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正略管理评论
正略管理评论,是正略咨询旗下的公众号。以“洞悉-让世界更简单”为使命,以读者的管理能力提升为目标,从思想、视野、品性、经营的逻辑与方法等维度展开内容。察宏观大势,析经营规律,评管理之道,论卓越之理。 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不负光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手游那点事  ·  跳出腾讯,掏空积蓄8个月做出demo:为了“ ... ·  昨天  
微观三农  ·  雷刘功:以数字化赋能现代农业发展 ·  18 小时前  
微观三农  ·  “桂字号”农业品牌 | 容县沙田柚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正略管理评论

“跑路前夜,这群人还在疯狂敛钱!” 中国健身房的骗局

正略管理评论  · 公众号  ·  · 2019-06-22 23:44

正文

来源:金错刀(ID:ijincuodao)

作者:张一驰



一带一两年卡、个人年卡、亲子卡、家庭卡,便宜出售了...”


在跑路前夜,健身房的大门早已悄悄上了锁,可销售们依旧很忙。他们正忙着在朋友圈争分夺秒、声嘶力竭的推销着健身房的年卡。


第二天,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健身房的门口贴出一张通知:


迫于资金严重紧张等压力,迈峰健身已 经连续数月亏损,严重的入不敷出,从6月1日起暂停接待会员进行健身。


这是一场发生在石家庄的健身房跑路事件,这场末日前的疯狂捞金上千名会员几乎没有一人幸免:


崭新的年卡还没退,有些会员衣服甚至还锁在柜子里,损失最大的是那些卡里还买了上万元私教课的人...


经营不善、倒闭、欠薪、投诉、跑路......似乎已经成为了健身房的死循环。



更严峻的现实是:


相同的运营模式,相同的捞金套路,相同的倒闭方式,几乎全国每个城市每个月都在发生。



1

让大爷大妈放弃广场舞,

疯狂扩张的高光时刻



2001年,当萨马兰奇宣布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时,整个国家都沸腾了起来。


奥运会结束之后,国务院决定将每年8月8日定为“全民健身日”。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说 :“希望在8月8日这一天,每个人都能够在自己所在的地方,快乐、健康地从事体育健身活动。”


在那两年,没有哪个词的热度可以超越健身这两个字。


开健身房,成为很多老板的最优之选。


是因为他们热爱中国体育事业,想为全民提供一个好的健身环境吗?


很显然,并不是。


开健身房门槛低,来钱快,这几乎成了健身圈里心照不宣的共识。


很多健身教练都告诉刀哥,健身房的老板们并没有什么心思打理健身房:主业可能是炒房、炒股或者其他投资,健身房不过是他们的第二、第三甚至是第四产业。


这个时期,北京和上海一马当先,相继出现了浩沙、中体倍力、青鸟,威尔士、一兆韦德等健身机构。 2002年,北京的平均薪资刚刚到两万,办一张中体倍力的年卡就得搭上一半的年薪,卖到1万元。


除了这些知名的大品牌,2010年全国各地开出了大大小小3245家健身俱乐部。


开店越来越疯狂,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新增的会员数量有限,无法弥补成本缺口,这些健身房想的不是改善健身房质量,留住老会员。


他们的“神奇操作”是:开更多的店。


比如1年开50家,如果新店在两三个月内不能回拢资金,就迅速关掉,换地方再开一家,而上一家店会员的卡费也不予办理。


但这样的做法给健身房埋下了一个很大隐患:一旦新店拓展不顺,整个现金流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根本没有任何抗风险能力。


为了更快收回成本,健身房把一个能力发挥到了极致—— 卖卡


这些健身房一般会诱导顾客办理年卡甚至是三年卡。之后,会有专业的体测及私教体验,从私教课程再回拢资金。


买50节赠20节,买100节100节,他们并不在意课程单价是多少钱,只在意一次性能收上来多少钱,更多的储值才能帮助他们继续扩张。


2018年,《中国健身行业白皮书》公布了一组数字:


办卡和私教课的两项收入,在健身俱乐部的收入结构占比中占到了89.3%,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传统健身房“卖卡+开店”的畸形发展模式就此形成。


