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吴文辉的电影小站
梳理剧本、分镜节奏剖析、电影剧作深度分析。
51好读  ›  专栏  ›  吴文辉的电影小站

《白蛇缘起》影评之人物篇

吴文辉的电影小站  · 知乎专栏  ·  · 2019-02-14 16:03

正文

2018年末,中国动漫界迎来了追光大作《白蛇.缘起》,相比于前三部追光作品,无论口碑还是质量都优秀不少,网上评价也是好评如潮,在此之前,我觉得白蛇一定会重蹈覆辙,并与基佬们打赌不超过一个亿,最后,我也很庆幸的被啪啪啪啪………..毕竟身为同行,也希望有优秀的动画电影能带动这个行业向前发展,让资本市场更加青睐这个艺术工种。

但看过首映之后,我还是发现了自古以来国产动画的传统毛病“不会讲故事”。回家后,反复思索,并从书中找了答案。而这个答案也是其他国产动画的通病。我会简单的用影评分析的方式来讲述,影评总共分4个部分:人物篇,场景篇,道具篇和角色调度篇。这4个部分是我目前觉得国产动画最尴尬也是最基础的问题。

电影是人在演,观众在看,而动画片是艺术家们K动画,角色在演,观众在看。观众看到的是角色模型在动,感受到的却人物的性格,脾气,行为世界观,价值观,善恶,信仰,追求等等,我一直坚信一个信条就是,我们的观众从来不会关心人物的鞋子模型够不够好,不会关心人物手指是否有月牙,人物衣服的布料是否真实等等问题。他们会关心人物在想什么,带给他们什么样的感受,人物这样做是否正确,人物会不会失败之类,观众希望享受人物所经历的不平凡的人生,而自己不用冒风险,仅此而已。所以观众能否满足就要取决于我们动画工作者能否设计出一个带有强烈人类印记的人物。记住,是人在看电影,不是蠢货在看。

在此,我引用悉德菲尔德的书籍中对于人物塑造的关键元素。

1, 戏剧性需求 影片剧情的发动机,有人的地方就有欲望,有欲望就有需求。

2, 观点 是人就有思想,有高有低,人看待世界的方式。

3, 态度 在观点下,便会形成人物思考的逻辑,进而判断世界。

4, 变化 人物经历一些事情之后,内心深处发生了转变。

本着怀疑一切的态度对上述4条进行了挑战,我分析了迪士尼上映的动画,以及50多部电影,记录下主角,配角,路人包含的这4个元素,无一例外。因此,我坚定不移的相信了他。

我就拿白蛇来开刀,抽骨扒皮,庖丁解牛,首先我们来看男女主角,


戏剧性需求: 杀国师,保妖族。

影片的叙事中,白蛇的需求从头到尾都没有带动影片向前发展,而是跟随着剧情的走势,步步被动的跟随,这是为情节发展而设计的主角,而不是为主角设计情节,杀国师失败导致失忆,失忆导致寻找记忆,成功后,再去杀国师,过程中,遭遇事件。国师也并没有因为她失忆,而采取什么特殊行动或者计划。白蛇的需求也没有变化。整个影片剧情,双主角都是处于发展被动的局面,没有自己主动去承担,延续,发展剧情,一个被动的主角是无法让观众融入角色的。

观点: 失忆前,人妖殊途,失忆后,我就是人

在塑造人物观点的时候,台词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失忆前,我们都知道小白是个刺客的形象,但是主角在失忆之后说:有什么不想做而又不得不做的事。这句话对剧情叙事,对人物性格塑造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导致观众对人物性格没有一个标准,仅仅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

在人物行为上,编剧没有在失忆设计一些情节来表现角色的观点,作为一个失忆后的人类形象,主角应该是自认为是人类,而且对自己跟其他人一样这个观点上毫无疑问。不容他人怀疑,次主角对于主角是来自哪个村的妹子,进行一番讨论和猜测。当两人一狗去瀑布的时候,主角意外显示了自己有法术,竟然不害怕,而且欣然接受,很享受的在山崖间跳跃。因为人类作为一个群居型生物,一个个体出现不同寻常的变化甚至变态,思想上首先是害怕,而且必须是恐惧。因为异类化会被群体排斥。比如怪胎,六指之类的。像怪胎片《X战警》中,凤凰女对于自己特异功能感到害怕,狼叔小时候对于自己能力的压抑,都是同理。

白蛇失忆后,首要考虑的就是回忆自己是属于哪个村的妹子。而不是去怀疑自己是人是妖。哪个正常人没事会怀疑自己是个妖怪呢?

