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知乎日报
提供最好的资讯评论,兼顾专业与趣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知乎日报  ·  蛇年喝蛇果,要被好运缠上啦! ·  22 小时前  
知乎日报  ·  都开汽车,那马车夫怎么办? ·  22 小时前  
Quora文选英语  ·  老外说see eye to ... ·  2 天前  
知乎日报  ·  有哪些带给你极大震撼的书籍? ·  3 天前  
Quora文选英语  ·  老外说eleventh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知乎日报

奥斯卡 | 摄影师和工程师看到的《降临》好不一样啊

知乎日报  · 公众号  · 问答  · 2017-02-24 18:18

正文

《降临》

第 89 届奥斯卡提名:


最佳影片

最佳导演

最佳改编剧本

最佳音效剪辑

最佳混音

最佳美术设计

最佳摄影

最佳剪辑


知友 | 寻找风景的人


我没有看过原著,借助于网络上不少高人的介绍,我算是了解了原著小说,很多人都把电影和小说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比较,说实在话,到底看了小说,还是没有看过小说,哪一种观众更加幸福呢?


我不敢说,对于我来说,《降临》的魅力就在于,在走近黑暗的银幕前,我完全不知道我将要面对什么,其感受类似于路易斯第一次坐着升降车进入黑色的外星人飞船一样,充满着好奇和神秘。


那些读过小说的观众,可能更加如同获得预知未来之后的路易斯,已经知道结局,唯一的诱惑(似乎没有更好的词汇)就是看看那注定要来的结局是如何呈现在我的面前的。


如果时间是非线性的,因果并不一定是对应的关系,我就不妨先谈谈我走出电影院之后的感受。电影院观众一共五个人,全部是我认识的朋友,这得以让我可以安静地欣赏这部电影。


走出影院,我的一个感受就是:哦,目前我所掌握的一切关于电影拍摄的知识,技能,看法和观念,无论如何都看起来如此的浅薄。


对,就是浅薄这个词汇。


 对于电影的形式,对于生活的看法,对于技术手段的运用,至少在我个人所能够达到的层面来说,同《降临》相比,如同一个正在叶片上吸食露水的甲虫,突然看到了叶子上空飞过的航空器。


我目前正在拍摄的电影,怎么看起来,想起来,或许事实也确实如此(心里非常明白),如此地落后和做作呢?


似乎我过去的电影拍摄,总是要抡圆了胳膊去做一件事情,为一个画面和场景,拼命地去附加各种不太有真正价值的东西,使得它们看起来不至于那么「难看」,或者像一个什么大家熟悉的东西,对,就如同把一块无味的面包上面敷上一层老干妈,去让它好吃,有味道,而忽略了,无味的面包,细细品尝,有可能却味道无穷。


经常,我对于正在拍摄的内容和形式,场景等等,总是充满着不自信,所以需要做很多去弥补和遮丑。其中的感受,真实难以尽言。


诸如《降临》这样的电影,我首先看到的是一种我们电影很少出现的状态:松弛和自信。


影片一开始关于路易斯生活场景的接受,影调非常真实,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自然主义。摄影师并没有去修饰什么,大多数场景,甚至包括「贝壳」之内的,依然是以真实光效为主。


作为一个摄影师,我可以找出一万个理由,把里面的场景拍摄地更加具有戏剧张力,光效更加「绝妙」,但是他们没有这么做。


从我的观点来看,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自信。他们相信他们所要表达的内容和信息,并且对它充满了智慧,真实是悲悯。


这就是差距,一种看不见的,巨大的,不可超越的沟壑,横贯在我的电影和他们电影之间的东西。


影片外星人降临的外景,是电影中我特写喜欢的部分,它总是阴沉沉的,天空布满「质感十足」的阴云,男女主角,特别是 Amy 自然的肌肤,出于阴郁的空气当中。有的时候,天际之间的阳光投射过来,淡淡地印在脸庞之上。


很多人说丹尼斯选用了一种艺术电影风格的影调来拍摄这样的科幻大片(似乎目前是一种潮流)。我部分同意这样一种看法。但是所谓的艺术电影的风格并不准确。


可能,导演和摄影师他们希望电影给人们一种淡雅,真实,甚至是哀婉的调子。尤其是给路易斯和 Ian 的爱情,蒙上一种悲悯的格调。于是他们如此做了。


我可以这样做吗?如果,我能有这样的机会来拍摄这样电影?答案,我不知道,可能制片人和导演希望「大片需要有大片的样子」,不同意这样的处理,也可能我自己没有自信,用如此「简易」的手段处理如此复杂和微妙的情感,总之,最后很有可能走向过去的老路:手段,手段……


忍不住要说一下女演员 Amy Adams ,她的电影我看了不少,过去并没有太多的关注,但是《降临》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觉得在银幕上她太美了,那种勇敢,敏感,善良的气质真实地打动了我。不少「碎片」镜头,摄影师用超大光孔,极其浅的精深,非常完美地表现了她丰富的脸庞和表情。


然而这都不是全部,主要是这个演员的气质,这是没有办法复制和学习的。包括雷纳,过去我不大喜欢他,老觉得他破坏了《伯恩的身份》系列的完整性,但是在这部电影中,他却表现的不错。


可能,这种感觉还是来源于 Amy 的表演。她眼中的未来的丈夫,尽管有悲剧性的收场,但是在那个时刻,黄昏,男人像女人表达爱意的时刻,雷纳依然是一种美好。 一个人的完美,会导致身边人的完美,这是我过去观影经验中没有的。


电影,特别是落到了像阿伦洛夫斯基,丹尼斯维兰纽夫,克里斯托弗等人的手中的电影,必然产生一种新的动向,或者称为「暗物质」,它悄悄地生长,盘绕到电影过去价值,观念和手段的树干之上,最后导致了旧电影的死亡,新电影的诞生。


无论是意念,影调,人物的设定等等,完全的革新,充满着最深邃的智慧,毫无疑问,这可能是未来电影最迷人的地方。


我辈,无缘与之相交了,真是遗憾!



