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周刊  ·  我会的沪语,八成从她的脱口秀里学 ·  昨天  
三联生活周刊  ·  三联×哈佛商业评论:DeepSeek热潮下, ... ·  昨天  
新周刊  ·  北方真正的美食高地,是哪吒的故乡 ·  昨天  
三联生活周刊  ·  直到被拉上120,我爸才愿意戒烟酒 ·  2 天前  
新周刊  ·  为什么成年后,毛绒玩具更重要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生活周刊

孩子不想上学,大人不想上班,还有救吗?

三联生活周刊  · 公众号  · 杂志  · 2025-02-22 12:00

正文

迷茫,是现在年轻人的常态。这几年关于研究生延毕退学、本科生找不到工作的报道越来越多,有数据显示,在校大学生主动退学率已近3%。一边是学历贬值、工作难找;另一边,K12阶段的学校、家庭,很多还在“卷”的漩涡里越陷越深,以致青少年心理问题频发。一份中科院发布的《2022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青少年群体有14.8%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

最近小编看到一本非常不错的书—— 《少年不迷茫》 ,就把 学校不会教、家长不懂教, 非常重要 的事情,通通给到孩子解答!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团购价59元
适读年龄:10岁+


该书在日本上市2个月销量 突破20万套 ,成为 现象级畅销书
其话题引起广泛讨论,震撼日本教育界。由日本资深记者、特约教授池上彰监修。
该书借用 漫画+正文 的形式,启发孩子思考一些老师和家长很少提及的问题:为什么要上学、工作是什么、幸福的人生到底取决于什么……还有更重要的: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你怎样去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和目标,而不只是考上好大学,找到别人称羡的工作?
干货满满,又诚意拳拳,尤其 适合10岁+至高中生 ,也是父母与孩子聊天很好的切入口。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0 1
比学习成绩还重要100倍的事情是什么

《少年不迷茫》开篇就用漫画形式描写了一个陷入迷茫中的少年:初二学生小隼从小成绩优异,考入一所重点中学。但进入初中后,他发现身边比他优秀的同学比比皆是,学业竞争压力非常大。小隼越来越疲于应付,后来不得不休学。妈妈把小隼带回老家的小城市,让他在那里开始新生活。

虽然脱离了以前的环境,小隼仍然非常迷茫:“像我这么失败的人,以后能做什么呢?能在社会上立足吗?”这时,小隼的小姨给他看了一部正在排版中的书稿(也就是这套《少年不迷茫》),它对小隼产生了很大影响。书稿内容和小隼的生活穿插进行,小隼在生活中不断印证着自己对书稿内容的思考。

很多孩子(也包括家长)在学生时代会把成绩看作衡量自己能力的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但是,好成绩不代表好工作会自动送上门;别人眼中的好工作,也未必就适合你。《少年不迷茫》告诉孩子: 人生有比学习成绩重要100倍的事情,那就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然后向着自己的目标持续努力。

0 2

了解大人的世界,才不会在填志愿时一脸懵

然而,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也是孩子普遍迷茫的地方。 近几年一到毕业季就火出圈的志愿填报机构、志愿填报师,就成了迷茫的孩子和家长们想抓住的“救命稻草”。其实,如果你能在学生时代多积累对社会和自身的了解,填报志愿时做出的选择一定比机构给出的建议更适合自己。

《少年不迷茫》围绕着工作和社会运转的话题,进行了大量的介绍。工作是什么?工作有哪些类型?给工作的人付钱意味着什么?人一辈子要花多少钱?社会是怎么通过工作运转起来的?作者善于以小见大,他通过拆解一碗拉面,分析工作如何将全世界的劳动者联系起来;作者还善于提出有意思的问题,比如,成天在公司里对着电脑的人,他们的工作帮助了谁?环卫工人每天清扫街上的垃圾,为什么我们不用给他付钱?在思考和探讨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孩子能对大人的世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少年不迷茫》还用了专门一章探讨 未来的社会会有什么变化,这与孩子今后要进入的职场世界更加息息相关。 人工智能会怎样影响未来的职场?哪些工作最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哪些最不容易?人工智能不擅长的是什么?对这些问题,作者采用了大量调查、采访,以图表等形式多维讲解。

