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描述了中国的传统年味和春节习俗,包括家宴、烟花、窗花、糖香、饺子、集市、龙舞、厨房烹饪等元素的描写,展现了浓厚节日氛围和人们对团圆的期盼。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年味的多样性和传统习俗的描绘
文章通过描述家宴、烟花、窗花等元素,展现了中国传统年味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及人们对这些传统习俗的珍视和传承。
关键观点2: 团圆和期盼的主题贯穿全文
文章通过描述人们准备年夜饭、包饺子、逛集市等场景,展现了人们对团圆的期盼和对新年的美好憧憬。
关键观点3: 春节的氛围和热闹非凡的集市描写
文章通过描写热闹的集市、新出炉的炒货、杂货铺里的家常聊天等场景,生动地展现了春节的氛围和热闹非凡的景象。
关键观点4: 家庭和亲情的重要性
文章通过描述家庭烹饪、亲人间的团聚和欢声笑语,强调了家庭和亲情在春节期间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5: 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和愿景
文章最后表达了对新年的美好期待和愿景,希望新的一年万事无恙,河清海晏,春和景明。
正文
跨越山海,赴一场暖意融融的家宴
遥寄问候,送一份温情满满的惦念
零点的钟声敲响
时节变迁带来崭新的期许
也送来年味的喜悦
它藏在蘸满墨水的毛笔下
藏在油锅的滋滋作响里
也藏在每个人心中对团圆的期盼里
卷纸舒展笔墨下
启字贴福在门户
饱蘸浓墨,手腕轻挥
“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楷篆隶草,笔走龙蛇
不仅包含了生活的点点滴滴
同时也满载了来年的无限期待
烟花是记忆里永不褪色的绚烂
当光束冲上天空
散成星光点点
拖着长长的尾巴
把漆黑的夜空
与孩子们闪光的眼眸
银铃般的笑声
紧紧相连
点燃希望漫天
孩子们在院子里追逐嬉戏
手中拿着各种各样的烟花棒
不时地挥舞着
留下一道道光的轨迹
刹那间霞光四射
涟漪荡漾
画出幸福的半径
红灯笼点亮街巷
葳蕤灯光擦亮黑夜
归路红火一片
心中暖意阵阵
辉映的暖光透过半透明的红纸
根根挺拔的竹骨支撑
撑起年味的满城飘香
妈妈在窗户上找了个位置
用手指蘸点清水
在窗玻璃上轻轻一抹
留下一个湿润的笑脸
我拾起红色的窗花
轻轻地贴在玻璃上
它波浪状的边缘轻轻挠着我的手心
像妈妈的轻柔耳语
她说,窗花的花语
是团圆
街头飘来糖的甜香
诱着小孩揪着大人的衣角往摊位走
晶莹的糖衣裹着酸甜的山楂
带着跳跃的红色
引诱着味蕾
迫不及待地咬一口
甜蜜的糖汁在舌尖化开
甜蜜的年味在心里跳跃
孩子们穿着崭新的衣服
大人们拎着大包小包的礼物
脸上洋溢着喜悦
许久不见的亲戚们笑脸盈盈
大家围坐在桌前
畅谈往事,畅想未来
满桌和气,幸福满溢
雪白的面粉和着水
有力的手掌反复揉搓
奶奶轻捻面皮
指尖轻巧地捏出褶皱
小孩也学着大人的模样
包得歪歪扭扭
小脸儿像花猫似的
饺边的花纹就是家的印记
饺子随着沸水
在锅里翻滚
好像整颗心也慢慢随之升腾
街头巷尾,年味在小贩叫买的声音里
在小孩奔跑的脚步声里
在满街小吃的香气里
那是一场郑重又欢喜的奔赴
杂货铺里,大人们与老板唠着家常
称上几斤裹着晶莹糖霜的蜜饯
甜丝丝的滋味能瞬间在舌尖化开
集市中央,新出炉的炒货堆成小山
滚烫的栗子“噼里啪啦”裂口绽笑
趁热剥开,软糯喷香
花生被炒得焦香四溢
抓一把“嘎嘣”作响
满是醇厚风味
宗堂长街,喧声涌起
鼓声如雷,奏响春节的序曲
人群渐渐聚集
目光都被那条金光闪闪的长龙吸引
红绸飘飞如龙游
每一下舞动都带着风声
把新年的福气洒向人间
金狮昂首,跳跃着时光的灵动
毛发飞扬,舞动着传承的火种
眼眸,洞穿往昔的厚重
脊梁,撑起华夏的苍穹
厨房小小,情意绵绵
爸妈掌勺,我来帮厨
锅碗瓢盆,协奏和谐
气泡在锅里翻腾舞蹈
各类食材齐聚一堂
各方菜系显露身姿
我知道
妈妈的菜谱里有一道拿手好菜
叫久别重逢
年,是厨房里四溢的烟火气
也是饭桌上的欢声笑语
是碗筷碰撞的清脆
是彼此牵挂的回响
我们用一餐平凡
将一整年的奔波和疲累
化为唇齿间流淌的幸福
盛满团圆的意义非凡
今夜我们在笙歌中辞别旧岁
今夜我们在烟火里期待新年
珍藏一切年味的美好
愿新的一年,万事无恙
河清海晏,春和景明
愿我们不负期待,满怀希望
图片 | 谭婷月 叶芷汀 张晨悦
黄琳惠 刘艺心 黄瀚霆
制作 | 黄盛珈
校对 | 黄琳惠 张峻祎
审核 | 丁家雪 焦扬 薛莲
主编 | 常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