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临床药师网
国内最大的临床药师学习交流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海南药闻  ·  海南省药监局批准一款数字疗法产品上市 ·  5 小时前  
药明康德  ·  年轻人罹癌增加近80%!背后可能是这些原因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临床药师网

外周动脉疾病合并高血压,如何用药?

临床药师网  · 公众号  · 药品  · 2020-04-15 17:50

正文


外周动脉疾病(PAD)广义指除心脑血管外的动脉疾病,包括颈动脉、四肢动脉、肾动脉、内脏动脉等疾病,通常外周动脉疾病指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ASO),又称为下肢动脉疾病(LEAD),包含从无症状PAD到慢性肢体重度缺血的一系列临床表现。ASO指因动脉硬化引起的下肢供血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及闭塞,肢体血液供应不足,致下肢间歇性跛行、皮温下降、疼痛,甚至发生溃疡或坏疽等临床表现的慢性进展性疾病。致PAD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等。下肢PAD的典型临床表现为肢体缺血症状,包括间歇性跛行、缺血性静息痛、溃疡及坏疽。


一、外周动脉疾病的用药

治疗药物包括扩血管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扩血管药物通过扩张血管,改善侧支循环,可改善下肢缺血造成的间歇性跛行、明显增加间歇性跛行距离、减轻静息痛发冷等症状;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展,预防血栓形成及改善血液循环。


分类

药物

药理特点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西洛他唑

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特别是对磷酸二酯酶III的抑制)而扩血管,兼有抗血小板的作用,可通过减少循环中活化或预调节的血小板数目而有效预防血栓性疾病。其可显著改善无心衰的间歇性跛行者的临床症状,增加间歇性跛行距离,但并不明显减少心血管死亡;可降低外周血管介入术后目标病变血管再狭窄和血管重建风险,可作为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后的辅助治疗。

前列腺素类药物

前列地尔、贝前列素、伊洛前列素等

可扩张血管、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血管内皮、抗内膜增生、抗血小板),改善由下肢缺血引发的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及溃疡等。前列地尔可显著增加步行距离,但对严重肢体缺血者,其对缓解疼痛和溃疡愈合的益处很小,对大截肢的发生率及心血管死亡率无影响。贝前列素可改善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者下肢的主观症状,如烧灼样感觉、冷感觉、水肿、劳力性疼痛、针刺样疼痛及感觉异常。伊洛前列素可有效降低截肢率。

5-HT2受体选择性拮抗剂

沙格雷酯

沙格雷酯对血小板及血管平滑肌的5-羟色胺2(5-HT2)受体有特异性拮抗作用,可抑制5-HT2致的血小板凝聚,抑制血管收缩和平滑肌细胞增殖,改善微循环障碍。其可减少溃疡面积,缓解疼痛及冷感症状,增加足背动脉血流量及无痛行走距离,尤其对静息痛的疗效显著。

己酮可可碱

己酮可可碱为二甲基黄嘌呤类衍生物,可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液黏度,而改善血液的流动性,增加血流量,改善外周组织的血流量。其疗效不及西洛他唑,因此其疗效尚不确定。

其他

萘呋胺、丁咯地尔等

可改善相应临床症状。


二、高血压的用药

对合并高血压的PAD者,推荐控制血压<140/90mmHg,而对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或肾功能不全者,推荐控制血压<130/80mmHg。常用降压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钙通道阻滞剂(CC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5大类,其中外周动脉疾病(PAD)合并高血压首选CCB、ACEI、ARB。

降压药物

CCB、ACEI、ARB

可降压,并有潜在的扩张周围动脉血管作用,可改善病变血管的内皮功能,为首选。此外,ACEI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阻止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与增生,减少炎性细胞的激活与积聚,并增加一氧化氮和前列环素的生成,拮抗AngII诱导的血小板凝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