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21世纪经济报道
21君陪你度过经济、投资里的漫长岁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21世纪经济报道  ·  DeepSeek,突传重磅!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21世纪经济报道

独家丨债券“假章门”追踪:私刻印章、冒名交易,涉及机构达22家

21世纪经济报道  · 公众号  · 财经  · 2016-12-18 12:23

正文


点击上方 蓝字 ,关注21君~

走进经济生活里的一切


导读: 国海证券债券代持“假章门”的真相正在一点一点地浮出水面。


第1幕丨事件起因:国海证券一负责人张杨失联,私刻印章冒名交易


12月4日,一则重磅消息从社交媒体传出 “国海资管债券爆仓,管理层全部失眠” ,引起圈内热议。


近期,债券市场的“跌跌不休”除了让大量的机构收益回撤,也还造成了不少机构的违约和“爆仓”。


12月14日, 国海证券一债券团队负责人张杨失联,一同失联的还有郭亮。 有消息称, 张杨是冒用国海证券的名义进行交易,用的印章是私刻的。


国海证券一名不愿具名的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张杨7月份已经离职,具体的情况还在调查中,信息还在搜集中,国海并不知情,国海证券的交易也没有出现违约。而另一名据传一同失联的郭亮,该人士则表示不熟悉。


上海一家私募基金负责人也表示,在本轮的大幅下跌中,不少杠杆比较高的私募机构都出现了爆仓,人也直接“跑路”。他表示:“10月份以来,债市收益率大约上升了60个BP,风险开始集中爆发。在价格的剧烈调整中,一些资管产品的杠杆过高就出现了爆仓。有的没有履约能力的私募基金,已经出现了电话打不通的情况。因此,一些券商做代持的,因为交易对手不能追加头寸,砸在了自己手里。”


第2幕丨国海证券澄清:张杨、郭亮已离职,印章纯属伪造


12月15日,国海证券发布澄清公告称,媒体刊发、转载的《债市下跌引发华龙证券5亿违约 国海证券一负责人失联》等报道,内容涉及张杨、郭亮私刻公司印章,冒用公司名义进行相关债券交易事项,可能引起公司股价异常波动。


经核查,张杨、郭亮所涉业务相关协议中加盖的“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印章与国海证券在公安机关备案的印章不符,纯属伪造。


国海证券未授权张杨、郭亮开展文中所提及的相关业务,更未授权张杨、郭亮签订相关业务协议,公司自身也未签订任何相关协议。


张杨、郭亮为国海证券资产管理分公司原老团队员工,张杨已于2016年8月1日离职, 郭亮目前已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


国海证券今日开市起停牌,停牌时间预计不超过5个交易日。停牌期间,公司将进一步对上述事项进行核查,待核查结束并披露相关公告后复牌。


第3幕丨国海证券召开债券处理会,张杨交易时身份成争论焦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从相关机构处获悉,12月15日国海证券召集了众多机构在北京腾达大厦25楼国海证券会议室, 召开国海证券相关债券违约处理商讨会。


会议当天,国海证券总裁项春生、常务副总胡德忠、副总卢凯、董秘刘峻、投资总监陈列江、投资管理部负责人陈嘉斌在会议上对各家被卷入机构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回应。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的一份内部会议纪要显示,国海证券投资管理部负责人陈嘉斌为会议主持人,与会情况称卷入机构甚多。当天会议从上午开至晚上,但是并未给出最后解决方案。



此事涉及机构或不少于22家


接近会议人士透露,截至12月15日国海证券有关领导正在将相关持仓债券情况向监管部门回报,而此事涉及机构或不少于22家之多。


一份会议材料显示,可能被卷入或参与会议的就包括联储证券、五矿证券、联讯证券、华福证券、东吴证券、南昌农商行、华林证券等多家机构。



张杨交易时的身份成争论焦点


上午一开场, 众多机构就对张杨在交易时候的身份问题进行问询,同时质疑在交易时,张杨是否仍然代表国海证券,现在国海证券是否需要承担浮亏。


与会机构更是直接说到: “为什么证券业协会网上查询到的信息,张杨和郭亮还是你们国海证券的员工呢?他们至少在签订协议时还是你们的员工啊!”


陈嘉斌也在会上表示内部的一些情况:


第一、我们看到很多协议上有用印,我们查了一下我们的OA流程以及相关部门的用印记录,我们可以确定,所有的用印都不是我们办公室有相应记录的;


第二、我们也比对了公章,这个公章跟我们在公安局报备的公章是不一致的,所以所涉及到的协议的公章是伪造的;


第三、我们对相关人郭亮已经进行了报警。今天领导去会里也是把持仓的仓量什么的报告一下。”


一位北京大型机构债权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评论: “如果连交易的时候是不是正式员工都不能确认,那么这个市场的信用岌岌可危。”



为防监管层严打债券代持, 谋彼此配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复盘上述信息后发现,国海证券假章门风波的主要情况,系国海证券前员工张杨、郭亮等人涉嫌存在伪造公章,以此和其他交易对手方进行债券代持交易;但后来由于假章事件的事发, 造成此前的“代持”条款有效性的纠纷。


