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生物学霸 作者:第九颗橡树
提起生化实验室,离不开密密麻麻的实验安排、无休无止的数据分析和各种有毒有害却不得不用的生化试剂。
长年浸润在实验室与各种生化试剂相爱相杀的科研人们,为 paper 奋斗的同时免不了受到各种明显或潜在的伤害。有时候,令科研人最恐惧的不是有毒有害试剂带来的短期明显伤害,
而是看不见、摸不着、拿不准的长期隐形损伤。
恰逢实验室开工之际,为警醒大家注重实验安全,从细节入手保护个人身心健康,
为各位整理在科研工作中需要万分小心的有毒有害试剂经验血泪史和日常保命措施。
氯仿:
白莲花的外表,毒王的内心,危害极大
2017 年 10 月 27 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中,氯仿在 2B 类致癌物清单中。2019 年 7 月 23 日,氯仿被列入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录。
2022 年 12 月 29 日三氯甲烷被列入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 年版)。
来源:网络
氯仿,别称哥罗芳和三氯甲烷,一种对光十分敏感的无色透明液体,常年居住在棕色瓶子中,看似人畜无害,实则毒性极大。很多年前,氯仿被临床医生用作吸入式麻醉剂,一度风头无两。
但是,氯仿易挥发,对皮肤、眼睛、黏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研究表明人体若长期吸入氯仿,其中枢神经系统、心脏、肝脏、肾脏皆会受其毒害。
文献显示暴露在氯仿环境下的大鼠,其生殖器官的尺寸显著小于正常大鼠。
摄入氯仿的孕鼠,流产率大大提高,亦会引起胎儿发育迟缓及缺陷多发。
提 RNA 的童鞋应该没有人不知道氯仿吧?除了提取 RNA 之外,它的身影无处不在。轻则令人头晕无力、鼻腔流血,重则让人生育能力受损、罹患癌症,所以必须避雷!
血泪事件 1:
有人用氯仿做完实验,后几天总是感觉腹胀、头晕眼花,以为是着凉了,却发现氯仿是始作俑者。
来源:网络
血泪事件 2
:
有人常年从事生化实验工作,接触氯仿、四氢呋喃等有毒有害试剂,好不容易备孕成功,结果总是莫名其妙流产,后续转行,经历了千辛万苦
才勉强怀孕。
血泪事件 3:
有人亲身经历身边的人做生化实验得了急性白血病,上个月还活蹦乱跳,下个月就接受化疗。
日常保命措施:
氯仿的危害必须引起重视,个别实验室为节省成本防护工作不到位,然而作为每一位个体要牢记健康是自己的,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手套,佩戴效果良好的防护装备,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
Trizol:
主要成分是苯酚,毒性榜上有名,实验室常用,危害极大
Trizol 常被用于提取核酸,其中主要含有有毒物质苯酚,苯酚属于高毒类,可经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吸收;中毒后会导致头痛、头昏、恶心、虚脱、呼吸困难、失去知觉乃至死亡。
血泪事件 1:
有人提完 RNA,把 Trizol(能迅速破碎细胞) 放在冰箱边缘,没拧紧瓶口。
师姐开冰箱时,Trizol 洒在了她的腿上造成灼伤,腿上黑了一大片。
血泪事件 2:
有人眼睛里溅到了 Trizol,导致角膜上皮掉了一块,倘若再严重一点,后果不堪设想。还有人持续使用 Trizol 做了一个月实验,然后眼睛鼻子都莫名其妙地出血。
血泪事件 3:
有人闻了一口 Trizol,立刻体验到了「阳了」的效果,嗓子特别不舒服,就像小刀划过一样,此前曾闻过二甲苯导致重感冒两个星期。
日常保命措施:
Trizol 在实验室如此常用,一定要遵循安全操作程序,以减少化学品的接触和吸入。同时在通风良好的实验室中操作,倘若皮肤不慎接触 Trizol,
应立即用大量去垢剂和水冲洗,如仍有不适,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人员的帮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TEMED:
四甲基乙二胺(N,N,N',N'-Tetramethylethylenediamine),WB 实验常客,具有强神经毒性,危害极大
提到 TEMED,相信经常做 Western blot 实验的小伙伴已经微微一笑了。TEMED 可以催化 APS 产生自由基,从而加速聚丙酰胺凝胶的聚合,可作为一种促凝剂使用。
人们长期接触或吸入 TEMED 可能导致皮肤刺激、眼睛刺激、呼吸系统刺激等,具有强神经毒性,危害之大,令人不得不防。
血泪事件 1:
有人打翻一瓶配蛋白胶的 TEMED,造成一层楼空气严重污染,几分钟之内所有人紧急撤离。
实验室停工通风三天,TEMED 的气味仍然难以散完,亲眼看见事故现场的研一小师弟是最大的受害者,接连几天浑身没劲儿,腿疼,还吐过两次。
最后,肇事者写的检讨书被贴在实验楼大厅许久。
血泪事件 2:
有人身体状况良好,然而长期负责制备实验室成员需要用的蛋白凝胶,导致头发莫名其妙地脱落,毕业体检时检查出癌症,原本美好明亮的前途戛然而止。
日常保命措施:
据说现在已经有不少课题组已经察觉到 TEMED 的巨大危害,明令禁止使用 TEMED,开始购买预制胶。
可不是所有课题组都有如此财大气粗的豪气,倘若不能规避其危害,那么日常实验中必须在通风良好的实验室环境中操作。同时,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和护目镜。
四氢呋喃:
万能溶剂,男不碰吡啶,女不碰呋喃
2017 年 10 月 27 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四氢呋喃在 2B 类致癌物清单中。
四氢呋喃的结构看似简单,实则危害不小,属于醚类,是呋喃的完全氢化产物。俗话说男不碰吡啶,女不碰呋喃,四氢呋喃对人体生殖能力的危害同样不容小觑。
毒理学数据显示,动物一次接触高剂量或反复接触四氢呋喃,可出现肝脂肪浸润及细胞溶解,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作用。
血泪事件 1:
有人一用四氢呋喃便开始头晕,有时候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血泪事件 2:
有人使用四氢呋喃、乙腈等溶剂,生活习惯并未改变,月经却发生紊乱,突然提前或者推迟。
日常保命措施:
四氢呋喃是一种极其危险的化学物质,不仅易燃易爆,而且潜在长期的毒性令人不寒而栗。因此,日常实验中应佩戴手套和安全眼镜以进行常规防护,最大程度地减少与其接触。
丙烯酰胺:
Acrylamide,有功亦有大过,实验室明星之一,毒性极大
1994 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宣布丙烯酰胺可能是人体致癌物。2017 年 10 月 27 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致癌物清单:丙烯酰胺在 2A 类致癌物中。作为生化实验的流量级试剂,丙烯酰胺帮助无数研究生发过 paper、拿到学位。
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丙烯酰胺能经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进入机体,从而破坏神经系统,损害大脑皮层、海马、下丘脑,导致记忆和运动功能失常。
除此之外,丙烯酰胺除了破坏人的生殖能力,还能够突破血胎屏障,造成胎儿脑组织神经元结构变性、出血性损伤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降低。
这简直是毒王中的毒王!在此提醒怀孕或者准备备孕的科研人们,务必要远离丙烯酰胺啊!
来源:NCBI
血泪事件 1:
有人初入实验室,跟着师兄做 WB 实验,没做好防护对着丙烯酰胺一直闻,结果胸闷难受一整天。
血泪事件 2:
有人戴着手套也难逃丙烯酰胺的危害,手不断过敏脱皮,打了几天吊针才好转。
日常保命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