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简单心理
Hi,欢迎来到国内最大的心理服务平台——简单心理!这里有最实用的心理学涨姿势内容,还有数百位全国顶尖的心理咨询师为你服务。应用商店搜索“简单心理”下载APP,随时随地获取心理帮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简单心理  ·  当一名心理学毕业生成为Jellycat门店员工 ·  昨天  
简单心理  ·  心理咨询追求的不是「爱自己」 ·  2 天前  
武志红  ·  吉利根:真正拖垮你的,是低能量体质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简单心理

让人窝火却又不好指责|你是否正在遭受被动攻击?

简单心理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16-12-12 20:00

正文

回想一下学生时代,你在某个课程的小组作业中有没有过这样的的经历:


小组开会的时候,有的人一开始表现得很合作,对于布置给Ta的任务都欣然答应。但是之后的小组讨论却总是迟到,或者干脆找借口不来参加。做事情拖拖拉拉,交上来的东西也是随便凑合出来的。


你可能感到特别窝火,可能会觉得对方有点当人一面背人一面,但最后也只能认命的帮Ta把剩下的东西做完。


面对这种情况时,我们常常说这个人「不靠谱」,但其实你可能是在遭受“被动攻击”。




什么是被动攻击行为?


被动攻击(passive aggressive)是用消极的、恶劣的、隐蔽的方式发泄愤怒情绪,以此来「攻击」令Ta不满意的人或事。人们在进行被动攻击行为时,内心充满怨恨与愤怒,但却公开地展现出和蔼可亲的样子,暗地里则不作为、不合作


每个人在生活中可能都体验过被动攻击,也发起过,其实是一种极其普遍但隐秘的行为,并且有很多复杂的呈现方式比起直接地拒绝别人的要求,进行被动攻击的人会用各种方式来表达Ta的不情愿:

  • 表面服从,暗地里以拖延、敷衍、不予合作等方式妨碍工作;

  • 冷处理,不表达情绪;

  • 善用讽刺,但通常不讽只刺;

  • 不给予表扬,挑剔他人;

  • 经常性的迟到、“忘记”任务;

  • 对于轻易能够履行的承诺,却常常食言;

 

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我们有时候意识不到它是被动攻击。也许误以为是对方的不小心、马虎,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一种攻击行为。

 

边界不清或是不懂得如何拒绝别人的人经常会产生被动攻击行为。面对他人提出的请求,虽然内心不想答应,但碍于一些原因又不会对他人说不,这种冲突最终以被动攻击的形式表现出来。

 

被动攻击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对于受到攻击的人


受到攻击的人好像感觉自己不该回击。因为被动攻击的人发出的行为往往看似是微小且隐晦的,如果自己做出激烈的反应,则会被认为是小题大做(最可怕的是攻击者可能会说“就这么点小事你至于吗?”)

 

另外,如果你做出了回击,或者哪怕只是批评了他,也可能会感到内疚,因为被动攻击的人看起来很无辜,也很真诚。这是最令人抓狂的地方:你无法判断到底他的被动攻击是真的,还是表现出的真诚无辜是真的。

 

对于整个团体


无论是学生小组,还是职场中的一个团队,被动攻击都是具有毁灭性的一种行为。


它会破坏团体的凝聚力和生产力。一个团队的工作效率会因为一个被动攻击的人而降低。因为一个人产生的不公平感也会使每个成员之间相互抱怨:凭什么Ta就可以迟到,却让我们来弥补Ta应该完成的工作。

 



人们为什么会进行被动攻击?


  • 避免正面冲突

    被动攻击通常是权力地位较弱的一方发起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正面冲突。面对权威人士,或者由于各种原因「不敢惹」的人,被动攻击者不敢或不愿违背他们的要求,表面上只能唯唯诺诺地服从,背地里进行破坏性的工作。

 

  • 服从于专制型的上司

    在组织中,专制型领导风格被证实会引起更多的被动攻击行为。如果你有一个专制型的老板,要求员工绝对服从,对于不一致的意见容忍度很低,那么周围可能有更多的人会因为不敢正面挑战老板的意志,转而诉诸于被动攻击。


  • 童年处于不安全的环境中

    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试图表达自己的愤怒,却给自己带来了惩罚或批评等负面结果,那么这个孩子长大后则可能会更倾向于用被动攻击的行为表达愤怒。例如父母一方酗酒、药物成瘾或有暴力倾向,他们可能会对表达愤怒和沮丧的孩子进行过身体和心理的惩罚。

    另外,很多传统的家庭里,是不容许表达负性情绪的经常要求很小的孩子不哭不闹的父母,其实是在限制愤怒情绪的表达。而孩子为了获得父母的爱,会顺从父母的要求。

    例如,当孩子在一场游戏中输掉,自然会产生沮丧、恼火或挫败感,父母一味地灌输「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等想法,想尽办法让孩子变得积极正面,但这并没有什么用,想要发泄愤怒的欲望依然存在,并没有因此而减弱。于是他们需要寻求别的途径表达愤怒,慢慢形成了压抑的防御模式,把愤怒转化成被动攻击




如何应对被动攻击型行为?


1. 识别这种行为 Identify the behaviour for what it is

被动攻击是一枚裹着糖衣的敌意炮弹,最难的一步就是在生活中辨别出这种行为。在上文,我们提到了一些被动攻击的迹象,但这并不是说只要你在平时感受到了这些迹象,就一定表明别人在进行被动攻击。我们需要去挖掘进行被动攻击的那个人背后的动机和需求,并且注意这种行为的频率,以此来区分Ta到底是在被动攻击还是真的一时疏忽。


2. 设置边界 Set limits

向别人表明你的态度:我不能一再地容忍你的「不小心」。比如小组作业中,写明每个组员的分工情况和完成情况,让每个人的努力能够被识别出来。这是一种保护自身边界的行为,也是在展示:我不会一直为你的行为买单


3. 进行具体的、有决断的沟通 Talk specifically,assertively

如果你的小组或者工作团队中有一个人频频发起被动攻击,那么你和Ta之间的沟通需要围绕着具体的事务和行为,切记泛泛而谈。例如,“上次开会你又缺席了,第二部分的ppt也没有交给我们,我们需要来谈谈你的情况。”

而有决断的沟通意味着表现出坚定、自信且想要合作的态度。我们需要一个双赢的结果,目的并不是要质问或者责怪他人,而是解决问题。


最后,当我们有能力发现别人的被动攻击行为之后,也能够意识到自己有时候可能在向他人发起被动攻击。回想一下自己是否也在被动攻击别人?问一下自己是否有一些需求没有得到重视,是否有对于他人的意见没有表达出来。总之,不要试图去压抑自己的情绪,毕竟,祖师爷曾说过:


“被压抑的情感不会就此死去,它们只是被掩埋了,但总有一天会以更丑陋的样子再次出现。”

——Sigmund Freud



 

参考资料

Amanda L. Chan. (2014). The Secret To Dealing With Passive-Aggressive People. The Huffington Post.

Benedict Carey. (2004). Oh, Fine, You're Right. I'm Passive-Aggressive. The New York Times.

Johnson, N. J., & Klee, T. (2007). Passive-aggressive behavior and leadership styles in organizations. Journal of Leadership & Organizational Studies, 14(2), 130-142.







公众号原创文章归简单心理版权所有

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转载和二次修改

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