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出彩写作
由某省直机关一线写手创办,选萃基于自身海量泛读、分类精读基础上的词句分类素材、逻辑思维框架、布局谋篇思路等公文写作干货,并穿插愚拙小儿自身写作感悟,同笔杆子们共同学习提升,以文辅政鼎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出彩写作  ·  写材料列小标题搭框架常用共性词语2000个 ·  2 天前  
出彩写作  ·  写材料狠人的干货笔记 ·  3 天前  
出彩写作  ·  写材料搭框架速查模板96个+常用词句2000个 ·  4 天前  
出彩写作  ·  体力精力不好,很难当领导 ·  5 天前  
出彩写作  ·  领导说的材料思想性4个经典写法(附案例)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出彩写作

领导说的材料思想性4个经典写法(附案例)

出彩写作  · 公众号  · 随笔  · 2024-09-12 08:28

正文


善于思想的“四大本源”

——职场写作“定点、布线、成面”系列之七

作者:深流

材料要出思想,这个要求大家都很清楚。常常有领导会说,你这个材料的思想性还不够。但什么是“思想性”?这里我们不去探究它的概念、它的定义。我们可以从特定的语境来理解,这种场景下的“思想性”更多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一个弹性的认知,是相对“思想性不足”而言的。那么,所谓的“有思想”、所谓的“思想性强”,是一种什么状态?可能各有差异、各有形态。如果有共性,那就是别人觉得,你有“更深一步的认知”,能够让人眼前一亮,触发人的启迪和思想,并且要具体落实到材料的观点、站位、立场、论述等各个方面。就好像无孔不入的广告,全方位地渗透体现。
那么,材料的思想性从哪里来呢?


01 从本质特征的深刻揭示中来


讲一项工作,有没有讲出本质的特点、有没有讲出内在的特征,是衡量一篇材料有没有思想性、思想性强不强的重要标尺。
【案例】我曾经起草过一篇对地观测力量运用的材料,是为上级领导到我们单位参加年终总结大会而准备的,层级很高,很重要。之前,对该力量运用的表述,几乎是沿袭编制表上的“老三句”:“为上级部门决策提供信息保障,为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提供信息保障,为现实任务提供信息保障”。这当然是对的。我当时在写作班子里头,一起研究了几次,认为在那种场景下,不能再沿用老三句了。这么多年了,到底这个很牛的力量是怎么用的,得挖一挖,说出些“道道”来。最后,是这样写的,四个角度:
——坚持向常态观测要“强度”。合理调配各种力量和资源,科学统筹各战略方向需求,看紧盯死重热点方向。


——坚持向动向信息要“速度”。要在全业务系统的快速反应上挖潜能,做到动向信息的快速获取、实时传输和高效传递。


——坚持向分析处理要“精度”。对目标的分析解译必须精确精准,资料整编必须搞实搞细,真正做到实打实。


——坚持向综合研判要“深度”。强化战略敏锐性和感知力,把小的、零碎的、战术性的信息成果长期积累下去,分析得出深层次的特点趋势,努力做到“见微知著、一叶知秋”。
常态观测、动向信息、分析处理综合研判四个角度,提出了强度、速度、精度深度的要求,应该说,这样把力量到底该怎么用,着力点在哪里、增长点在哪里、放光点在哪里,比较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来了。

【案例】我曾经工作过的公司有个项目组,搞了一个基于“对地观测+区块链”技术的“智慧政务信息系统”,集成了对地观测和政务数据,数据既有历史的、也有鲜活的,宏观地看是一个地球,也可以选取局部,点进去看,能看到很多地面目标的细节和信息。产品开发得差不多了,到了推广阶段,要面向基层用户推广。一开始的宣传册是这样介绍的:
“智慧政务信息系统,基于遥感影像及其他接入数据开展大数据的挖掘和融合,基于区块链对政务管理数据实施链表式存储和管理,通过系统后台对数据的计算和综合比对分析,自动实现信息管理与报表生成;并区分不同岗位、级别和权限,呈现个性化的界面与内容,辅助单元区域内管理者全面掌握区域态势,有效调配公共资源,助推形成智能化、高效便捷的政务管理运行格局”。
他们觉得这样写不行,不抓人,用户也看不懂,不好记。然后我们就一起研究,最后我们把这个系统的功能特征概括为“一图化、一体化、一键化”,并做了一个具体阐释。
——“一图化”尽收眼底。系统以对地观测影像为底图,综合各类政务数据,叠加形成直观、动态、实时的“一张图”。


