其反,从长远角度看,只能是离用户越来越远。

那么,如何才能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打造一款产品呢?

一、用实用性赢得用户认知

一个产品,甭管你再怎么宣传, 核心价值还是在于实用性 ,用户购买了产品之后,一定是能够用得上,而且使用起来方便、省心。只有最具实用性的产品,才能快速获取用户。

ios系统,就是可以做到让用户非常省心,无需去考虑刷机、病毒、各种吸费软件等头疼问题,这个系统也许比较封闭,也许在某些场景下不够人性化。但是,在实用性这个核心层面上,做的几乎无可挑剔。

亚马逊的kindle也是如此,对于喜爱看书,却受制于外界环境的人群,比如嫌实体书厚重,不易携带,晚上躺在床上看书怕影响家人等等,市面上的电子书软件质量良莠不齐,从排版到内容全都零散混乱,要想找到高品质的电子书,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更头疼的是,手机屏幕本身并不适合长时间的阅读。

亚马逊就以电子书的实用性作为突破点 ,一方面,利用其在图书行业浸淫多年的经验和资源,打造了线上电子书购买商城;另一方面,用电子墨水这样的技术,打造出kindle这样携带方便、阅读舒适、续航时间长的硬件产品,两者结合, 实现了线上线下的一体化,从而在电子书领域占据垄断位置。

kindle极具实用性

从最简单、最实用、最方便的功能入手来打造产品,将自己变成一个对技术细节、行业背景一无所知的用户,去重新审视产品,才能真正做到出奇制胜。

二、用场景化让用户主动关注

过去的很多产品和广告,基本上都是“骚扰式”的 ,商家一门心思的想着让更多人看到,而不顾具体的场景,利用各种渠道强行推广。人们在接收到这些产品信息的时候,其实是非常被动的,往往会产生抗拒情绪,甚至是厌恶。比如很多健身会所,哪怕遇到一个双手拎着重物的行人,也要拦下来进行推销,这时候就是打扰模式,忽略了这个人当下的具体场景,不仅没有效果,反而给人们带来了负面的锚定效应。

传单最后沦为垃圾

互联网时代的营销和产品,更多是基于社交化、场景化、娱乐化、互动化来运作的。 一个产品让用户知晓只是开始,接下来的互动才是关键。比如一个产品想要在微博上进行推广,那就一定要结合微博这个具体场景,思考人们在刷微博时的心里诉求,很多人刷微博多半是为了放松,娱乐,希望能看到好玩有趣的段子,这个时候,仅仅围绕产品本身进行生硬的介绍、参数的堆砌反而会打断用户在这个场景中的沉浸感。

杜蕾斯在微博上所有营销的形式都是以段子来体现,最著名的就是在2012伦敦奥运会上,刘翔意外因伤无法继续比赛,杜蕾斯的文案是这么说的:最快的男人并不是最好的,坚持到底才是真正强大的男人。可以想见,用户在刷微博时看到这样的段子,多半能会心一笑。这种时候,用户就会主动的关注,因为你Get到了他在这个场景下的渴求。

小米曾经推出一款床垫,按理说,床垫这种东西没什么创新余地,也没什么可以值得营销的点。但小米就牢牢抓住了大城市的上班族由于高企的房价,没有自己舒适的家,租住房屋里的床睡着很不舒服这个场景, 主打“睡个好觉其实不贵“ 这个卖点,相比传统床垫,小米的床垫不仅看起来更为时尚,价格实惠,而且从具体的营销策略来看,也更为贴近大城市上班族这个群体。

小米床垫切中场景

高度贴近场景,从而让用户没有心理负担,没有被迫接收到自己不愿意接收到的信息,就可以由找用户,变成用户来找你,变被动为主动。

三、用生态协同来黏住用户

一家成功公司的众多产品,彼此间不会孤立分散,而是 在一个生态里,彼此协同,互为助力 。现在很多科技公司,为什么既要做手机,又要做电视,甚至还要做汽车?单纯的软件公司或者单纯的硬件公司越来越少了, 产业的边界正在变的模糊,逐渐有了融合地趋势。

本质上,这些公司所做的,正是构建一个生态系统,让旗下的产品,可以互相协同。比如,小米不仅生产手机,还有各种智能家居,当用户购买了小米手机后,就等于进入了小米打造的生态系统当中,手机,变成了这个生态的核心,可以用手机来连接和操控其他的家居,从而让单一的产品立体化,让使用场景可以叠加。

苹果的iPhone、iPad、Mac之间都是可以实现无缝连接的,靠的就是icloud,凭借云端的协同效应,让用户在购买新设备时,不用费心去设置,实现一键搞定,将省心做到极致,让用户的使用成本降到最低。

苹果产品之间无缝连接

那些仅仅依靠产品线数量取胜的公司,将会越来越难以生存,因为这些产品之间缺乏联系,无法互动。相对的价值就会小很多。

未来的公司,本质上都是数据公司 。为什么那些巨头如此热衷于人工智能,就在于人工智能的真正价值往往不在于开发者本身,而在于千千万万使用人工智能的公司。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一个词叫“killer app”,中文意思就是杀手应用,有了这样的应用,价值才会迸发出来。那些巨头现在所做的,就是为了让以后可能会出现的杀手应用,使用的是自己的人工智能,将未来的巨头提前纳入到自己的生态当中,让潜在巨头成为自己的用户。

四、用价值传递来打动用户

任何一个产品,本质上都是在传递某种价值,区别就在于传递的方式和力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