态度: 失忆后,对妖怪恐惧。对自己是妖害怕,更害怕与宣有感情。

白蛇失忆后的行为,依旧体现着她是妖的本质,讨厌雄黄酒,小动物害怕她,被抓的蛇想跟她交流,导演前期表现这些,会削弱后面颠覆世界观所带来的冲击力。因为相对的态度落差不够大。应该是小动物们喜欢她,人类都很友好,然后在常盘袭击的时候,变成蛇,她对自己变成蛇感到恐惧,拒绝自己的身份。但是导演却在湖上袭击之后,没有讨论,没有总结,两人在塔上的聊天依旧是之前唠家常的态度。于是剧情发展就开始断片了,一部90分钟的影片,每一分钟都要做到物尽其用,如果有情节事件没有引导剧情和人物向高潮发展,那这段情节不仅没有作用,而且会割裂影片。

片中,小白是在塔里才发现自己是妖,但是湖面袭击的时候,小白作为剧情发动机,他主动性的变成妖,然后忘了。这个就不太符合咱们的逻辑。比如我承认跟你借了钱,但是我忘了是否有承认过这回事。

小白认可自己是妖的态度后,观众就会期待她说点带目标或需求的话,督促她去干点事情,结果却跟小青聊妖生,聊感情,重复之前说过的话,开始了林黛玉般感慨,文艺小妖孽。没一会儿又被动承受了一次袭击。这些都是导致剧情叙事割裂的片段,只是为了剧情而设计剧情,没有为观众内心对于主角变化的需求设计,比如当蜘蛛侠用手指黏在墙面上,表情欣喜异常,下一幕就是在楼宇间飞行,这不仅符合角色对自我身份的认识,也是为了让观众在剧情节奏上过瘾。否则,就是鲁智深拔杨柳的时候放屁,散功了。眼看梅西黏着球,跑了整个球场,过了10个人,停电了。节奏带起来了,又降下去了。

每一个事件背后有一段总结,引导出下一步,并一步步递增到第二幕情节点高潮。

变化: 杀人的妖变成人,善良的人变成善良的妖

变化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每一个主角人物弧光的转折点,这些点让主角坚实的立于观众的心目中,让观众感受主角的成长,感受主角的思想变化,感受主角对于世界的态度转变,我们从融入主角开始,就希望与主角共进退,共成长,共成就。从编剧设计好人物之后,他已是一个个体,而不是编剧手里的玩偶,人物会根据自身的设计对所经历的事件进行判断。角色会自我成长,而不能随意为了剧情替她作决定。

每一次的转变,就是把主角提升一次,推向最终的高潮。而在这里,小白的每一次变化模糊不清,含蓄不明,台词中没有强烈的表达需求,没有分明的情感落差,一次次的事件没有成为她成长的阶梯,反而成为了累赘。三幕剧结构中,情感落差最大时间点应该是在第二幕尾部,但是小白的情感落差表现得过于平淡,最后变成巨蟒的时候,已经将观众与小白的纽带割断。后面再也没有代入,无论白蟒与双头蛇激战多么激烈,观众始终是旁观者的态度,小白与宣无论表现得再怎么感人,也始终无法让人落泪,这就是变化平淡的结果。

大家仔细回想下《寻梦环游记》中,主角在观点,态度上的转变,最终在祖母的小房间里完成任务,带领大家一起哭。这个催情点,是前面埃克托对他教导,伊梅尔达对他的引导,德拉库斯对他的态度,让主角一步步的完成角色的自我转化。

