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锦缎
为上市公司提供知识产权解决方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知识产权那点事  ·  【案例报告】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平台责任:用户 ... ·  6 天前  
知识产权界  ·  考生注意!国知局公布2025年度公务员面试名 ... ·  3 天前  
国家知识产权局  ·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项调研亚冬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锦缎

轻松健康的招股书,藏着互联网保险转型的窘迫

锦缎  · 公众号  · 知识产权  · 2025-02-18 07:48

正文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图片

2025年1月,轻松健康集团向港交所递表申请IPO。

而为了符合境外上市要求,集团剥离了其发迹的众筹平台——“轻松筹”,国内首个、目前官方认定的三个“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之一。

与业务重组和资本运作相比,轻松健康集团作为互联网保险及健康服务平台,用户持续流失导致含金量下降,以及为应对传统业务疲软而进行的战略调整导致的增收减利等情况更值得关注。

01

IDG扶持,从众筹到AI和CRO

轻松健康集团成立于2014年,前身为轻松筹网络,创始人及实际控制人为杨胤女士,目前持有集团38.94%的投票权。

杨胤女士毕业于北京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工程毕业的她早先供职于IBM中国分部;自2002年起在IDG任职了13年,曾担任IDG中国副总裁兼IDG会展集团总经理。

投桃报李一般,“轻松筹”成立后在融资方面长期得到IDG系列资本的扶持:

从成立次年的A轮、2016年的B轮、直到2017年的C轮,IDG总共为集团投资了约1018.6万美元,以17.75%的持股比例成为集团目前最大的机构股东;

除IDG系列资本外,阳光人寿、德同投资和腾讯也先后入股,分别持有10.56%、8.57%和0.91%的股权。

图片

图片

受益于国内互联网+的浪潮,“轻松筹”作为国内首个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以互助、众筹的生态模式快速吸引用户,拥有流量基础后,集团开始探索流量变现之旅。

基于“轻松筹”的用户肖像(通常是为了重疾在平台向大众求助),集团在2016年收购“轻松保”切入线上保险营销,通过保险经纪和技术服务与保险公司开展合作;

2017年起,集团进一步与医疗机构等合作,推出主要面向企业客户的“综合健康服务包”(体检为主);

由此,构建了以“轻松保险”和“轻松健康”两大创收业务。

·轻松保险业务:集团通过旗下互联网平台“轻松保险”促成保险公司合作伙伴产品的销售,从中收取8%~35%的基本佣金;并通过为保险公司提供多种技术服务,以提高合作伙伴的运营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截至2024年9月,集团共与36家保险公司合作、推出252款保险产品,覆盖2900万名被保人,总保费收入约50亿元。

图片

·轻松健康业务:集团通过免费的早筛服务与居民社区合作,重点关注肿瘤风险筛查、骨密度检测和传统中医咨询等预防性护理服务,在此基础上对有需求的客户“综合健康服务包”提供解决方案,包括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获取医疗资源及会员服务。

图片

截至2024年9月,按收入口径,轻松健康集团在国内独立数字综合健康服务及健康保险服务市场排名第八;而按移动端的活跃用户口径则排名第二。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轻松健康集团构建了“AI Care”平台,进一步探索更广泛的业务;

·2023年基于MaaS行业模型开发了“仙女α”大模型系统并推出了“科普服务”;

科普服务:在健康和医药公司的赞助下,集团邀请全国各地的医疗专业人士,通过文字、视频和直播等方式创作健康相关的科普内容,强调预防、治疗和康复;

·2024年基于提供真实世界的数据研究服务推出了类CRO业务“医学研究辅助服务”;

·医学研究辅助:集团为医药公司和医疗集团提供研究服务,以促进显示世界临床研究,主要包括横断面研究、临床数据收集与分析,以及协助将研究转化为学术出版物;截至2024年9月,集团共推出32个医学研究辅助项目,研究领域涵盖生物制剂、创新药和中成药。

