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学术中国
“见证学术力量 锻造学术精神”——关注“学术中国”,即时获取最新学术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募格学术  ·  Science头条!他踩了 4 ... ·  3 天前  
实验万事屋  ·  啥!?做巨噬细胞还要学通路?你再不学PI3K ... ·  4 天前  
研之成理  ·  3D打印,Nature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学术中国

看这位大学教师怎样向太太解释自己的收入

学术中国  · 公众号  · 科研  · 2017-05-30 11:33

正文

来源 | 冰川思享库(ID:ibingchuansxk)

冰川思想库特约撰稿 | 通天河    编辑:学妹



我走进书房,打开最底层的抽屉,薄薄的三千多元私房钱,还在。也就放心了。


2017年5月25日,老婆微信发来一张图片,定睛一看,正是这几天热气腾腾的关于复旦老教授收入的那张工资单。名义上发15000多元,七扣八扣,实际到手8000多元。


于是网上就在争论:大学教授收入究竟有多少?多了还是少了?与民国教授相比如何?……但是,先不要管这些,当务之急是要正确应对老婆的质问,避免小金库暴露。


老婆:你看看,复旦老教授能够拿到八千多元,为什么你每个月工资只有七千多元?


我:老婆大人,请看清楚,第一,人家是复旦;第二,人家是老教授;第三,人家据说还是长江特聘教授,这个在收入上是要高一点的。我呢?第一,我们这个地方的高校,985、211,一个都不是;第二,还是副教授;第三,什么头衔也没有!拿到七千多已经算不错了。


老婆:好像不对吧。你上次也和我说过你的那个拿到外国博士学位的同事获得了你们学校的“通天河学者”头衔,年薪二十万元?


我:是的。可惜你的老公是土鳖,国内高校毕业,有碗饭吃我已经感恩戴德了。你去街上看看,有多少文科博士在犹豫,究竟是去卖猪肉呢还是养猪。你说起的那个“通天河学者”,针对的是有国外学位的优秀学者,三年一个聘期,总额八十万,平均下来,每年的收入超过二十万元。


▲26人养猪场有4个博士10个硕士


老婆:早知道你当初去国外读个学位了。如今跟着你,好听个名头,吃不饱,饿不死,何时是个尽头……


我:先不说这些没用的了。你也不要过河拆桥。我毕业也有十年了,你想想,十年前我们买房的首付哪里来的?不要和我说你的私房钱全扔里面了,至少,我们学校当初招聘我这个博士时还是给了八万元的购房补贴的。


你要知道,现在,我们学校对新进来的博士早就没了这个优惠政策。十年前,八万元还是值得点钱的。放在现在,放在我们学校周围,一个平方能不能买还是疑问。可是,现在连这点钱也没了。


老婆:那岂不是要叫新进来的博士饿死?


我:饿死倒未必。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我们每个月收入也就七八千元。你不要问我内在的构成,我记不住,也没意义。从我入行到现在,十年来,工资的构成变化了不知多少次。可是,我们是看工资构成呢还是看工资总额?显然应该是后者。


▲高校青年教职工收入(图片来源:一图观政)


工资构成,就像《庄子》里面的饲养员喂猴子,是早上三个玉米晚上四个玉米,还是早上四个玉米晚上三个玉米?你一看就知道这是在耍猴。所以不要计较工资构成,只看总数。


老婆:奇怪的是,这么多年来你的工资好像没有增长过。


我:的确这样。我们这里已经成为全国工资的洼地。


老婆:那怎么样才能挣钱啊?


我:有前辈告诉过我这么几个途径:


第一,业余写作,挣点零花钱。


第二,业余讲课。就是去各种培训班讲课,比如公务员培训班、考研培训班,目前时兴的还有国学班。我没有经验,不敢说价钱。但据说收入还是不低的。


我有个朋友是大学数学老师,他还去小学奥数培训班讲课,一个小时的收入是以千为单位的。你不要嫉妒。这付出的的时间、健康,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自己的发展前途。



老婆:什么发展前途?


