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水库线下
童话般的美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ZOL中关村在线  ·  2024机圈热门技术总结:AI入端、纯血鸿蒙 ... ·  21 小时前  
EETOP  ·  中国考虑调查苹果税! ·  昨天  
EETOP  ·  国产GPU成功部署DeepSeek! ·  3 天前  
ZOL中关村在线  ·  尼康Z50II拍摄体验:拍照和视频功能均衡的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水库线下

部落冲突中的军事原理 #F1420

水库线下  · 公众号  ·  · 2018-12-17 09:25

正文

旧文重发系列

部落冲突中的军事原理 #F1420

上一篇#F1400中的原理好像写得太浅了,后台骂声一片。

好吧,我们继续。

一) 惨败

上一节我们讲了“非对称作战”可以无脑胜利,走到哪里,全都是熠熠战神。

但是在真正的对手之间,往往是“对称作战”更多一点。

普法战争能打赢,才算是真本事。

如果说《海岛奇兵》是一个小儿科般的游戏,

则《部落冲突》就是成年人的玩具了。

《海岛奇兵》其实是一个很不均衡的游戏。它太简单。

因为简单,所以有很多必胜的战法。例如一个非常流行的流派,“医坦流”就是利用坦克的超远射程。躲在角落里削。

削完了一圈,再往里一圈。

这样一点点推进,几乎可以无脑清图。

但是《部落冲突》与此不同。部落冲突中,没有这种长程兵种,也没有特殊逆天的偏科指数。射程都调得很均匀。

难怪他“全球第一”手游的荣誉。

在玩部落战争时,我一开始用的是“ 丝兵”。

丝兵是什么,是野蛮人和弓箭手。

野蛮人其实很强。各项指数都很高。和巨人胖子也并不差多少。

关键造价低廉,造兵速度又快。

在最开始六本,七本的时候,全靠野蛮人打天下。



可是等我升到八本之后,部落里开始“部落战”了。

具体的意思,就是和人类对战。打编组。

一场大战打下来,才知道自己有多弱。

大家差不多的兵力,我去打对方,完成度10%

对方打我,同样的炮台,完成度100%,全灭。

这样连续打了很多场,俺逐渐在思索。

为什么在“对称战争”环境下,双方的兵力相差无几。而结果可以差这么多。

二) 批次

首先,我总结了一下,俺为什么输。

通过再三的回放,我发现我绝大多数的兵,都是死在“在路上”的。

好比说你有200个兵。你在后方拼命地点啊点。满头大汗终于把200兵派下去了。

这200个兵,拉成了5厘米屏幕。

分成了很多排,20人*10排,一排排倒在了敌人机枪下。

我以前读书,我是不知道有“行走时间”这个概念的。

20000 人的大兵团,印象中是“点状”的。好像没有时空的距离。

而事实情况呢,历史会战中的20000人,前后可以延绵十几里。

“锋线”最前面一排,也就几十人而已。

当你真正打仗时, 丝兵不停地向前,对方的机枪不停扫射。

打完一个,再来一个。

你是一批批送死。

哪怕兵力再多十倍。你也填不满。

中国1840年鸦片战争时,很多文人震惊。为什么一个拥有4亿人口的帝国,会被一支区区3000人的远征军打败。

事实情况是,你人数哪怕再多。你也是分批上的。就象 丝兵一样,一轮轮倒在枪口下。

赤手空拳的百姓再多,战场也无法达到饱和。

而英军一旦上岸,就是一只“火刺猬”。

火药武器组成的密织火力网,是不可能靠人力来突破的。、

三) 胖子

下一次的进步,经高人指点,我会学了使用“胖子”。

就是那种血很厚,打不死,扛在前面的肉板胖子。

以前,你用200个野蛮人都填不满的机枪炮台,用胖子轻易搞定了

胖子有什么用呢,胖子其实也不是很强。

论血槽,也就相当于野蛮人的五倍。

平原上格斗,胖子是肯定打不过五个野蛮人的。

可是“攻城战”的时候,胖子比五十个野蛮人还有用。

因为胖子可以扛住,一直扛到贴近炮台。后面的嫩血部队,无论是法师,还是弓箭手,可以火力输出。

以前二百个野蛮人都打不下来的堡垒。靠“胖法”轻松就可以啃下来了。

只要我方也可以火力输出 ,而不是傻傻地死在路上。

这就不是“非对称性压制”,而是“对称战争”。

鸦片战争中,只要清军可以贴近英军火力输出。

那么哪怕再多十艘船,也不够打的。

“胖子”事件,互相印证,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在军事中,“高阶部队”如此重要。

一支军团,混进去几只高阶部队。其战斗力不是相加,而是奇迹般相乘。

譬如说,令各国头疼的“游击队”问题。

游击队的战斗力并不弱。使用AK47,在丛林地带,战斗力翻倍。

哪怕在平原上遭遇战,游击队面对“正规步兵”,也是毫不逊色。

至少是可以格斗的。

可是,你纵观二战之后史书,从来没有游击队“进攻”城市的。

在古史上,民兵叛乱,烽火连天。往往已经几十万流民叛军了,可就是有几座“大城”啃不下,在战略上处于极其被动的局面。为什么。

因为游击队缺乏“重型攻坚武器”。战斗力,绝对不是一维的。也绝对不是加法的。而是要讲搭配的。

游击队如果进攻“大城”。就象 丝兵打炮台一样。被一层一层地收割。

游击队只有AK47等轻武器,这些武器,射程又近。伤害又低。

在正面堡垒战中,防护薄弱的游击队,还没来得及开枪。就被城墙上的建制武器成片杀伤了。

你一定需要“重炮”。或者“重坦”。

数量不需要多。哪怕象李云龙,有一门意大利炮,打县城就不是同一个难度数量级。

四) 攻坚

知道了自己弱项在哪里,再要看别人强项在哪里。

在对战中,能打出良好成绩,二星(灭大本营)以上的,我觉得他们套路可以概括为“突破---扩散”。

譬如说,“部落冲突”新手上路时,常常有千辛万苦,打掉敌人二个炮塔堡垒。但是收获却不多。没抢到什么金币,也没揣掉老巢。

而在高手手里,有时候兵力不多,造了一半出门,收获却极其丰富。

我想了很久,最终想明白,“军事”这玩意,其实象一个蛋壳。

我们都知道现代军事,他有“硬壳”,有机枪碉堡,有混凝土炮台,有永固型工事。

但是另一方面,任何军事机构,也有“软壳”。

包括但不限于:弹药库,油库,飞机库,物资仓库,人员营房,师指指挥部。

这些“软壳”往往没什么防护力。只要一支小分队突入,就可以造成非常大的破坏。

但是“软壳”却非常地有价值。无论弹药库,油库,炸了都足以改变战局。

通常情况下,软壳是被硬壳包起来的。

任何一个军事机构,他总是把钢筋混凝土,冷冰冰的“碉堡”放在外围。

这些碉堡,往往很硬。啃掉碉堡需要大量物力,还需要人命去填。

但是“硬壳”,却没有什么缴获。辛辛苦苦打掉一个碉堡,或许就缴获几罐头沙丁鱼。

一个优秀的军事家,要取得辉煌的胜利,关键在于“打破硬壳,直取软囊”。

我以前看“二战史”,一直不明白法国军队是怎样被消灭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