但是,随着经营战略的不断调整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集团的基本面却在持续恶化。

02

用户持续流失,保险业务承压

“轻松筹”、“水滴筹”和“暖心惠民”为目前官方认定的三家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

虽然“轻松筹”成立的时间最早,但不论用户沉淀还是延伸的商业化都被2016年成立的水滴反超。

作为互联网平台,用户是价值的核心所在,依靠“轻松筹”及免费的早筛服务等引流,轻松健康集团累计注册用户数为1.68亿(远不如水滴的4.5亿);

而就活跃用户来看,近两年呈现持续下滑的趋势,从2022年的0.71亿下降至目前的0.5亿。

用户流失对集团业务的开展产生巨大的反噬,尤其是靠走量提取业绩提成的“轻松保险”业务:

2024年前三季度,集团保险合同同比减少16.67%至100万份,保费金额同比减少20%至8亿元;

·直接挂钩的“保险经纪业务”延续2023年的下滑,同比下降3.88%至0.99亿元;

·而相关的“保险技术服务业务”收入也受到波及,同比下降2.78%至1.4亿元;并且在外部竞争环境下,毛利率同比减少5.1个百分点至82.5%。

图片

为了降低保险业务低迷带来的影响,轻松健康集团开启了业务转型,但是却陷入新的困境。

03

增收 减利,可持续性存疑

近两年,人工智能发展迅猛,轻松健康集团一边推出自己的AI模型,一边开拓新的业务,为那持续流失的流量争取尽可能的变现途径。

2023年推出“科普服务”后,集团的“轻松健康”业务迎来爆发:

2024年前三季度,该业务营收同比增长超6倍,超过“轻松保险”业务成为主要收入来源,也拉动集团总营收同比增长107.42%至6.43亿元。

图片

但是,翻倍的营收却未能转化为利润,2024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同比反而大幅下降了42.11%至0.77亿元。

从毛利上看,“轻松健康”虽然收入大幅增长,但是毛利率却从97.2%锐减至20.3%;

这是因为转型过程中能力跟不上想法的产物。以“科普服务”为例,本质不过是提供广告罢了,但由于自身内容制作能力不足导致对外采购的内容开发服务费激增,使得数倍的收入增长仅带来微量的毛利润增量。

图片

更重要的是,为保住用户流量,集团加大了营销开支,导致销售费用同比大幅增长87.88%至1.14亿元,为此付出的代价远超毛利润增量,也就导致利润反而缩水。

图片

此外,从新业务的开展情况来看,可持续增长的问题不容忽视。

收入方面,两位新客户的“科普服务”需求贡献了“轻松健康”近六成的营收;而从成本上看亦高度依赖供应商,为其提供内容开发的主力支付的费用从2023年的0.18亿元猛增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2.65亿元,占其业务成本高达84%。

也就是说,集团业绩增长不仅高度依赖新客户,也高度依赖外部供应商;而作为流量平台的轻松健康为了满足境外上市要求又剥离了“轻松筹”这个引流平台,这个商业模式越看越危险了。

或许,对于轻松健康集团的未来发展有所担忧,又或者看到在2021年登陆美股的“水滴”蒸发近九成市值;在完成重组后,两位股东通过回购的方式变向撤资,集团分别以350万美元和684万美元向Genesis和阳光人寿回购了1055.28万股和211.06万股。

04

拥抱AI,又一场烧钱换流量之旅


从资产负债表上看,轻松集团目前并不缺钱,轻资产运营下账面上还有5.09亿元的现金,占总资产比重近74%。

说到底,轻松健康集团本质上属于互联网平台,用户流量是价值的核心所在。

但由于用户的流逝,传统的保险经纪业务又面临失速,不得已之下集团开始拥抱AI,构建了AI Care技术栈,涵盖“银河AI营销”、“半人马用户平台”(数据分析)、“麦哲伦医疗数字化”、“凤凰企业服务”、“奥丁内容创作”等,以及生成式AI工具Dr.GPT。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