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关于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的研究和药物开发的新机遇与挑战的论坛。论坛将于10月15日在杭州举办,主题为‘突破与创新:CNS研究与药物开发新前沿’。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论坛信息
主办方为浙江大学(临平)基础医学创新研究院和bioSeedin柏思荟,协办单位为杭州市临平区生物医药协会等。论坛聚焦CNS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创新药物开发策略及临床应用前景,汇聚CNS领域的顶尖学者、药企研发人员和临床医生。
关键观点2: 活动主题
活动主题为“突破与创新——CNS研究与药物开发新前沿”,旨在促进学术界、产业界和医疗界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加速CNS疾病研究成果的转化。
关键观点3: 活动日程
活动包括现场签到、主办方致辞、专题报告、圆桌讨论和闭幕等环节,涵盖精神类与神经发作性疾病研究与药物开发、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与药物开发等议题。
关键观点4: 嘉宾介绍
活动邀请了多位专家,包括浙江大学国际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杨巍、国家卫健委医学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罗建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机构办主任沈一峰等,他们将在论坛上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见解。
关键观点5: 参会人员
参会人员包括基础医学研究高校的神经科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国内外知名药企的CNS药物研发团队代表,神经内科、精神科等相关临床领域的医生代表,以及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生和青年学者。
正文
▲扫描二维码报名
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
是当今医学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涵盖了从神经发育障碍、情感认知到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广泛范畴。近年来,得益于神经科学、基因组学、干细胞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CNS疾病的研究和药物开发迎来了新的机遇。然而,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和CNS疾病的复杂性,药物开发仍面临诸多挑战。
浙江大学(临平)基础医学创新研究院
联合
bioSeedin柏思荟
将于
10
月15日(周二)
在杭州举办
“突破与创新:CNS研究与药物开发新前沿”
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精神类与神经发作性疾病研究与药物开发”
和
“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与药物开发”
两大方向,汇聚CNS领域的顶尖学者、药企研发人员和临床医生,共同探讨最新研究进展、创新药物开发策略,以及临床应用前景。通过促进学术界、产业界和医疗界的深入交流与合作,我们期望能够加速CNS疾病研究成果的转化,为患者带来更有效的诊疗方案。
活动主题
:突破与创新——CNS研究与药物开发新前沿
活动时间
:2024年10月15日(周二)8:30—17:00
活动地点
:杭州临平大道502号茧•Space11楼报告厅
主办单位
:浙江大学(临平)基础医学创新研究院、bioSeedin柏思荟
协办单位:
杭州市临平区生物医药协会、浙江大学科技园临平启真医学创新产业基地
08:30-09:00
现场签到
09:00-09:10
主办方致辞
上午场:
精神类与神经发作性疾病研究与药物开发
09:10-09:35
9:35-10:00
孤独症认知灵活性缺陷的新神经环路机制
10:00-10:25
双相障碍的临床诊疗痛点与需求
10:25-10:50
抑郁症的机制研究进展及其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
10:50-11:15
Coffee Break
11:15-12:00
圆桌讨论:精神类与神经发作性CNS疾病的临床挑战与药物研发策略
12:00-13:30
午餐交流合作
下午场:
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与药物开发
13:30-13:55
帕金森综合症临床诊疗进展
13:55-14:20
帕金森综合症发病机制与早期诊断
14:20-14:45
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标志物与预防策略
14:45-15:00
Coffee Break
15:00-15:25
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进程机制研究
15:25-16:10
圆桌讨论:老龄化趋势下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的前沿进展与药物开发挑战
16:10-16:30
闭幕与合影
浙江大学国际医学院(筹)常务副院长,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和国际医学院(筹)党委委员、副书记,浙江大学(临平)基础医学创新研究院院长
