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港股在蛇年首个交易日收盘探底回升,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表现强劲。其中,金山云大涨超过30%,受益于DeepSeek模型的影响。DeepSeek大模型引发市场波动,投资机构热议其低成本、高性能优势,并可能推动中国科技企业在AI赛道的技术潜力重新评估。基金经理们对港股未来展望积极,认为科技和消费行业有较多投资机会。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港股市场表现
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在周一经历波动,但最终实现涨势。其中,一些成分股如中芯国际、阿里巴巴等表现出强劲态势。
关键观点2: 金山云的大涨
金山云在周一收盘大涨超过30%,这主要得益于DeepSeek模型的成功及其未来生态系统收入的乐观预期。
关键观点3: DeepSeek模型的影响
DeepSeek大模型以其低成本、高性能优势引发市场关注,推动投资者重新评估中国科技企业在AI赛道的技术潜力。多家企业已宣布与DeepSeek合作,包括腾讯云、华为云等。
关键观点4: 基金经理的观点
基金经理们对港股未来展望积极,认为分子端企业盈利因子和分母端流动性因子均有望改善,科技和消费行业有较多投资机会。他们关注互联网、科技硬件、新能源车和创新药等行业。
正文
港股周一(2月3日)迎来蛇年首个交易日,收盘探底回升,顶住了此前亚太股市和A50期货指数跳水影响的压力。
恒生指数周一盘中一度跌超2%,截至收盘跌幅缩窄至0.04%,恒生科技指数一度跌超3%此后转涨,收盘涨0.29%。
截至周一收盘,恒生科技指数成份股中,软硬件股皆有所表现,中芯国际大涨超10%,阿里巴巴-W涨超6%,联想集团、金山软件等涨超5%。
而软件股金山云收盘更是大涨超过30%,消息面上,DeepSeek此前发布的DeepSeek-R1开源模型表现卓越。
光大证券表示,未来三年金山云将继续为金山软件和小米集团提供云服务,同时受益于金山软件办公业务WPS AI商业化推进+云游戏发行和运营、小米集团的小米汽车智能驾驶训练研发+自动驾驶数据存储+手机×AIoT分部的持续发展,公司来自生态系统收入有望持续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有报道称,雷军以千万年薪招揽DeepSeek关键开发者罗福莉,罗福莉将会直接成为小米大模型团队的领导人之一,小米希望其可以借助开发DeepSeek-V2的经验,优化并提升小米AI大模型的效率和体验。
华泰证券认为,此次DeepSeek凭借低成本、高性能优势引发市场波动,或推动投资者重新评估中国科技企业在AI赛道的技术潜力,中美科技股或迎来价值重估行情。
从机构在春节期间发布的研报主题与热度来看,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大模型再次刷屏投资圈。
据证券时报,据悉有券商首席研究员在1月28日晚9点召开了一场拆解DeepSeek多模态模型的电话会议。这场会议超级火爆,据称有接近2000人参与,被诸多投资人称作是“AI春晚”,也有投资者笑称“这是在跟央视春晚抢收听率”。
中外各大企业也官宣与之合作。仅2月以来,包括腾讯云、360、华为云等大厂相继宣布牵手DeepSeek。此外,微软、英伟达、亚马逊、英特尔、AMD等科技巨头也已于近日上线DeepSeek模型服务。
华为云2月1日发文称,硅基流动与华为云团队联合首发并上线基于华为云昇腾云服务的DeepSeekR1/V3推理服务。
腾讯云2月2日发文宣布,DeepSeek-R1大模型可一键部署至腾讯云“HAI”上,开发者仅需3分钟就能接入调用。腾讯云表示,通过“HAI”,开发者可以省去买卡、装驱动、配网络、配存储、装环境、装框架、下载模型等繁琐步骤,只需两步即可调用DeepSeek-R1模型。
DeepSeek以较低的训练成本达到与现有前沿模型相当的效果,引发市场对算力硬件需求的担忧,那么以后对于硬件需求到底会增加还是减少?
多数分析师认为,短期内,部分AI上游算力硬件可能受到一定冲击;但长期来看,成本的降低将加速下游AI应用的落地,算力需求仍将增长,全球AI竞争背景下,国产替代是算力增长的核心。
华福证券传媒分析师杨晓峰在1月30日发布研报称,未来推动推理成本增加的核心因素在于,用户规模和用户使用频次的增加。根据Grok创始人,过去60年,每10年计算成本降低约1000倍,但人们的购买量增加了10万倍,总支出反而增长了100倍。
杨晓峰认为,AI全球竞争时代来临,看好以DeepSeek为代表的中国大模型的崛起,尤其看好AI应用和AI终端的落地。预期未来推理成本仍将显著增长,全球AI竞争背景下,国产替代是算力增长的核心。
浙商证券廖静池认为,DeepSeek大模型以其颠覆性的成本优势,一方面可能使得传统以“高投入、高算力”为核心的研发路径受到一定冲击,部分AI上游算力硬件可能受到一定负面影响,美股科技巨头若估值下修或会加大纳指波动;另一方面有利于AI下游应用和商业化场景的落地,有助于加速AI对相关产业的赋能进程,利好机器人、消费电子、智能汽车、计算机、传媒等AI下游板块。
廖静池还提到,中国科技企业长期依赖进口技术的局面有望出现积极变化,国内自主可控情绪或受明显提振,民族自信力量回归有望带动A股风险偏好回升。
展望2025年,有基金经理认为,影响港股定价的分子端企业盈利因子和分母端流动性因子均有望获得边际改善,市场中有许多投资机会值得挖掘。
汇添富沪港深新价值股票基金经理王志华表示,基金在去年四季度保持较高仓位,继续持有在港上市的中国绩优核心资产,行业上均衡配置以互联网大型平台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品牌消费、创新医药、区域金融等,同时继续配置符合高股息、低估值特征的价值蓝筹,并努力挖掘商业模式坚实、核心竞争力突出、公司治理完善、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港股上市公司。
广发港股通成长精选股票基金经理李耀柱表示,“去年四季度维持对科技和消费行业的重点配置。我们认为,在这轮AI科技变革中,数据的重要性在不断提升,互联网公司掌握庞大的数据,这些数据在AI工具的赋能下会再次体现更深的价值,所以我们认为互联网公司值得重点配置。在消费领域,我们主要配置运动服饰,现在的消费趋势以体验式消费为主,港股的一些运动品牌会在这个趋势中受益。”
恒生前海港股通精选混合基金经理邢程表示,影响香港市场定价的分子端企业盈利因子和分母端流动性因子均有望获得边际改善,较低的估值水平将使港股市场对潜在的增长修复和政策信号更为敏感,从而呈现更大的弹性。
邢程表示,“我们将关注成长板块中盈利改善、对流动性敏感的那类行业,如互联网、科技硬件、新能源车和创新药等,同时关注具备较高股东回报确定性的优质高股息标的的长期配置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