知友 | YY硕


Arrival 去年在美国上映之后,美国也有一番大讨论。其中最吸引人的当然是电影里的科学元素是如何设计的。电影的 writer/producer Eric Heisserer 发了一系列的 tweet 来解释这部电影中文字的设计和分析。


设计师 Patrice Vermette 带领团队设计了一百个形态各异的环形文字,文字的模块都是有定义的。


后来著名的 Stephen Wolfram(科学计算语言 Mathematica 的发明人))和他的儿子参与了电影的制作过程,Stephen Wolfram 为电影贡献了很多科学的元素,而他的儿子 Christopher 写了代码帮助电影里科学家团队进行语言的分析。


举个例子,直接上影片里一个镜头的呈现代码:


来自 Stephen Wolfram 的 blog


另一个例子,我们可以在电影的截图里明白地看到,分析代码用的就是 Mathematica 的 notebook:



另外,Stephen Wolfram 还贡献了一白板的对于电影中飞船「贝壳」飞行原理的解释(其实是装逼的):



他的解释有一部分出现在了电影里:



按照 Stephen Wolfram 的说法,他的 whiteboard 上假设了贝壳可以高速旋转发出引力波,并且有特定的频谱,让飞船在时空中能够像游泳一样前进。


他抛出了大量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公式,直接把原先剧组在黑板上写的「高中物理」提升了好几个数量级……然而有没有道理,还是要坐等物理系大神来打脸。


Stephen Wolfram 的另一部分工作是,解释时空的概念,并给出一种 visualize 时空的方式:



在电影的最后,Ian 发现了外星人想传达的信息是一坨光点,那些光点的形态和上图中这个时空的结构非常相似。我猜测光点的艺术效果就是按照 Stephen Wolfram 给出的这个图案来设计的。


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在科幻电影制作过程中的参与度也越来越高。


Stephen Wolfram 在他的博客里总结道,几十年前,人工智能的先驱 Marvin Minsky 就指导过著名科幻电影《2001 太空漫游》, 古生物学家 Jack Horner 为《侏罗纪公园》提供完善的古生物学理论;最近,又有物理学家 Kip Thorne 为《星际穿越》设计黑洞的样式和剧情;数学家 Manjul Bhargava 为《知无涯者》(The Man Who Knew Infinity)提供详细的数学公式的指导……


这些科学家都是在电影后期制作的时候才加入的,而 Stephen Wolfram 则更进一步,在电影刚开始拍摄的时候就参与了科学内容的指导。


在我看来, 电影《降临》最大的意义是告诉我们:技术的发展给科学家们可视化数据的能力带来了提升,这种可视化数据的能力在弥补科幻电影和现实科学的鸿沟,同时也能深化公众对于科学的理解。


作为一个科幻电影,《降临》中的科学家并没有使用多么超现实的科学技术,爱因斯坦的引力波理论,Wolfram 的 Mathematica,都是已经存在的理论和技术。


破译外星人语言依靠的语言学理论,也是发展了很多年的科学理论。


影片利用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工具,用近乎正常科学实验的方式展示了与外星人建立信息沟通渠道的过程,再加上 Stephen Wolfram 严格提供的科学知识,真实性极强。


如果地球上真的出现外星人的话,电影中的情节就是我们进行第三类接触的正确操作流程,我们也确实应该那样写出一黑板公式和分析的程序。


两个星期前我在极客公园的演讲上讲到:


在很多好莱坞的电影里,一般来说电影都会用科技和机器人的元素去吸引人们的眼球,而且一般好莱坞的电影里,主角会有那么一两个人是科学家。


而且这些科学家会用自己的科技知识和工程知识发现电影中关键的线索,去推动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


每次看到《降临》这样的电影的时候,我其实都在想这个问题。所以看到美国的同行们越来越多地参与科幻电影的制作,真心嫉妒啊。


当然,我也在演讲里也提到:


反观我们中国的影视作品就没有这样的一些故事,是因为我们国家缺少机器人工程师和厉害的机器人吗?我们觉得并不是这样。


所以为了贯彻这样的想法,也在社会上更加好的推广工程师文化,RoboMasters 邀请一个日本知名的动画团队,制作了一个动漫,这个动漫讲述了一群中国的大学生在参加 RoboMasters 这个比赛的过程中,了解自己、学会与他人沟通的故事。


在读 Stephen Wolfram 的文章的时候,我也想到 RoboMasters 团队现在正在做的这项工作:支持动画团队制作机器人主题的动画片。



当然,动画和电影比起来还是小打小闹了很多。不过就像大疆曾经追赶并打败国外同行的很多事情一样,在通过影视作品宣传科技文化和工程师文化上面,我们也在努力追赶。


在制作这部动画片的过程中,我们的工程师也提供了大量的理论知识、机械设计图、技术点以及实际的代码和可视化图形,让观众在看动画片的时候,也能够体会到机器人竞技中的机械之美。


所以作为一个工程师团队,《降临》对我们也是一种激励呢!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知乎日报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