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忙碌的生活及工作当中,很多人,相信如GPLP君一般,忘记了生活当中还有文学。
记不起多少年前的夜晚,作为文艺青年,GPLP君在榕树下的某个角落与某个“安妮不是宝贝”的人彻夜交流。
榕树下,西祠胡同,融入了多少年轻人的激情与梦想。
随后,有了榕树下及老榕,GPLP君还学到了《大连金州没有眼泪》,以及那一年,2002年的世界杯,齐达内的眼泪同样告诉了这样一个事实,“足球是圆的,实力并不代表胜利。”
然而,一切都成回忆。
望着如今不知道踪迹的榕树下以及一切已成过去时的西祠胡同,咪蒙们似乎给了大家希望。
然而,在5万月薪招聘一个助理的物欲横飞的营销口号下,似乎这个又不是纯粹的文学。
虽然,从文字功底来看,咪蒙无论是标题还是内容都已经做到了极致,50个标题当中筛选一个,这让GPLP君钦佩不已。
然而,从整个形态来看,充满了物质的影子,甚至其广告也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60万一篇。
显然,这与文学的路越走越远。
同样的题材,《知音》活了将近20年,咪蒙却仿佛一颗流星,在新媒体及读者的心中留下一个痕迹。
一切,皆因出发点不同。
为了物质而物质的存在,这让咪蒙的文章似乎很出类拔萃,观点也是匪夷所思,然而,然后呢?
没有励志故事,没有努力及积极向上,只是一群怨妇在抱怨这个社会。
而就咪蒙来讲,似乎也成功了,成功的赚取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局,这也让咪蒙小姐过早的离开了我们。
快餐一样的来,快餐一样的去。
很多时候,GPLP君也在不停的问自己,文学的意义何在?是不是在21世纪就是如流星般的来去?
比如安妮宝贝、比如2000年那个北青报的安顿,如今谁还记得她的存在?
榕树下走了,互联网时代的文学还存在吗?
为何莎士比亚逝世几百年,然而,其思想的光芒依旧闪烁。
最终,结合了咪蒙,GPLP君终于明白,因为无论是咪蒙也好,安妮宝贝也罢,大家都不过是一定时代的精神产物而已,属于一个比较高级的消费品,而到了一定的时间,这个消费品也就云消雾散了。
然而,莎士比亚的产品却如同思想,永远闪耀在历史的上空。
终究,我们选择了物质,从而失去了做大师的机会。
而在物质的世界里,作为一个产品,我们就得介绍关于产品的要求,那就是“整风运动”。
记得毛主席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时曾表示:
“同志们!今天邀集大家来开座谈会,目的是要和大家交换意见,研究文艺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求得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求得革命文艺对其他革命工作的更好的协助,借以打倒我们民族的敌人,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更多内容大家自行下载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