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我身边标榜自己“不成立家庭”的人越来越多了。
每每谈起这个决定,他们往往表现出一副精明的态度。似乎是受够了原生家庭中的禁锢与隔阂,也不愿意将幸福寄托在家庭生活上,甚至根本没有什么家的概念。有的只是个人主义先行:“有那个精力和金钱,我宁愿花在自己身上,而非投入家庭。”
我朋友小尖很喜欢在外漂泊的日子,有时即便出差回到家乡,也会选择住在酒店里。“你不想念家里的饭吗?”我问。他说想,但是沟通起来太辛苦,不想承受家人施加给自己的焦虑。
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不再看重“家”了?儿时对于家庭“洗衣做饭”的美好构想已被擦去,取而代之的是:这年头,结婚生孩子已经不流行了。
世界变了,人们在时代的洪流里被推着向前走。社会单元越变越小,从前几十口人的大家庭正在消失;家族的聚合力越来越低,个体的生活自由度变得越来越高;成立家庭是最落俗套的事情,家庭责任成为最沉重的捆绑;互联网绑架了空闲时间,人们情愿用虚拟社交代替家人间的沟通…
结果是——家不再重要了。
但真的是这样吗?
当我们渐渐地开始不再谈论家的时候,我们真的不需要家了吗?
实际上,家的地位从未被撼动,人类作为一个情感动物,对亲密关系和安全居所的需求从未改变过。只是时代在变,我们看世界的方式也在转变。房子在变,对家的认识也需要更新。
基于这样的初衷,我们想做点什么,帮你回溯家的原点,升级家的概念。重新审视新时代下的家庭环境,直面今天的家庭焦虑,重温家的美好。
松果生活携手链家,邀请7位生活家,
和你分享各自的独特经历、
家的变化历程与生活灵感。
LIFE+演讲 | 12月2日 | 77剧场
『家,你变了吗?』
用一场演讲,进化家的概念。
↓ 点击海报,报名参加 ↓
家的概念,面临升级。家的理解,急需进化。至于方法论?这里有7位生活家,想要从自己的经历出发,follow这7个锦囊,让你的家起飞。
🏘
// 方法论1 //
美食千种万种,最美好的还是家的味道
清晨6:30起床,器械腹肌训练,8:00做一顿营养美味的早餐,再准备出中午的便当,为家人、也为自己,这是田螺姑娘每天的日常。
在互联网行业忙碌了7年,从最开始利用时间的夹缝做些快手菜,到现在全职做一名美食作家,出版了畅销书《日出之食》、《日日之食》。这个美厨娘始终相信,吃东西就要让自己开心,外边的菜肴再好吃,都比不上家的味道。
🎤
田螺姑娘的演讲题目
『如何做好一顿家常饭?』
这绝对是个玄妙的问题,也根本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对家常饭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品味,究其原因,是因为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家的味道。天南海北、山珍海味,美味何其多?但家的美好记忆连接家宴的味道,构成了家庭中最坚固的纽带。
🏘
// 方法论2 //
拿起相机,记录家的点点滴滴
从前,拍照是一件具有仪式感的事。一家人穿戴整齐、郑重相聚,用一张照片承载满满的家族情感。而数字化的今天,照片的生产速度迅猛急促,一个.jpg的文件代替了手中的照片,拍照变得太容易,ps也人人都会,好像没人在乎拍出一张好照片了。
如故照相馆的摄影师马楠却仍在追赶经典。在快拍时代,他坚持“良取善用”,用大画幅底片和传统银盐工艺,为家族拍摄可以留存百年的家族胶片照片。照片中一切最细微的细节被完整地保存,它原始、耗时、充满故事,就如同家本身。
🎤
马楠的演讲题目
『我用胶片记录家族故事』
在遍布捷径的时代,我选择了一条最远的路:我坚持用“过时”的胶片进行拍摄,我坚持在“大家族”陨落的时代,为超过20人的大家庭免费拍摄照片。对我来说,照片不是拍摄的快感,更应该是情感留存的意义。质有余者,不受饰也。我想用胶片还原家族本来的面貌,让一切如故。
🏘
// 方法论3 //
家的幸福需要用心设计
北京,国子监西墙,兜兜转转几个弯,妈妈Yvonne、爸爸孟奇和小孩之之的家就在这隐秘幽清的胡同里。初冬时节,院子里的枫树被风吹出阵阵沙沙声,日式屋檐下,落地的玻璃窗里照进微暖的冬日光线,映衬着室内明快却不突兀家居物件。
从小四合院的整体格局、到每一寸地砖墙面、再到每个摆件和用品,全部经过Yvonne和家人的用心翻修和设计,她说:“我一点也不遗憾,我们只能租用这里10年。”
🎤
Yvonne的演讲题目
『喧哗城市中的胡同生活』
Yvonne是一个来自台湾的空间设计师,遇到了导演孟奇,有了小孩之之,这就是一个幸福小家庭的开始。但很快,他们发现传统的公寓和住房都并不适合小孩,也并不能在结构上有大改造以满足需求。几度筛选,他们在胡同里找到了一间小小的院子,租期十年。虽然是租来的房子,Yvonne却决定大动干戈的去改造。房子是租来的,但家是自己的,所以值得用心,让家更和谐、温馨,充满着治愈感。