从市场因素来看,在近期债券市场价格走低的情况下,代持机构显然也不愿意以更低的市价“自言苦果”;如果代持协议因“假章”失效或国海证券撇清其中责任,代持机构必然会面临债券价格下跌所带来的亏损。


所谓债券代持,是银行间债券市场间的一种灰色操作,即债券投资机构与代持机构签订代持协议,约定以“相同价格+资金利息”的形式换取资金,为自身的债券投资进行加杠杆操作,在债券市场上行期间,该类操作在机构间并不鲜见,但其合规性也一直存在争议。


部分机构认为,国海证券员工在职期间私刻假章与其进行交易,国海证券应当对此“给出说法”。


上述纪要同时显示,部分与会人士表达了此事件发酵可能会 引起监管层对债券代持业务“严打” 的担忧。


例如陈列江在会上安抚各家机构称,其希望 “大家都能互相配合”。


“如果配合不好,可能会导致监管部门不光是对国海,还会对整个行业对固收业务、代持业务痛下杀手。” 会议纪要中陈列江称,“我希望咱们都把手里的材料都互相比较一下,放在一起看,跟大家配合起来。我们也会抓紧,把具体的情况及时反馈。”


“希望大家把手里的材料都整理出来。我想,如果大家配合得速度越快,问题也就解决的越快。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今天银行和非银两个行业之间的不信任程度是我这么多年来最激烈的一次。”陈列江称。



国海证券总裁项春生:

这件事或成为债券市场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国海证券总裁项春生在回应机构提问时表示:“我们内部也在做核查,也希望各位回去以后能把相关的材料整理一下,配合起来分析。机构是理性的,不是一个个人,双方要达成一个公式才能解决,七天之内拜会各机构高层领导,只能快不能慢。这个事在债券市场上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 我隐隐觉得,这件事很可能成为我们债券市场发展史上以后的一个分水岭。抛开我们之间潜在的分歧也好,一起见证这个行业的改变。”



第4幕丨国海证券:公安机关已对被伪造印章案件立案


今天(12月18日),国海证券公告称,根据司法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结果,相关涉事协议中加盖的印章与公司在公安机关备案的印章不符。公安机关已对公司被伪造印章案件立案。



债券“假章门”再追踪:廊坊银行与国海证券真实关系揭秘


日前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的国海证券债券代持“假章门”依然还在继续发酵。


虽然在近几日内,传闻中包括国海证券、廊坊银行等有关关联方都以各种形式对该事件进行了否认或澄清,但市场对此的质疑声依然未停,事件的真相至今依然未解成谜。


而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该事件目前已经受到有关监管层强烈关注并开始调查介入。


12月17日晚间,廊坊银行有关新闻发言人费轶明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证实,在12月14日即有关“假章门”时间传出当日, 监管部门便对廊坊银行连夜进行了取证调查,其还表示,在之前廊坊银行与国海证券的确有过业务往来,但12月之后便没有了业务往来。


而对于之前传闻的“二十余位机构人士齐聚国海证券的北京腾达大厦办公地点讨要说法”的事件,其也从侧面予以了证实。


此外费轶明进一步表示监管部门已经认可了廊坊银行的有关汇报材料,并认可其与国海证券此事无关,但其表示不方便提供有关监管层认可凭证。


记者随后向有关监管层就上述内容进行求证,截至到截稿,未获得监管层有关回应。


以下是21世纪经济报道与廊坊银行新闻发言人费轶明的于12月17日晚间的采访实录:



21世纪:有消息称,在12月14日传闻事件发酵后,监管部门已经介入关注廊坊银行


费轶明:在14日当天市场传闻出现之后,监管部门很快就注意到了。当天连夜监管部门就要求廊坊银行进行汇报。我们近期及时将相关内容向相关监管部门做了介绍。


21世纪:相关监管部门具体有哪些?


费轶明:包括银监会在内的多个监管部门都向我们来求证这个事情。


21世纪:廊坊银行向监管部门提供了哪些材料和证据,来支撑廊坊银行12月14日发布声明中“廊坊银行与传闻提及的国海证券目前无任何业务往来,不存在传言中所谓的‘债券代持’业务”的说法?


费轶明:我们把我们所有的业务流水都提供给了监管部门。同时我们所做的交易都是线上交易,所有的交易都是通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进行的,所有的交易在系统中都可以查到。我们将系统向监管部门开放,它们可以看到我们所有的流水。


21世纪:有消息称,日前有二十余位机构人士来到国海证券的北京腾达大厦办公地点,其中是否包括廊坊银行?


费轶明:不包括,我们也是通过其他渠道知道有机构被叫过去开会。


21世纪:廊坊银行在声明中称和国海证券目前无任何业务往来,那么之前是否存在业务往来?


费轶明:我们和国海证券之前是有业务往来的。但是从12月开始,我们和国海证券就没有任何业务了。


21世纪:之前的业务往来情况是怎样的(市场传闻国海证券的有关涉事人已经在今年7月离职,也就是说明该笔业务很可能是发生在今年7月之前)?


费轶明:我们银行业务很多,和许多不同的券商、银行都有业务。我们也没有查过往的所有记录,因为监管部门针对的是目前的情况,我们可以很明确的表达是从12月开始,廊坊银行和国海证券就没有任何业务往来了。之前我们还没有去确认过,但是我们的业务很多,所以可能会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