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LCA
热爱生活 喜欢文化 关注艺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  “大戏看北京”2024展演季|“玩家”之眼看变迁 ·  16 小时前  
康石石  ·  艺术生可用四六级申新加坡? ·  3 天前  
艺术世界ArtReview  ·  ARC ... ·  1 周前  
艺术世界ArtReview  ·  未来之星|廖雯,由冯博一推荐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LCA

在漫游中感知艺术 | 巫鸿新书首发

LCA  · 公众号  · 艺术  · 2024-09-10 13:10

正文

2024032

我们评分 9.2 的一本书


在漫游中感知艺术,自足而惬意。能够在漫游中与艺术偶遇,当是一种幸运。正如艺术史家巫鸿所写:

我自己从不跟随导游,也常不预设造访对象,剩下的方式就只能用“漫游”形容。从一层楼走到另一层楼,一间展厅进入另一间展厅...在很大程度上,它的作用在于期待中的逆转:瞬间突发的“偶遇”把我从诸多作品中拽出,给迟钝的眼睛带回敏锐;一件未曾识面的作品,更多时候仅是画中的某个图像,从周围的作品和画面中跳脱出来,好像要告诉我什么。而我也会自动停下脚步,希望知道是被什么吸引。

徐显秀墓壁画

漫游与偶遇,是带着模糊与不确定的雅逸游历。漫步之时,不期而遇的作品,调动出观者的隐秘自我,与百年甚至千年前的画者建立起不为他人所知的微妙连接。这样的连接,诗意恒久又富有意趣,巫鸿将此互动,称为“发现属于自己的故事”的过程。

在巫鸿笔下,这样的故事共有十二组。他以数百件艺术杰作为例,从艺术表现中基础又关键的因素出发,详尽阐释视觉分析的含义和运作,写成重磅新著《偶遇:在漫游中感知艺术》。几日前,理想国寄来样书,翻阅后很是喜欢,今特意跟期待与艺术偶遇的朋友分享。

《偶遇:在漫游中感知艺术》封面


从北京到芝加哥再到那不勒斯,从传南宋画家钱选绘制的《宫女图》到徐显秀墓壁画再到 17 世纪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圣洛伦佐教堂壁画,巫鸿在漫游古今艺术中偶遇相似却又不同的人、事、物,记录下了十二篇真切文字和十二种细腻感知

“这些感知中,一些较深刻的在记忆中沉淀下来,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巫鸿说,“(我)希望传达的是实感的回归,是寻回被学术论著屏蔽的与艺术品的初晤。”

实拍

实拍

与以往著作不同,《偶遇:在漫游中感知艺术》强调相通而非相异,巫鸿写道: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在不同艺术传统之间发现交汇的场合和机遇,而且是以感知的方式进行这种发现...这是一次实验,以十二组案例尝试一种思考和谈论艺术的方式。

如《完美的碎片》一篇,在对比永宁寺塔塑像和英国 12 世纪修道院残壁时,他感慨:我想,也许这尊残毁的佛面能够如此打动人心,一个重要原因恰恰在于它失去了外在的威慑体量,但仍保持着内在的纯净气质...最令人赞美的是它散发出的精神力量,既舒展从容又超凡脱俗,带给人顿时的宁静。

实拍

书中的十二组案例,主题、灵感甚至写法,各不相同。它们有的以图像串联成视觉叙事,像是情绪饱满的散文,有的结合了具体的游历和个人观感,有的则带有更强的思辨性和历史观。“我对这些区别不太在意,因为即使最后一种也仍是以图像为主导,在局部的历史和原境研究后纳入更高一层的跨时空结构。”

实拍

巫鸿思考谈论艺术的新方式,不是要取代原境中的艺术史研究,其意在补充,正像《交错的眼神》一篇中最新提出的由多位人物目光交错出观者位置的精彩论述而阅读本书,也并非需要艺术史专业知识——

任何对图像有兴趣,愿意使用眼睛的人都是它期待的读者。这当然包括专攻艺术史和其他人文学科的学者和学生,但对他们来说本书还有另一层含义,在方法论层次上思考通向“全球艺术史”的路径。

实拍

作为艺术史家的巫鸿,用新著《偶遇:在漫游中感知艺术》,与过往的经典与正在发生的艺术相遇,他亦用极为专业的视角和易读的轻松文字,与读者相遇。在这本书中,我们尽可感知艺术世界所蕴藏的精神力量,我们也可在此了解自己,如巫鸿在结尾处写道的:

它们将带领我们跨越地区和时代、专业研究和业余兴趣之间的界限,也使每个人在了解他者的同时重新了解自己。

实拍

为使读者能够读到一本真正值得翻阅的艺术书,《偶遇:在漫游中感知艺术》不仅文字极为吸引人,封面设计的布料选材和内页图文排版,也都在尽力呈现还原文字、艺术作品的鲜活,同时,希望读者拿到纸书的那一刻,可以直接体悟到“漫游、偶遇、感知”的力量。

实拍

近四百页、二十余万字的重磅新书《偶遇:在漫游中感知艺术》,今日首发,LCA 取得全网首发权及美丽折扣价,本书标价 198 元,LCA 合作价 118.8 元(六折),且包邮(部分地区除外)。

数量有限,喜欢的朋友,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即可购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