我:你不要打断我。大学教师和中学老师、小学老师不同,他既要上课,又要科研,甚至科研占大头。如果一个大学老师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外出讲课上,钱多钱少我不敢说,但是,他的科研肯定受到巨大影响。


理工科的科研是需要在实验室里做出来的,文科的科研是需要在书桌前一本书一本书读出来的。所以,你不要觉得你老公天天在家,一周只去学校一次,好像很轻松,事实并非如此,我每天在家要读多少文献你知道吗?还要给你做饭……


老婆:你不要哭诉你对这个家庭的付出了,继续给我讲讲你们大学老师的收入。


我:好。老前辈告诉我,第三种收入是一次性的,那就是你科研做得好,然后跳槽到别的高校,每次会有一笔人才引进费,从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现在我们这个地方正在实施一个建设计划,人才引进费占据了三分之一,动辄上百万。你看,新来的同事就是按照这个渠道引进的,“转会费”一百多万。


老婆:哇,那我以后全力支持你搞科研!我们争取多跳几次。



我:想得美。第一个,你不会同意我跳到别的省。第二,跳槽对文科而言,基本上就两次机会:四十岁之前和五十岁之前,而且,最好你已经是教授了。没有高校需要一个六十岁的老家伙,因为他还能干什么活?你以为高校是慈善机构?白给你几十万?


第三,我们这个地方有我们学科的也就那么几所高校,A大,B大,C大,D大……你能跳到比你现在高校档次高的学校吗?基本不可能。


老婆:那难道你就一辈子窝在这个小学校了?


我:“窝”字太难听了。据我所知,外地有的高校还有另外一些规矩,比如,如果你是985高校的博士后,那么,你的人才引进费就要比一般的副教授多二万或者五万,你分到的房子可能就是三居室,而不是二居室。


老婆:现在难道还有福利分房吗?


我:当然有啊!外地有的高校明确规定,你来服务五年,他分给你的房子就归你了。这显然多少也是一笔收入吧?


▲浙江某市规定引进人才工作满五年后房屋所有权证移交本人


老婆:那你先去甲省或者乙省,五年之后再回来?


我:那你还不如叫我直接去北京呢。我们这个地方有的高校明确规定,在北京国家级别的科研机构任职的,跳槽到他们单位,比普通单位跳槽过来的,房子票子,都不是一个数量级。可是,若论人的水平,能差那么多吗?


老婆:让我算算,假设你四十岁跳槽一次,五十岁跳槽一次,每次给你四十万元,那就平白无故每个月收入就多了三千元。这样,你的工资就一万多了;如果给你一百万,那你每个月收入接近两万……


我:这样算累不累?我继续告诉你我们的收入,免得你怀疑我藏私房钱。很多人以为,我们大学老师还有一块收入,那就是课题经费。


就文科而言,国家社科基金一般二十万元,教育部课题至少十万元,我们这里社科五万元,还有其他途径的课题,比如最近我们这里教委科研创新项目,破天荒的,每年十五万元!连续支持五年,总额七十五万元。



问题在于,第一,越是数量大的课题,争夺越是激烈。新的教委科研创新项目,只有几十人能拿到。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你看看每年全国多少人能拿到?


第二,即便拿到了,这也不是收入。他们的管理方式是需要你去拿发票报销的。我爱给学生讲笑话:没有课题经费我就不买这本书了,反正可以借;有了经费我就去买了,结果把清单丢了,学校财务现在不认打印的清单,没办法,我只能自己吃进,我还损失了几十元。


换而言之,在现在的管理方式下,课题经费不能算作收入,顶多使得你买书、买办公用品时不再束手束脚。


老婆:那我在微博上看到有的人据说全家的日常开销都从课题经费中走,只要开好发票就行。


我:那这家人就等着全家吃牢饭!我也知道以前有的人拿假发票去套取课题经费,可是,你想想看,对文科而言,即便全部套出来,也就多少钱?还要费那么大的劲?


何况,现在我们必须使用公务卡,在严密到连苍蝇都飞不进的管理制度下,套取经费不大现实——你难道希望你老公为了几百块钱去坐牢吗?


▲每年年关,高校财务处都挤满了报销的人


老婆:我倒没有这么说。看来你们大学老师挣的钱不多。


我:岂止不多!你想想看,你老公哪天晚上不工作?哪个双休日不工作?你们外出工作,八小时,我们在家工作,没日没夜!给加班费吗?只能说我们爱这一行,如此而已。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人比人气死人,老话虽然庸俗,但是管用。


算了,不和你多说了,我还是写我的论文去吧。如果我的论文发在CSSCI刊物上,学校还会有一点奖励的。也就是说,你要知道,你老公每个月七八千元的收入中,有几百元还是因为我勤于笔耕,学校奖励的论文费!那些写不出论文的同事,连这几百元也没有。


老婆:你这样一说我想起来了:你的论文的稿费是不是该上交?


我:一篇论文一万字,稿费也就五六百元!马克思说:我写《资本论》得到的稿费,还不够我写它时花的买雪茄的钱!


▲抽着雪茄写《资本论》的马克思


老婆:打住。你去写你的论文吧。我要看《人民的名义》了。


我走进书房,打开最底层的抽屉,薄薄的三千多私房钱,还在。也就放心了。




据说学霸们都关注了这个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