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子宫瘢痕处妊娠是一种胚胎种植于子宫瘢痕处的特殊异位妊娠,流产时易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甚至需切除子宫,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瘢痕处妊娠随着妊娠周数的增加,大出血和需子宫切除的风险也增加。流产前行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可减少流产前后大出血的发生。因子宫瘢痕处妊娠大出血转入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是一个明确的生命挽救程序。患者转入ICU后,医师需积极做好术后监测,警惕再次发生大出血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早期鉴别和及时适当的干预是ICU管理的关键。外科医师应把握患者入住ICU的时机,同时加强与外科、介入科、麻醉科和ICU医师的沟通协作才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25岁,以“子宫瘢痕处妊娠行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1个月余”为主诉入院。患者1个月前因宫内孕3个月在外院行药物流产,给予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药物后阴道大出血,予输血对症治疗后转入我院。入院后先行双侧子宫动脉造影并栓塞术,再行腹腔镜监视下宫腔镜子宫瘢痕处妊娠物清除并电切术,术中出血量约1500 mL,患者家属拒绝切除子宫,遂行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术后转入外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予止血、输血(悬浮红细胞、血浆、冷沉淀、白蛋白)、补液、抗感染、保肝护胃及改善凝血功能等对症治疗。术后观察到腹腔引流管内持续引流出暗红色血液约1700 mL,遂急诊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术后患者病情稳定后出院。
查体:贫血貌,面色苍白,结膜苍白,双眼睑水肿,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辅助检查:第1次手术前血常规检查示:血红蛋白(Hb)99 g/L;凝血功能检查示:凝血酶原时间(PT)10.80 s,纤维蛋白原2.03 g/L。第2次手术前血常规检查示:Hb 53 g/L;凝血功能检查示:PT 21.50 s,纤维蛋白原0.76 g/L。第2次手术后1 d血常规检查示:Hb 72 g/L;凝血功能检查示:PT 10.60 s,纤维蛋白原3.37 g/L。
入院诊断:子宫瘢痕处妊娠。
2. 病例分析
2.1 入ICU前评估
患者系青年女性,既往身体健康,2年前行剖宫产术,因子宫瘢痕处妊娠行药物流产后大出血转入我院,术前先行双侧子宫动脉造影并栓塞术,再行腹腔镜监视下宫腔镜子宫瘢痕处妊娠物清除并电切术。术中出血多,但患者家属拒绝切除子宫,遂行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术中出血1500 mL,补液2250 mL,尿量400 mL,输注悬浮红细胞8 U,血浆400 mL。复查Hb 110 g/L,血细胞比容(Hct)33%,术毕生命体征稳定,送ICU。
2.2 ICU实际管理
患者入ICU,体温(T)36.7℃,心率(HR)100次/min,呼吸频率(RR)17次/min,血压(BP)112/67 mm Hg(1 mm Hg=0.133 kPa),尿量20 mL/h。动脉血气分析检查示:酸碱度(pH)7.4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31 mm Hg,乳酸(Lac)6.4 mmol/L,标准碳酸氢根(cHCO3st)20.7 mmol/L,碱剩余(BE)5.5,Hb 74 g/L。给予输血补液、应用缩宫素、抗感染、保肝等对症支持治疗。术后3 h,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呼吸增快,尿量20 mL/h,腹腔引流管持续引流出大量暗红色血性液体,Hb 70.0 g/L,PT 12.10 s,纤维蛋白原2.14 g/L。立即给予液体扩容、输血(其中悬浮红细胞6 U,冷沉淀10 U、白蛋白40 g)、动态监测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术后12 h,腹腔引流管共引流出1700 mL暗红色血性液体,Hb 53.0 g/L,PT 21.50 s,纤维蛋白原0.76 g/L。术后14 h,HR 134次/min,RR 28次/min,BP 105/66 mm Hg。尿量20 mL/h,遂急诊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术中探查盆腹腔积血约900 mL。术毕返回ICU继续给予输注血浆1200 mL,悬浮红细胞2 U,血小板2个治疗量。急诊手术后1 d复查Hb 72.0 g/L,PT 10.60 s,纤维蛋白原3.37 g/L。生命体征稳定后转入普通病房。
2.3 ICU实际管理分析
2.3.1 术前评估分析
