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材料的写作,通常有以下几个步骤:
写作经验材料,作者受领任务后,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进行调查研究,大量掌握素材。搞好调查研究,要注意做到这样几点:
调查什么问题,到哪几个单位,找哪些类型的人,采取什么方式,都要有计划,列出详细的调查提纲,并事先通知给调查对象,让大家提前做好准备。
就是要“下马观花”,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解剖。既要接触写作对象,又要接触他们的领导机关和基层单位;既要听取汇报、组织座谈,又要实地考核、考察;既要搞必要的统计、问卷,又要进行个别交谈;既要了解基本做法、事迹,又不放过细尾末节的具体情况。
下去可以带着丰富的思想,但不能带着成见和框框。要尊重基层的同志,倾听他们的意见和看法。与调查主题有关的要听,一时看起来与主题关系不大的也要听;赞扬写作对象的话要听,指出不足、提出批评的话也要听;确定的调查对象的意见要听,主要找上门来反映情况的也要听,防止主观臆断和片面性。
调查的过程也是研究的过程。调查人员要开动脑筋,边调查、边思索、边记录,特别是要把别人讲的有用的观点和材料记下来,把自己产生的思想“火花”和新鲜感受记下来,把好的概括和生动语言记下来。通过思考、调理、加工,力争在调查研究阶段,就能理清材料写作的大体思路。
主题也叫主题思想、中心思想。它是一篇材料所显示的主旨或总的思想意义。主题是通过对材料提炼、概括而得出的思想结晶,是全稿的核心和灵魂。主题好,画龙点睛,很提神;主题平淡,听着没劲,引不起关注。
一是要深刻,“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触及事物本质;二是要新颖,要与时俱进,耳目一新,不同凡响;三是要集中,抓住主要矛盾,不能面面俱到,散乱无力。
①从写作对象的材料中提炼主题。
主题蕴藏在纷繁的材料之中。作者要对调查中得来的大量材料进行认真分析比较,潜心思索研究,看这些材料贯穿着一根什么样的“红线”,潜藏着一个什么“思想”,然后把这根“红线”、这种“思想”抽取出来,就是这个经验材料的主题思想。
②根据时代和形势的需要提炼主题
。
前面说到,时代性是经验材料的鲜明特点,经验材料总是为适应形势任务的需要而撰写的。我们把时代提倡什么,形势需要什么,基层正在干什么搞清楚了,瞄着“提倡的”“需要的”“正在干的”去思考提炼,就能概括出比较新颖深刻的主题思想。
③根据基层建设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提炼主题
。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会使基层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对这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人们一时又难以找到有效的应对措施,产生“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明”的困惑。我们从写作对象的创造性实践中,提炼出带有办法、对策性的主题,就能写出有说服力的经验材料。
主题确定后,就要拟写提纲,区分材料。拟写提纲,就是设计、安排材料的整体框架。提纲可以拟的详细一些,也可以粗略一些,由作者视情况而定。一般来说,提纲还是拟的详细些为好,这样写起来脉络清晰,思路连贯,可以一气呵成。
比较完整的提纲,应该有准确表述的大题目、各部分题目及每个部分的小观点和小观点里的层次,有导语和体现各个部分、各个观点中心思想的骨干语句,有衔接部分与部分、段落与段落、层次与层次之间的过渡性语言。在拟写提纲的过程中,还有一项工作,就是分配材料。要把拟写提纲与分配材料结合起来,融为一体,通盘考虑。
点此加群
在拟写提纲的同时,就要把各种素材,包括情况、做法、效果、体会、事例、数据等,哪些先说,哪些后说,分别往什么地方用,设计好、安排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