——“一体化”融合共享。系统对现有城市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归口与功能集成,横向融合、纵向贯通。


——“一键化”去繁为简。系统充分考虑用户体验,兼顾功能完备性与操作简洁性,实现“一键获知”、方便快捷。
显然,“一图化”讲的是“特色”,一体化讲的是“功能”,“一键化”讲的是操作。个人认为,这“三个一”,应该是很比较深刻、准确地揭示了这个系统的功能特征。

02 从主张观点的精辟阐述中来

常常有这种情况,我们在材料观点上下了一些功夫,观点列得很好,与此对应的论述也有了。但是领导在审查的时候总觉得讲得不够、不准、不透。出现这种情况,应该是没有把观点打开,没有说清楚、说明白、说到位。我们常常讲,纲举目张如果仅仅是“纲举”到位了,但“目张”还不够,那么好的观点就成了单一的“贴标签”。一个材料,不仅要有好的观点,还要有精辟的论述来支撑观点。
【案例】曾起草过一篇以内部信息资源整合为主题的材料。材料的大背景,是上级作出了“融合发展”的改革部署,有一些之前分散发展的单位,本来性质差不多、干的活也差不多,就合并了,“合并同类项”。但在推进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看起来合并了,但只是一个简单的“拼盘”,远不是水乳交融的状态,再往深里走,就有了阻力,进行不下去了。讲话针对这种情况,材料提出了“深度融合发展”的具体要求,核心在“深度”。片段摘录如下:

前期,各有关单位密切协同,在很短时间内实现了不同来源的信息融合系统改造,标志着系统内部信息融合迈出了扎实一步。后续推进深度融合发展,要按照“先易后难、由浅入深、以点带面、梯次推进”的原则和步骤,在实现“信息融”基础上推进“产品融”,聚合各家能力特性,汇集各方信息,形成所有信息成果载体“一张图”;在实现“产品融”基础上推进“运行融”,对原先各自运行的系统实施通用化功能改造,建立重大任务统一调度机制,形成高效协同运行的局面;在实现“运行融”基础上推进“建设融”,打破传统的条块分割界限,推动建设“一套系统、多能多用”,并规划好内部架构和关联系统,把分散的力量聚合成有力的“拳头”。
就是将“深度融合发展”分别为信息融、产品融、运行融、建设融四个层级,这四个层级就像四个台阶,每到一个台阶分别展开论述,最终达到深度融合、力量聚合的最高台阶,有点“路线图”、“施工图”的意味。这样写,思想性就自然而然出来了。如果是仅仅列一个“深度融合发展”的观点,观点当然很好,但打不开,深入不下去,思想性就会欠缺,就成了干喊口号、炒冷饭了。

03  从矛盾问题的深入分析中来


我们向来提倡问题导向倡。事实上,问题导向也始终是职场写作的根本指向,是以文辅政的价值体现。文字材料的思想性,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对矛盾问题的揭示和剖析。对问题的表述,是比较难把握的。这是一个材料非常要害的部分,它直接体现出材料的思想性,更体现了一级机关的水平。

【案例】某单位承担了起草一位大首长讲授信息化建设的专题报告,用于一个高层次的研讨会。在谈及外军信息化建设的弯路教训时,第一稿列出一个问题,“顶层设计不完善”。这个当然是对的,但是太浅了,我们对信息化研究了这么多年,认识应该深刻得多。果不其然,在审稿时被批了,说“太表面化、层次太低”,要求重新挖掘提炼新观点。

为此起草组多次召开研讨会,找来相关的专家,研讨了几次,总感觉说不到点子上。有一次,负责人就问,我们说外军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不完善”,到底是什么情况,最大的问题,如果用大白话说,到底是什么?有个专家回答,“最大的问题是统不起来,军种之间统不起来,要么统得过死,要么统得力度,一统就死、一放就乱”。大家觉得,这个说到了点子上。然后就根据这个,提取了一个观点:“各国军队在解决信息化建设‘统’的问题上都经历了艰难的过程”。这个观点就很深刻、很有力量,把矛盾问题点“透”了。

