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HR精进手册
有趣有料有干货!30万人力资源从业者关注的精进成长社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知乎日报  ·  知乎瞎扯|人可以后知后觉到什么程度? ·  3 小时前  
知乎日报  ·  时隔 24 ... ·  昨天  
知乎日报  ·  有哪些东西是被过度设计的? ·  2 天前  
Quora文选英语  ·  Quora_你最近最快乐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 ·  2 天前  
知乎日报  ·  世界上第一个养猫的人是谁?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HR精进手册

“因朋友圈仅三天可见,我被领导当众批评!”

HR精进手册  · 公众号  ·  · 2024-05-18 09:41

正文


上周,新来的同事吴云被领导当众批评,并不是他工作做得不到位,或者被客户投诉。


而是领导对他朋友圈“仅展示三天”的操作,不理解。


在领导看来,吴云“仅三天可见”的刻意设置,隔绝了领导想尽快了解他的窗口,遮遮掩掩之下,便是对领导的不诚实。


其实,朋友圈“三天可见”,早已成为大多数职场人的常态化设置,如果按照这位领导的认知,那么越来越多的打工人,连朋友圈自由恐怕也没有了。



1.

比发圈不自由更可怕的是

不发圈也被人诟病


受困于职场的打工人,有自由的地方并不多。


朋友圈自由,成为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坚守的最后一块沃土。


很多人,不喜欢在朋友圈发表对周遭事情的看法,也不喜欢别人对自己朋友圈内容的评头论足。


对于这部分人来说,公开自己的朋友圈,是带着一定风险的。


特别是,当被领导和同事窥探到自己的动态内容,并不能保证他们会就此略过,也有可能会以此去给你工作中的状态和行为定性。


到时候产生的误解,真的有口难辩了!



去年我们项目组内的一位年轻同事,因当天没有加班,和几位老同学聚餐,轻描淡写地发了一条朋友圈。


被领导看到后,直接打电话到我这,质问这位同事是不是工作不认真,还没到九点就出门吃饭喝酒。


虽然我当时极力帮这位同事解释,但领导依然把他认定成了工作不认真的员工。


现实职场上,因朋友圈被贴上标签的案例数不胜数。


也因此,越来越多的职场人,逐渐形成了不发圈的集体默契。


但在这部分不发圈的职友当中,也有因“遮蔽朋友圈”而被领导诟病的。


发朋友圈容易被人误解,打上枷锁,不发朋友圈,领导又认为你不够坦诚,不给他一个了解你的机会。


职场人之所以活得很难,是领导的趣味很是特别,做和不做之间,都会被领导口诛。



2.

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的

是那些职场人?


那些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的人,一方面他们把隐私看得很重,不希望生活圈子之外的人,通过朋友圈去洞见他们的生活。


另外一方面,他们希望自己能在职场上“藏拙”,毕竟朋友圈的内容,可能会成为有心同事对付他们的素材,一旦弱点暴露,也有可能被领导抓住,当成把柄。


我的一段经历,就是最深刻的教训。


之前我在一个项目上,因发了一个动态,动态的内容很平常,也就是谈了一些对工作的感受,却没想到被同事截图发给了领导。



领导看后,还专程打电话给部门负责人,问我是不是有辞职的想法。


那段时间因为这件事,我感觉到很难受。原本没有辞职心,却由此萌生了辞职意。


有些时候在朋友圈很平常随心的一句话,都有可能被有心人,曲解利用。


所以越来越多的我们,宁愿不被人了解,也不想因为朋友圈的那些事,被过多的人指点江山。



3.
在职场上
如何守护好朋友圈自由?

面对越来越八卦的领导和同事,想要拥有朋友圈自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即使如此,我们依然可以通过这几个小方法,去守护朋友圈自由。


工作号和生活号做好隔离。


我周围的大部分朋友,都有两个微信号,一个专用于工作,一个是用来分享生活。


一些生活中的感受和见解,他们都会通过生活号发布,而用于工作的那个号,只纯粹用来发布一些宣传工作的内容。


或者直接用分组可见的形式,屏蔽掉工作相关的人,也能让我们手握一定的发圈自由。


当然,发朋友圈的根本,还是因为遇到了开心或者苦闷的事,想要有人能和我们共享。


如果我们想分享的人,在身边,可以直接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促进感情的升温。


如果他们不在,也可以私信分享,保持关系的恒温。


发布朋友圈和不发朋友圈,都是我们的自由。


但比朋友圈更重要的是,活在当下,把工作做好,把生活活好。


朋友圈只是传递信息,沟通感情的载体,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能认识到我们对朋友圈的态度,也是我们对自己人生的态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