当然,要了解社会,通过一套书肯定远远不够。《少年不迷茫》的意义在于为孩子打开一扇扇门,让孩子由此出发,去了解和思考更多与他们的未来紧密关联的社会知识。


0 3

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激发长久续航的动力

除了了解社会,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擅长之处与工作的连接点。关于这一点,书中给出了许多具体的方法和思路。比如, 当你有一项兴趣爱好时,多发掘这项爱好可能通向的各种工作。 喜欢足球,那它通向的工作不是只有足球运动员。体育记者、运动员营养师,甚至研发足球鞋的工程师,都能让这项爱好有用武之地。同时,你要多想想自己为什么对这件事感兴趣。同一项爱好,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兴趣点,你要找到你的“点”,它才是这项爱好的本质。从本质出发,更容易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有的孩子可能会说:“我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兴趣,擅长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作者给出了一个很实用的建议: 在生活中只要遇到自己好奇、感兴趣的事情,就通过各种途径去调查它背后都有哪些工作。 找到兴趣和目标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只要你坚持去了解自己,坦诚地面对自己,渐渐地就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还有的孩子正好相反,他们的梦想总在变化。梦想变来变去,是不是不好呢?《少年不迷茫》告诉孩子, 梦想不一定要实现才有意义,它的存在本身就是让人生更加充实的养分。重要的是要认真对待每个梦想,朝着它努力。这些努力的过程,都会成为你人生的宝贵财富。

很多家长会为孩子缺乏学习动力感到苦恼。在家长看来,考上好大学或者找到好工作就应该是学习的动力。但对于孩子来说,好大学、好工作都很遥远,可能不是当下的自己发自内心的愿望和兴趣。 而那个属于自己的目标,它不会是现成的标准答案,是要靠你不断探索去获得的。一旦有了目标,自然能激发强大的动力。

除了工作的方向,书中还探讨了更深远的话题:幸福是什么?它到底取决于哪些因素?工作收入越高就越幸福吗?工作越成功就越幸福吗?这是大人都会感到困惑的问题,也是很多大人都没有去好好思考的问题。书中有一句话给小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必过分执着于成功,因为想获得成功、想被人认可、想受人尊敬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说到底,过分追求成功也是一种“活在别人的评价中”的表现。这些道理,10来岁的孩子还不能完全理解,但启发他们思考这样的问题,能够避免他们将思维局限在狭小的视野中,能够帮助他们不将情绪陷于一时的成败之中。同时,当他们渐渐长大,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还可以一再重读《少年不迷茫》,获得更深的领悟和启示。


0 4

学生时代有哪些容易踩的“坑”?

最后,《少年不迷茫》把话题转向了孩子们所处的当下。为什么要上学?现在学的知识,以后在工作中能用上吗?上学除了学知识,还应该学些什么?……这些都是孩子们经常会困惑,家长和老师却很少认真作答的问题。甚至对于抗拒上学的孩子,书中也讲了两个真实的故事,讲述了他们是如何走出困境的。孩子有时会把一段糟糕经历的后果想象得无限大。而他们能从这些真实的故事中感受到:无论身处怎样的逆境,都有走出来的办法。

作者还给孩子们提出了不少富有启发性的观点和指导建议。比如,不要一味扮演“好孩子”。在我们的社会中,“听话”往往和“好孩子”画了等号。有些孩子因为过于在意大人的评价,总是努力扮演家长眼中的“好孩子”,却压抑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作者犀利地指出, 努力扮演“好孩子”不是一个好习惯,很多小时候的“好孩子”长大后发现自己缺少主见,活在别人的评价中。

另一个很多人会有,却往往没有觉察的问题是:过于在意弥补短板,却不注重发扬长处。这可能是由于在学生时代,考试要考的每一科都很重要,所以我们会在不擅长的学科上花很多时间。但其实社会是在不同人互相帮助、弥补不足的基础上建立的。你的长处会让你在社会上有用武之地,而你的短处可以由别人的工作来弥补。所以作者告诉孩子,在完成必要事情的前提下, 请把精力多放在自己擅长、感兴趣的事情上,这样你会更快乐、更自信,提高能力的效率也会更高。

0 5

专业级作者打造现象级畅销书

本书作者池上彰是日本的一位资深记者和知名社会评论家,曾任NHK社会部记者和新闻主播。因此,书中运用了大量鲜活的实例来佐证讲解,每章都有一个专栏:“职场人的心声”,邀请从事不同工作的人来谈他们对工作的理解。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