人物修改意见: 小白失忆后,她应该自认为是人类,在村子里做一些平凡的事,用蒙太奇的手法表现融入人类集体之后,在抓鱼的时候,遇到常盘袭击,并暴露了自己是妖的本性,于是生活状态无法逆转,至此,第一幕结束。进入第二幕,小白开始了寻找自我的旅程,并重新认识了人与妖之间的隔阂,主动成为人妖之间的桥梁,并努力阻止反派的进攻,并在第二幕结尾处,失败,自己想拯救人和妖,结果却导致了生灵涂炭,第二幕结束。进入第三幕,一败涂地之后,两人互相鼓励,互相扶持,最终宣以牺牲自己的代价,挽救白。


戏剧性需求: 帮白寻找回忆,并成为白的守护者

次主角作为剧情的涡轮增压器,估计出了点问题,他为什么要帮白寻找回忆,他为什么要跟白一起去冒险?编剧设计人物需求的时候,似乎把角色当成了提线木偶,让他开心就开心,让他伤心就伤心,这些角色是活生生的荧幕形象,是有灵魂的,有需求的,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并打造一套符合角色艰难发展的情节,宣作为人,为何会知道妖怪出没的宝青坊?宣在帮助白寻找回忆的时候,应该动用的是人的能力,做人能做的事,想人该想的办法,比如毒液中,主角要上楼,下楼,首先就是想坐电梯,而毒液就是想飞。这就是人物内心自我认知的结果。白因为自己是妖的身份而痛苦不已的时候,宣要鼓励她,呵护她,开解她,这才是一个好男友。而不是两人聊家常,两人在湖面上长达3分钟的唠嗑戏,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观点: 人,妖,动物皆平等

宣作为次主角,显然没有承担起支撑主角的作用,对主角的安慰,说服,支持都平淡得无奇,台词生硬,做作,刻意而为。宣所追求的应该是人妖平等,进而发展出爱情,但是在宣出场戏里,只有BGM带了下节奏,显示了下庸俗而尴尬的人物设计,跟精灵王座,风语咒的男主角出场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场景和台词作为烘托角色性格和需求的左膀右臂,编剧设计了采草药,空的捕蛇篮,保安堂,还有五行八卦,瀑布住处还有天地之间逍遥游的台词。我们仔细回想下,这些设计是否能在脑海中整合出一个富有爱心的五好青年? 很明显不能,如果是画面中表现宣给笼中受伤的蛇,兔子,蜥蜴,刺猬等小动物包扎,喂养的场面,那这个角色的性格以及需求就明白无疑了,也会为宣最终接纳白作内心转化的铺垫。

态度: 对动物温暖,对妖怪害怕,对破坏平衡的人感到愤怒。

应该用镜头表现出宣对自然万物平衡的态度,用台词表达他的信念,而不是表现得想环游世界一样,经常重复着,不枉在世上走一遭的态度,这与他的观点毫无关系,而且对剧情的发展没有作用,他应该用台词来扶持主角,协助主角完成自我转化。 在湖面袭击中,宣第一次看到白变成蛇的时候,为何没有害怕,没有内心挣扎的画面?这些拥有高强度情感的情节点就这么白白浪费了,导演可能都看出来了,但是为了周期妥协了。宣内心没有斗争,没有符合人类习惯的表现,为了剧情需要强扶白蛇,他就是编剧的木偶,也就没有性格,态度模糊不明,表达含糊不清。

每一个自我成长的个体,人生经验包含的大多是挫折,失败,痛苦,沮丧,恐惧,无奈,绝望,无助,人只有经历了这些,才能形成人对待世间万物的观点和态度,也就是说,人物在发展的时候,必然要给予他人类的情感,他看到妖怪,躲避,害怕,看到小动物心生怜悯,看到生灵涂炭而绝望,看到自己无能为力而痛苦,宣作为一个小鲜肉,似乎对这种情感驾轻就熟,应付从容,这就脱离了角色形象。

变化: 从友善到害怕,从害怕到理解,从理解到帮助,从帮助到共同对抗

宣在一开始接触到白的时候,应该也是坚定不移认为白是人,而不是妖,第一次见到白使用了法术,应该也是心存害怕和疑惑,但是基于白友好的外表,替白去寻找答案,自己年轻,能力有限,找自己族内会法术的长老来帮忙,一步步的协助白,这是友善。而不是直接告诉白,宝青坊的地址,第一次见到白变成妖怪,应该害怕,躲避,狗应该怂恿他杀死白,挣扎过后,才克服了害怕,然后进入理解的状态,进而开解白。这需要设计强烈而充满情感的镜头,人性使然。在影片中间点处,两人应该互吐心声,豁然开朗,携手共进,产生爱情,直至第二幕的结尾,共同失败,到第三幕,为了追求人妖爱情,宣应该以人性为代价换取了妖的巨大能力,共同对抗敌人,并牺牲。这才是次主角该做的事。参考《末路狂花》中露易丝对帮助伊尔马完成自我转化的作用。


戏剧性需求: ?