当然,仅仅有观点还不够,仅仅是把问题点准了,还不够,还要具体打开。然后,文中是这样进一步阐述的:

主要国家军队在信息化建设中,在如何解决“统”的问题上都走过弯路,有的“统”得力度不够,导致各行其是;有的又“统”得过死,导致职能分工不明。
然后举了三个例子:
①外军军种和部门利益争夺是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

②某国军队在集成各系统中,有时是“水多了加面”,有时是“面对了加水”,使体系越来越庞杂,改造成本也越来越大;

③某国军队曾一度忽视实际需求和可能,对某战略力量建设“统”得过死,将某力量强行并入某体系,导致各自职能错位、顾此失彼。
通过这三个例子,把现象、问题阐述清楚了。可见,指出问题、点透问题,进而阐述现象、分析问题,这是体现文字材料思想性的重要方面。


04  从核心意涵的扩展延伸中来


我们写材料不是随心所欲,本质上是“奉命写作”。特别是像领导讲话、工作报告、署名文章,更是量体裁衣、私人定制,最为重要的是贯彻并体现领导意图和思想。我们对领导的个性化思想,要当有心人,注意多捕捉、多搜集,既要善于“提炼”,把领导的笼统的、零散的、偏口语的话,进行润色、雕琢。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领导的意图、思想通常是以宏观、概略、简短的方式出现的,不可能长篇大论、面面俱到。因此,要善于“扩充”,在吃透核心意涵的前提下,沿着思想脉络把“意犹未尽”的话深入下去,加工放大,甚至变成段落篇章

【案例】某企业领导有这样的观点:“现金流就像水一样,抓不住,企业关注现金流没有什么意义;更重要的是为社会挖沟建渠,把渠修到兜边来,既是贡献社会,也能成就自己”。在他的一篇文稿中,对他的思想这样进行提炼和扩充:

作为企业,我们所追求的“利”,不应当局限为 “水”一样的“现金流”,这只是浅层次的追求,而且也抓不住。我们的目光应该更加远大,更多的是要为社会“开沟建渠”,只要我们在修渠的时候,把渠修到“兜”边来对社会来说是“渠成”,对企业来说是“水到”,那么我们所追求的利,就会水到渠成、顺势而成。这才是我们作为企业更为长远的生存之道、发展之道、成事之道
这段话,就把领导的个性化思想,体现得非常充分。一方面,严格遵从本意,按照领导的思维逻辑在走,尽可能多用领导本人的原话;另一方面,进行了很好地拔高、充实和提炼,特别是“渠成水到”的提法,让人眼前一亮,上升为了企业的成事之道。

【案例】某企业领导一次提出“做轻资产”的思想,认为“目前企业资产太重,投资回报年限太长,制约了发展,把想办法把资产变轻,只有轻了,运营才能变强”。贯彻这一思想,在撰写他的一次内部讲稿时,就是围绕“轻”字,将其扩充为“三轻”:
——资产要“轻装”。着眼提高投入产出比,根据净资产回报率、资产周转率设计指标,降低资产投入、提高资产使用率;要始终聚焦主业、后勤社会化,尽量借船出海、合作发展,努力做轻我们的资产。


——队伍要“轻巧”。队伍要做到专业、灵活、快速,少投入、多产出。要把战略人才队伍发展放在优先位置,优先保证战略人才发展,提高战略人才占比,确保战略岗位与战略人才的匹配度,确保战略人才转化为战略影响力。


——流程要“轻便”。目前企业的工作流程大多还是创业中日积月累形成的自发性动作,不规范、不标准。要针对制约工作质量效率的各种“痛点”,抓紧启动制度流程再造工作,积极推进,尽快取得成效。
可以看出,“三轻”的提法,就是对“轻资产”内涵外延的深化。第一个“轻装”,这是领导“做轻资产”的本意,进行了具体解释和书面润色;第二个“轻巧”、第三个“轻便”,则是对“轻资产”的拓展,也就是说,不仅要轻在资产上,也要轻在队伍上、轻在流程上,最终是为了“强运营”。这样就赋予了“轻资产”新的内涵,形成了一种更为纵深、也更加全面的“轻资产”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