主要研究配体门控离子通道(TRPM2通道,NMDA受体和TRPV1通道等)门控调节及其介导生理病理功能,并针对这些靶点开发神经系统疾病等治疗药物。以通讯作者(含共同)身份在包括《Nature Chemical Biology》,《PNAS》,《Cell Research》,《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Reports》, 《Small Methods》,《Progress in Neurobiology》,《Journal of Medical Chemistry》等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被权威期刊Nature, Science, Nature Review Science, Pharmological Review等正面引用。近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蛋白质重大研究计划子课题,国家重大新药专项子课题和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曾获得中国神经学会青年学术论坛一等奖,英国皇家学会牛顿国际奖学金,中国生理学会张锡钧基金优秀青年论文一等奖等。2016年入选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针对TRPM2通道开发脑卒中药物项目曾入选GSK的NEURO2020项目。曾被选为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浙江省151人才第二层次。
研究方向: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神经机制
突触功能的分子和细胞机制
认知神经科学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机构办主任,主任医师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机构办主任
国际药物信息协会(DIA)中国顾问委员会委员
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精神药物GCP平台副组长
中国药学会药物临床评价研究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药学会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QA论坛(CQAF)核心会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长
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于范德比尔特大学获得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基因泰克生物技术公司完成博士后训练。2015年加入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建立突触与脑疾病课题组并担任组长。同时拥有学术界和工业界,以及脑疾病基础研究和20年神经系统药物开发的交叉背景。目前聚焦两个研究方向:
1.谷氨酸受体调控精神类疾病的机制。
2.阿尔兹海默症的致病机制。
主要贡献:
1.提出GluN2A介导氯胺酮快速抗抑郁效果而非其副作用的假说。
2.提出ApoE通过抑制APP的γ剪切降低阿尔兹海默病风险的假说。
1996年博士毕业于瑞士日内瓦大学。后赴美国宾州、纽约等地多个高校求学、工作,2006年经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回国就职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现任苏州大学药学院教授、江苏省重大神经精神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江苏省双创人才、江苏省双创团队(领军人才)等荣誉获得者。主要从事神经精神药理研究及相关药物研发。在Schizophr Bull., Nat Commun.; STTT, Drug deliv.Rev., J. Neurosci, Cell Res, Br. J Pharmacol., J. Med.Chem等科学杂志发表SCI论文1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项,已获授权12项。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家重大专项新药创制、国家重大专项-中国脑计划首批项目、国家科技部战略国际合作项目、科技部863和973等项目,江苏优势学科建设项目。近年来致力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研发及成果转化,转让新药2项,与国内外企业合作开发/服务合同金额超过3000万元。参与研发/合作的多个新药已进入临床I-III期。
于2021年11月加入和径医药担任首席执行官,拥有超过18年的新药研发和管理经验。曾博士先后在跨国药企诺华公司和礼来公司负责新药研发和项目管理,以及在罗欣药业、福贝生物和和铂医药等民营企业和生物技术公司负责战略规划和运营、新药产品线和项目管理。
曾博士分别在北京大学和斯坦福大学获得化学学士和有机化学博士学位,并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完成化学生物学的博士后训练。
美国华盛顿临床所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心 主任
北京医科大学(现北大医学部)医学学士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
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细胞生物学博士后
致力于阿尔茨海默和认知障碍的精准早发现和有效疗法的研发和开发。30+年生物医药研发,运营管理和多次创业经验。曾参与默沙东全球首创HDAC新药伏立诺他(Zolinza)的研发;领导美国达特神经科学公司药物研发部3年内为公司贡献3条CNS临床管线;创建昆明圣加南公司,领导开发数字化认知评估MemTrax产品;联合创建中泽医药开曼公司;创建阿斯诺来(上海)医药公司,全面负责阿斯诺来管线搭建和运营。
深耕CNS精准医学、诊断及药物研发;致力于CNS原创成果的转化和孵化。
归国前,曾在美国冷泉港实验室神经生物学系从事CNS疾病分子遗传学研究多年,并参与创立和运营一家CNS药物研发服务公司Certerra。
参与投资30余家生物医药医疗公司,其中包括天使轮或者第一次机构投资康立明生物、纳微科技(现任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纽福斯、优脑银河等。
浙江春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伊利诺伊大学博士,曾任职勃林格殷格翰制药公司药物化学部首席科学家。领导研发过多个药物研发项目,所发表的文章和药物发明专利超过200篇。在CNS领域,春禾医药的A2A拮抗剂(VG081821)目前正在治疗帕金森病的2期临床试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