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CAR-T细胞疗法在治疗复发或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迄今全球已有五种抗CD19的CAR-T产品(Kymriah、Yescarta、Tecartus、Breyanzi、瑞基奥仑赛)获批用于治疗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或套细胞淋巴瘤。然而,仍有部分患者对这些单靶点CAR-T疗法无反应或在治疗后复发,其中一种耐药机制是肿瘤细胞抗原丢失或低表达。
CD20是B-NHL的另一个重要靶点,但CD20抗原丢失相对较少。因此,开发同时靶向CD19和CD20的双靶点CAR-T细胞疗法可能克服抗原异质性表达的问题,提高治疗效果。
Prizloncabtagene autoleucel是CD19-CD20双靶向的CART,抗CD20 scFv源自全人源IgG1,与利妥昔单抗的表位不同,结构如下图所示:
临床设计如下:
这项I期研究的主要终点
:主要评估剂量限制性毒性(DLT)、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EAE)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次要终点:
包括客观缓解率(ORR)、缓解持续时间(DO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
1、患者筛选及基线特征
prizlon-cel的剂量分为三个水平:
1.0×10⁶ CAR-T/kg、2.0/2.5×10⁶ CAR-T/kg和4.0/5.0×10⁶ CAR-T/kg。
研究纳入了48名年龄在18至75岁之间、组织学确诊为CD19和/或CD20阳性r/r B-NHL的患者。这些患者至少接受过两线系统治疗,包括含抗CD20单克隆抗体和蒽环类药物的化疗,或在自体干细胞移植后复发。
2、不良事件
所有48名患者均经历了TEAE,其中89.6%的患者经历了3级或以上TEAE。最常见的3级或以上TEAE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83.3%)和白细胞减少症(50%)。未观察到DLT,未达到最大耐受剂量(MTD)。
93.8%的患者出现了CRS,但仅1例为3级。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发生率为6.3%,且无3级或以上
。
90天内感染发生率为31.3%,其中10.4%为3级或以上。
3、Prizlon-cel在不同剂量组、不同类型淋巴瘤中的疗效
1名无可测量病灶的DLBCL患者未被纳入疗效分析集
4、47例患者泳道图
5、DOR
6、PFS
7、外周血中CART细胞扩增、B细胞比例
持久性
:prizlon-cel在体内表现出强大的扩增和长期持久性,中位Cmax为139,416 copies/µg gDNA,中位AUC0-28d为1,513,442 day × copies/µg gDNA。B细胞耗竭的中位时间为5天,2年内B细胞恢复率为39.6%。
8、基于基线特征的总有效率和完全有效率的亚组分析
小结
Prizlon-cel在治疗r/r B-NHL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特征和高缓解率及持久缓解效果。与已获批的单靶点CAR-T疗法相比,prizlon-cel在长期疗效方面显示出显著优势。
识别微信二维码,添加抗体圈小编,符合条件者即可加入抗体圈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