🏘
// 方法论4 //
走出去,让家“流浪”一会
“路上的旅行是一次生动的教育,父母则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至于真理,它不在教科书上,它在你走过的地方。”这是老极携妻带子周游世界的原因,而旅行本身也是他最爱的事。
2014年,老极一家子骑着三轮摩托车,历经 12 国、历时185 天到达北极看熊。2016年,他们再出发,历时 146天纵穿整个南美洲到达南极看企鹅,5岁的儿子辛巴,也由此成为年龄最小的到达南北极的中国人。
🎤
行者老极的演讲题目
『满世界“流浪”的三口之家』
有人说我“家无定所”(笑),的确如此。我和辛巴的妈妈在旅行中认识,辛巴在旅行中降生,在旅行中长大。对于我们仨来说,家没有固定的居所。但这并不会让我们觉得难过。相比家作为一个容器的存在来说,我们更追求在精神和行为上的精彩和充沛,而我的家不是一个容器,就是我们三个人,走到哪,哪就是家。
🏘
// 方法论5 //
别太功利,家到底是用来居住的
我叫徐东华,从事房产服务行业16年,从毛头小子到管理到培训到内容到社区专家,北京的小区,没有我不知道的。我卖出过很多处房子,见证了房市的起起落落。我经历了人们对房屋最初的使用需求,到投资膨胀,再回归到居住本身的过程,也见证过很多家庭从租房、到买房、再换房、甚至重新租房的故事。这个行业的价值,不再是单纯的把房子卖出去,而是真正从居住需求出发,让每一个在城市中的人们,都能住得满意和舒服。
🎤
徐东华的演讲主题
『用来居住的家』
05年以前,大家买房子,主要为了安家,去追求一份稳定和舒适。但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房子成了奋斗的重要目标,手里拥有的房子数量成为衡量奋斗成功与否的标准。大家变得功利了。房子还是家么?我希望通过讲述几个故事让更多人正确看待房子,看待家,房子最大的属性是居住,无论住在哪里,是不是自己的房子,心安的地方,即是家。
🏘
// 方法论6 //
直面内心,直视家的失落与期待
十分心理创始人,同时也是幸福研习社社长:王珲。曾经在《三联生活周刊》做过多年的资深社会记者的她,对于现代人心理轨迹的观察有着独特的视角。作为一个社会观察者,她写作、演讲、授课,是宝宝树、杨澜“天下女人学院”、湛庐、TOPHER等多家著名机构的特邀演讲者。作为心理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心理媒体人,她集合国内最优质的心理资源,创办心理服务平台。
🎤
王珲的演讲题目
『家,我们的失落与期待』
生活越过越好了,但为什么我们搞不好家庭关系了?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我们的家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冲击和挑战。家庭中每一个角色都显露出他的矛盾:女人的独立与依恋,男人的责任与不成熟,孩子的意愿与压力。从业20年,我从心理学和人的心理世界中不断收获经验,有关于家庭的变化下,人们所面临的焦虑与困境,我们可以一起聊聊。
🏘
// 方法论7 //
用公益搭桥,链接小家与大家
阿里巴巴在美国纽约交易所上市的时候,有8位敲钟人,窦立国就是其中之一。窦立国,出生于吉林,家境不富裕的他早早辍学,来北京闯荡。做过保安、厨师、快递员,而他最闪光的标签,是一名慈善家。
窦立国在送快递的同时,收集大家不要的衣物和图书,再把衣物输送给需要它们的人,建设乡村图书馆。窦立国知道,自己的文化虽然程度不高,但他希望将知识输送给需要的人,正如自己小时候渴求外边的世界一样。
🎤
窦立国的演讲题目
『一个快递员的小家与大家』
无论是快递员,还是做慈善,其实我从来都是家与家的连接者的角色。从小村子里走出来的时候,我没想那么多,只想去外边的世界看看。直到现在做了这么多年慈善,我还是想的很简单,为他人做点事情,其实最高兴的还是自己。我现在有很多标签:开跑车送快递的快递员、马云背后的男人、《我是演说家》选手、慈善家。但我知道,我还会在服务他人的路上继续走下去。
每个人的经历无法复制
但家的真理始终相通
LIFE+演讲 | 12月2日 | 77剧场
『家,你变了吗?』
↓ 点击图片,免费报名 ↓
*活动名额有限,请确保当天能来参加再报名哦。
到场观众,还将收获松果生活和链家送出的精美伴手礼一份。
🏘
今日互动话题
聊聊你心中,最理想的家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