这种模式导致的后果就是,健身房高峰时刻 人满为患,拥挤不堪,器械排队,体验极差。


但健身房并不在意你的训练体验,会员多了,接下来的收割机会就大了。



2

中国最老牌健身房巨头坍塌背后,

是一家接一家的崩盘



没有任何行业可以忽视用户体验,蒙眼狂奔,健身行业也一样。


传统健身房的“末日审判”并不是这两年才开始 :事实是,在2013年,中国的5000多家健身房,80%基本在维持或亏损状态。


危机之下,一些健身房的“黑暗人格”开始全面爆发。


2019年5月,广东中山沙溪大咖健身,跑路。

这家大咖健身开卡的会员有三四百人,涉及金额300多万元。

“办卡时候健身房承诺办两年卡送一年,总共是三年,金额是1888元,我那天去健身,就毫无征兆的关门停业了!”

最可气的是,在倒闭之前,销售还在不断跟会员撒谎,称健身房会建造游泳池,诱导消费者升级会员服务。

但谁也没有见过这个“游泳池”,因为图片上的游泳池居然是PS上的。

到现在,这家在健身房门口张贴着由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向该健身房负责人罗先生发出的公告, 公告上写明该健身房同时还欠了35名员工近20万的工资!

2019年5月,石家庄迈峰健身,跑路。

“我们一开始还相信他是经营不善,可关门的头一天晚上他还在办卡,不是恶意诈骗是什么?”


迈峰健身的会员更惨,在跑路前夕,他们像皮球一样被健身房踢来踢去。


先是和平店的健身房贴出因经营不善倒闭的通知,会员都被安排到 林荫店去锻炼,但就在六月初,新开了林荫店也突然关门,会员的私人物品甚至都没来得及拿出来。


2019年,北京市浩沙健身金隅店,创始人欠款12亿跑路。

全国拥有超过160家健身房门店的老牌健身房,同样毫无底线。

在倒闭前夕,浩沙健身房的会员们发现,健身房开始无缘无故的取消团操课,洗澡限时,经常性的断水断电。

最让人无法忍受的是游泳场馆,水已经泛绿,飘着不明物质,而且可以闻到迎面扑鼻的恶臭。

“水也没人维护,越来越绿,他们甚至还拿泳池的水去冲厕所,因为没有水。”

而这时候销售在干嘛呢?在不断推销便宜的年卡甚至五年、十年卡。

“我就是在2月份买的卡,3月8日妇女节的时候还搞什么优惠,感觉这段期间是在疯狂的敛财。他们好多老会员也是这段时间续的卡,一续就续了五年。”

欺骗的会员有上千名,损失最多的超过五万元。

在深挖健身房跑路现象的过程中,刀哥还发现了一种更恶劣的现象:


以预售的方式,空手套白狼。


胆子大到连健身房都不用开,招几个销售在地铁口以健身房即将开业为理由,诱惑用户办预售卡,金额也不大,从50-500不等。


什么时候钱圈够了,什么时候群就解散了,换个地铁口继续作战。



3

压垮传统健身房的三座大山:

重资产、低复购、新势力


除了会员,一些教练也成为了传统健身房利益的牺牲品。

在金错刀的读者里,有一位10年换了6家健身房的资深教练,说出了一些真相:“ 在健身房里最抬得起头的不是会上课的私教,而是最会卖课的私教 。”

随便一家健身机构的私教办公室里,最醒目的一定是一块私教销售排行榜,显示着10多位私教本月任务完成情况和考核指标。

为了鼓励私教不断提升卖卡的能力,这些健身房甚至涉及出非常变态的提成方式:

底薪只有一两千,卖课的提成比课时费还多,能拉来客户,这笔抽成则更庞大,至少是消费金额的10%。



一般一个健身机构有20至30位私教,只有2、3位是顶尖的,他们也成了首席营销员,专门上体验课,往往以优惠为名不签合同不开发票,而一旦消费者购买课程后,就会换其他教练上课。

有些传统健身房,每月都有一个开单日—— 这天,健身房的所有教练必须全部开单,死缠烂打的也得开单 !”

内部培训中有一个关键词——逼单。

这些私教必须学会如何在跑步机前跟会员搭讪,如何在会员训练的时候提出问题,卖出课程,否则的话就会在下班时留下来加跑十公里或者谈话到凌晨一两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