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启动了《行星安全协议》以应对一颗直径在40米至100米之间的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的威胁。该小行星被命名为2024 YR4,科学家预测其可能在不到7年内与地球碰撞,目前撞击概率为1.6%。联合国启动协议包含一系列机制和需要遵守的准则以做好准备。科学家通过监测和分析该小行星的飞行情况来评估风险,并可能采取动能撞击等技术来改变其轨道。虽然目前人类技术存在挑战,但随着科技进步,应对这些宇宙威胁的能力将不断提高。
小行星2024 YR4被探测到,科学家分析其运行轨道后认为其可能在不到7年内与地球碰撞,目前撞击概率为1.6%。欧空局重新评估后公布了可能的撞击时间,即2032年12月22日。
包括动能撞击、改变小行星运行轨道等。中国计划采用“伴飞 - 动能撞击 - 伴飞”的任务模式来执行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
当前人类技术面临深空探测能力不足、改变小行星轨道的效果不明显等挑战。但随着科技进步,人类应对宇宙威胁的能力将不断提高。
报道称,联合国启动了《行星安全协议》,这是联合国首次就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启动这一个协议。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地球危险了?
首先说明一下,地球还是很安全的,现在联合国启动了这一个协议,只是表示有一颗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存在一定的概率而已,并不是明确这一颗小行星一定撞击地球了,而且撞击地球的概率相对来说还是非常低的。
所以大家不需要担心。
小行星呼啸而来
事情是这样的,
2024
年
12
月
27
日
,位于智利的小行星撞击地球警报系统站
探测到一颗直径在
40
米到
100
米之间的小行星,随后与
小行星中心取得了联系,当时将其命名为
2024 YR4
。
科学家的研究结果显示,这一颗小行星预计在不到
7
年时间内,可能会和我们的地球家园碰撞。现在各个行星防御空间机构都已经在采取措施,来保护地球免遭小行星撞击的威胁,其中联合国
首次启动了《行星安全协议》以应对这一颗小行星的威胁。
在太阳系内有无数颗小行星、彗星之类的小天体,有一些小行星、彗星会在特定的轨道运行,不会靠近地球,例如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就有一个小行星带,这里存在大量小行星。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小行星、彗星会随处飘荡,有时候甚至会从地球附近飞过去。
在此之前,我们也看到很多关于小行星靠近地球的情况,不过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只是监测那些飞过去的小行星,没有像现在这样启动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小行星的威胁。
小行星
2024 YR4
被发现后,科学家对其运行轨道进行了分析,最初的评估结果认为它撞击地球的概率为
1%
,后来欧空局发布了一系列计算结果,最终将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提升到
1.6%
。
与此同时,欧空局还公布了这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估算时间,那就是预计在
2032
年
12
月
22
日可能会撞击地球。由于计算结果显示这颗小行星存在撞击地球的可能性,欧空局的计算结果也略微提高了撞击地球的可能性,所以
推动联合国启动了《行星安全协议》。
联合国这次首次启动的《行星安全协议》包含一整套机制和需要遵守的准则,目的就是为可能发生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做好准备。
天文学家发出警告称,随着距离可能撞击地球的时间越来越近,这颗小行星的规定也变得越来越清晰了,科学家也可以掌握更多的数据,这样一来就可以更好地监测这一颗小行星的飞行情况,并且根据它的飞行情况进行分析,撞击地球的概率到时候可能也会出现变化。
欧空局表示,
空间任务规划咨询小组将在
4
月底或
5
月初
再次对这一颗小行星的飞行情况召开会议,并且重新评估飞行等情况,如果发现这一颗小行星的直径以及撞击的概率依旧保持之前的数值,那他们就会向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司提出采取进一步行动的建议。
这不是第一次发现有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的情况了,小行星“阿波菲斯”撞击地球的概率比小行星
2024 YR4
更高,在
2004
年撞击地球的概率为
2.7%
,不过现在这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已经下降了。
不过,虽然小行星“阿波菲斯”撞击地球的概率已经下降,但是它未来还会靠近地球。根据科学家计算的结果,这一颗小行星预计在
2029
年会再次来到地球附近,从
距地球
3.2
万公里的范围内经过。
中国小行星防御计划
面对这些来自宇宙深处的威胁,我们人类并不是无能为力,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现在已经有探测小行星、监测小行星以及改变小行星运行轨道的技术、能力了。在
2024
年我国正式宣布,要实施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
按照设想,我们的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将会采用“
伴飞
-
动能撞击
-
伴飞
”的任务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发射探测器去拦截小行星,使用动能拦截器对小行星进行撞击,与此同时也对小行星进行伴飞观察,看看拦截的效果怎么样。
这其实是一项很难的技术。我们需要掌握这一颗目标小行星的飞行情况,这样一来我们的探测器在长途跋涉的情况下还能抵达它的附近,然后还需要对其进行伴飞,除此之外还有对其进行撞击,以验证改变小行星运行轨道的技术。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的深空探测能力不足的话,我们就没法掌握探测器的飞行情况,而探测器的飞行速度很快,小行星本身又很小,也在太空中以极快的速度飞行,稍有不慎都可能会错过目标。
其次,小行星的质量一般都很大,如果撞击的能量不大的话,可能就没法对其运行轨道产生比较明显的改变,效果可能就不是很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