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近年来一种剖宫产远期并发症子宫瘢痕处妊娠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是一种特殊的异位妊娠,是一种少而危险的情况,该处基层菲薄,血管和结缔组织增生,流产时易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甚至需切除子宫,严重危及患者生命[1]。瘢痕处妊娠随着妊娠周数的增加,大出血和子宫切除的风险也增加。流产前行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可减少流产前后大出血的发生,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必要条件,最大可能的保存患者生育功能[2,3]。
2.3.2 ICU管理分析
2.3.2.1 产科大出血术后一般管理
本例患者为子宫瘢痕处妊娠流产术中大出血,术前已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术中仍出现大出血,因患者年轻,家属拒绝切除子宫,仅结扎双侧子宫动脉。需高度警惕术后再次大出血,在患者由手术室转入ICU前,除需提前准备好抢救设备外,还需与妇产科医师与麻醉医师做好沟通,做好交接班,了解术中手术操作情况及麻醉监护情况[4]。
积极做好术后监测工作,包括一般情况、心电图、体温、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中心静脉压、每小时尿量、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动脉血气分析、手术切口情况、腹腔引流物性状及量,要做到有异常情况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本例患者术后3 h开始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呼吸增快、尿量减少、腹腔引流管持续引流出暗红色血液、血红蛋白持续性下降、PT明显延长。在积极准备急诊手术的同时,立即给予止血、输血(悬浮红细胞、血浆、冷沉淀)、胶体扩容、补充凝血因子、补充白蛋白、维持血流动力学及内环境稳定[4]。
2.3.2.2 大出血后预防多脏器功能衰竭
多器官功能障碍指当机体遭受严重感染、休克、创伤或大手术等损害24 h后顺序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功能不全,受累的器官有肺、心、肾、肝、脑、胃肠道、凝血系统、代谢和免疫防御系统等[5]。在临床上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创伤和休克直接引起的速发型,又称单相型,发生迅速,发病后很快出现肝、肾和呼吸功能障碍,在短期内或死亡,或恢复;二是创伤、休克后继发感染所致的迟发型,又称双相型[6]。大出血休克时组织较长时间的低灌注导致组织缺血缺氧、代谢障碍、酸中毒和交感神经的高反应,尤其是当机体的免疫功能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减弱时,或者是治疗不当或延误时,如在未及时纠正组织低灌注和酸碱平衡紊乱、过多过快输液、大量输血或过量应用镇静剂、麻醉剂等情况下,更易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7,8]。因此一旦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应迅速进行抢救,行持续心电监护,动脉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监测,凝血因子监测,肝肾功能及血电解质监测。如血氧分压低时及时给予呼吸支持治疗,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行深静脉穿刺插管放置的同时动态观察患者心功能,若血容量不足,应加快输血、输液速度,血压不宜太高,收缩压控制在80~90 mm Hg即可。如有继续出血,应对症止血,必要时行手术探查术。发生肾衰者可给予对症处理,必要时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应在保证足够血管内容量的同时维持内环境稳定,包括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纠正血糖,应用化痰、抑酸药物降低肺炎及应激性溃疡发生率,还可给予抗感染、保肝、营养心肌、补充凝血因子等对症支持治疗[8]。以上抢救措施单靠产科的技术力量及设施是不能实施的,产科联合ICU共同抢救能明显降低孕产妇病死率。
3. 总结
(此处内容略)
本文作者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杜玉明、 王丽蕊、石慧娟、袁博、 孙荣青,妇产科朱迎,本文已发表在《麻醉学大查房》。
(《麻醉学大查房》原创作品,未经书面授权,其他公众号及网站等禁止转载。任何投诉、建议、投稿等事宜,请申请加微信号EBC0003为好友进行沟通!)
请长按上面图片,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直接关注麻醉学大查房微信公众号(mazuixuedachafang)。
请长按上面图片,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申请加医生及出版人YU为好友,会有意外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