目前为止,我并不明白狐狸的需求是什么,片中,狐狸仅仅因为宣跟白有接触,有妖气,就让两人进入了宝青坊内室,我个人认为这个理由并不充分,而且狐狸很直接的告诉了两人蛇钗的来历,这个太不可思议了,作为坊主,对于客户的信息应该是保密的,比如我们去银行问某人银行卡的余额有多少,没有手续,没有证明,哪家银行会直接告诉你?这是规矩。

后面帮助宣转化成妖,仅仅想取精气打造道具,这个理由也十分牵强。彩蛋中,狐狸似乎想搞事。但是这并不是属于90分钟以内的,应该排除在外的。

观点: 人妖殊途

狐狸应该给两人提供意见,人妖是不可能在一起的,说自己曾经也有一段人妖恋,最终被反对而舍弃,在狐狸的观点里,人就是人,妖就是妖,妖永远不会被人所接受,人也永远不会理解妖。两者水火般不容,隔阂分明。

态度: 鄙视人类

狐狸是妖,把人当做一种材料凝练道具,她对待人的态度是鄙视的,想想看,如果你是妖怪,养了几十年的肉猪,你会把猪当成客户来看待么?显然不合理,而且不会轻易让人进入内室。

变化:

从狐狸一出场的高傲态度来说,让其转变,是很困难的,除非有人把刀架在她的脖子上。

修改意见: 刀架脖子逼其转变态度,狐狸想成为人,而许宣想成为妖,唯一的代价就是人性,可以参考《画皮》里换心的设计。这样一来就可以模糊人妖之间的界限,人妖之间唯一的区别就是人性,人与妖的感情也是爱情,为人妖恋打下坚实的基础。


戏剧性需求: 保护,跟随宣

作为片中唯一搞笑担当,旺财的作用不仅仅要满足幽默观众,还要引导宣完成人对妖的态度转化,很显然,没有做到,旺财作为人类立场的一份子,它要处处为人类着想。

观点: 妖是可怕的生物

害怕妖是表现出来了,但是在行为上,旺财始终是一个劝导者的身份,而不是一个参与者。

态度: 讨厌妖怪

旺财在态度层面仅仅表现了害怕,但是却没有强烈的情感来衬托宣的善良,它理应怂恿宣去杀死白,跟宣进行人跟妖的区别,说些妖的坏话,在宣给白取暖的戏份里,旺财只起到了讲述现状的作用,并没有与宣有强烈的矛盾,后面内心的反转也缺乏理由。作为配角来说,需要主角的态度来完成内心转化。否则就会让观众产生疑问。

变化: 讨厌妖怪到理解妖怪

旺财一开始是惧怕,因为宣的改变而改变,但是需要情节设计,让其有原因。

修改意见: 作为配角,它要怂恿宣去杀死白,教唆宣离开白,辅助主次两位角色之间矛盾升级,发展,变化,给宣提供一些相反的观点,相反的选择。


戏剧性需求: 找回姐姐

作为妹妹,小青为了找回姐姐甘愿承受烈阳麟的痛苦,可见姐妹情深,但是这种需求并不能起到加强剧情的作用,不考虑姐姐的感受,见到宣就一顿输出,并跟姐姐对抗,需求的目的被抛弃了,这种尾长无脑女愤青只会变成喷子,角色性格单一化。

观点: 人妖殊途,憎恨人类

受师傅影响,青的观点与族人一致。编剧在写青的时候,只是把她作为一个情节点的棋子,让她怒就怒,让她柔就柔,这种不考虑观众感受的行为只会让角色的情感单一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