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微观三农
农业农村部主管、中国农村杂志社主办。最新政策、权威解读、实用信息、独家观点。本号已获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许可。投稿:[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微观三农  ·  年终特稿⑦丨科技创新动能澎湃 ·  2 天前  
微观三农  ·  年终特稿④丨特色产业延链增效 ·  3 天前  
微观三农  ·  一图了解丨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 ·  3 天前  
微观三农  ·  牛盾:国际渔业管理组织的功能作用①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微观三农

年终特稿⑦丨科技创新动能澎湃

微观三农  · 公众号  · 农业  · 2024-12-19 10:00

正文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一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指引下,科技的触角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不断延伸,科技的力量在田间地头日益彰显。一个又一个农业科技应用新场景,不断推动农业生产方式革新,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持续注入动力。

工作人员在新疆农业博览园未来农业科技馆的垂直农业展示区管护蔬菜。新华社记者 张铖 摄

建机制

提升创新体系效能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农业农村部成立科技创新领导小组与科技创新战略咨询委员会,集中力量推动优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深入贯彻,是奋力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坚实行动。
农业农村部先后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等举行工作会谈;召开强化农业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交流会……聚焦的主题,无一不是“科技”。
9月,全国农业科技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对大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了重要部署。11月,农业农村部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强调全面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农业科技创新在顶层设计中的分量不断加重,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为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活水。在农业科技人才引育方面,更是不遗余力,下足功夫。不断建立顶尖稀缺人才定向招引机制,引导高校探索“订单式”培养模式,造就了越来越多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为农业科技的未来撑起一片蓝天。
优化科研创新生态,亦是重要课题。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机制,树立产业贡献评价导向;加强人才激励,激发科研人员的无限潜能;加快品种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为原始创新保驾护航。
现如今,部省两级协同发力,构建起了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农业科技创新“作战集群”,确保科研攻坚行动协调有序、高效推进。

拓平台

凝聚科研创新合力

打破学科界限、促进学科交叉,加强产学研在产业链上的深度融合,对于推动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北京市平谷区的农业中关村是产学研融合的生动典范。在政府牵头,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支持,以及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的通力合作下,平谷区建成了国家现代农业畜禽种业产业园、京瓦科技示范园、智慧蔬菜工厂等智慧农业新场景,推动了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这一年,新型研发机构纷纷涌现。湖南省推动建立岳麓山实验室,一些企业、大学组建了各种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联盟、创新联合体;黑龙江、江苏、广西等地实行的“院地一体”等创新模式,深度挖掘区域农业潜力,为区域农业发展筑牢科技根基。这些做法打破了地域限制,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设水平和运行效率不断提升,构建了以重大农业科学工程为“塔尖”、重点学科实验室为“中坚”、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和科学试验基地为“塔基”的“金字塔”式体系框架,为农业科技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坚持科研命题要从产业中来,科研成果要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农业农村部致力于改革提升农技推广体系,发挥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带动引领作用,完善科技特派员、科技小院、专家大院等服务模式,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服务企业等开展科技服务,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让科技的力量在田间地头绽放光彩。
今年上半年,农业农村部和17家中央部委单位齐心协力,共同研究确定了401项科技需求,编制了重点研发计划2024年项目申报指南,进一步提升科研的精准度和实效性。10月发布的2024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便是最生动的体现。“新型水稻光温敏不育系”“油菜新品种‘中油杂501’”“无扣式大闸蟹捆绑机”……这些成果不断被转化成生产效能,成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引擎。

寻突破

培育新质生产力

海南三亚南繁硅谷,实验团队的科学家昼夜奋战,戈壁荒滩上种出绿油油的万亩蔬菜,各种无人驾驶直播机作业机器人穿梭于田间地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已逐渐融入农业生产各环节中,悄然改变着农业生产的面貌,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磅礴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滨州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站长陈恩明道出了农业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优质高效农业装备让农民从‘苦干家’变成了‘指挥家’,活儿让机器干了,钱让农民赚了。”
近年来,通过农机科技创新,短板农机装备取得突破,农机装备正催生出澎湃动能。320马力无级变速拖拉机、山地玉米播种机等短板机具陆续量产,大型大马力农机、丘陵山区小型农机等部分机具初步实现了“有好农机用”。东北、华北大型农场中,无人驾驶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依预设路线精准作业,播种、收割误差缩至厘米级,作业效率不断提升,大幅解放了人力,保障了农事时效……智慧农业浪潮正重塑农业生产模式。
由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韩鲁佳、杨增玲教授团队研发的“多场景养殖粪污(肥)全养分同步速测系统”,突破养殖粪污(肥)指纹信息微型NIRS传感器等关键技术;新型水稻光温敏不育系创制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展,覆盖农业全产业链多环节;“深蓝2号”大型智能深海养殖网箱在今年5月完工,搭建起一体化数字化管理模式,逐步实现深远海无人养殖功能,让传统渔业“跃”向深蓝、“智”富一方……绿色发展理念扎根农业全程,生态友好型技术广泛应用,全方位驱动农业高效、绿色、智能发展。
在3月召开的中国种子大会上,近50家种业企业带来了新产品;国产白羽肉鸡市场份额超过25%,逐步摆脱进口种源依赖,在全球种业舞台崭露头角;寿光博收种业有限公司选育并推广的抗斑萎病毒甜椒、辣椒品种,成功填补了国内在斑萎病毒抗性品种资源方面的空白……这些都是自主创新在种业领域的生动体现,不断助力农业发展提质增效,推动种业振兴阔步向前。
从智能温室精准调控助力农作物茁壮成长,到农业物联网实时监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从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出更具适应性的优良品种,到无人机植保高效作业解放劳动力……如今,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达到63.2%,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4%,农业科技创新整体迈进了世界第一方阵,产学研融合创新不断加深,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断优化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2024年第24期

作者:徐明、刘玉俏

编辑:张璟

监审:郭平稳、蔡薇萍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