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聊关于资本主义的话题,很多人会好奇,资本主义会长久存续下去吗?
跟大家分享一本《资本社会的17个矛盾》,它就解读了这个问题。作者叫大卫•哈维,1935年生于英国,1969年移居美国,是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现在任职于纽约城市大学。他讲解马克思《资本论》的课程视频,被翻译成100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今天我就来分享一下大卫·哈维在书中的观点,供您参考。
今天80后和90后的成长过程,其实一直都处于经济的快速增长阶段,所以当现在经济由快速增长逐渐转变成缓慢增长的时候,人们难免会产生焦虑。因为在很多人看来,不断扩大的繁荣才是常态。
但事实上,经济发展并不是我们以为的那样,是一种持续增长的态势。说几个数据,你肯定会感到惊讶。实际从1500年到1820年,这三百多年里,西方国家的人均GDP从780美元上升到了1240美元,年均增幅只有0.14%。
更重要的是,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经济的增长并不是持续的,甚至经常出现停滞和衰退。直到1820年,西方经济才开启了持续增长模式,而这正是资本主义对复利式增长的追求所导致的结果。
复利式增长是什么意思呢?大家可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人发明了国际象棋,国王认为,这个太棒了,想奖励发明者。于是,他就问发明者想要什么?发明者说,请您在棋盘上的第一个方格里放1粒麦子,第二个方格里放2粒,第三个方格里放4粒……以此类推,每一格所放的麦粒数量,都是前一格的2倍,直到填满棋盘的所有方格为止。
慷慨的国王哈哈大笑,答应了这个请求,但是很快就发现,事情没有想的那么简单!因为放到第21格时,麦粒的数量已经超过了100万,按照这个规律放下去,怕是整个世界的麦子都不能填满棋盘的全部方格。这个发明人所提的要求就是复利式增长。
在现实社会中也是一样,受到整体资源数量的限制,复利式增长是不可能一直保持下去的。但问题是,资本主义却需要复利式增长持续存在,因为资本家想要获得利润,那期末的价值就必须大于期初。这意味着社会劳动的总产出必须不断扩大,否则资本就将消亡。也就是说,零增长的资本主义经济体根本无法存在。
因此,为了存活,资本主义一直在不停地扩大市场,公共资源被越来越多的圈入其中,比如供水、教育、医疗,甚至连战争任务也出现了私有化。
除此之外,资本还会通过广告宣传等手段,培养大众新的消费欲望。比如美国在1945年以后,依靠电视广告等手段逐渐推行、建立起一套郊区生活模式。这带动了一系列的消费行为,很多消费者不仅在郊区购房,同时还购置了汽车、冰箱和割草机等生活用品。现在,销售广告依然是美国经济中最大的产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