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当然是过了很长时间的好日子,赚钱容易,因为游戏业务。
早在一年前的2018年3月,腾讯发布2017年年度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715.1亿元,游戏收入978.83亿元,而2017年一整年,国外四大游戏厂商动视暴雪+EA+育碧+Take Two(R星母公司)的合计收入都赶不上腾讯这一家。游戏收入978.83亿这个数字,比2016年增长38%,因为游戏在总收入中占比41.2%,腾讯当年整体利润率30%。
一年之后,好光景消失得无影无踪。
首先是单季游戏收入下滑。
就在最近,腾讯发布年报和第四季度财报,在第四季度,游戏业务环比下滑,PC和手机游戏收入合计297亿,低于三季度的328亿,环比下滑9.5%。
腾讯在财报中解释说,下滑的原因为2017年三季度PC游戏受虚拟道具销售推广活动的高基数影响,同时由于来自角色扮演游戏及射击类手机游戏的贡献减少,以及新的角色扮演游戏手机及其他新手机游戏发布排期的影响。
其次,全年的增长几乎停滞。
2018年整体网络游戏为1040亿元,同比增长 6%,对比2017年38%的增长,已经算是在原地踏步。其中,手游业务收入 778 亿元,同比增长 24%,PC 端游戏收入为 506 亿元,同比下降 8%。
更重要的事实是,2018年游戏收入对总营收的贡献为41.06%,但在Q4退化到35.57%。
而恰好在第四季度,腾讯单季净利润(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同比下跌了32%,为142.29亿元。
作为中国最大的游戏运营商,遭遇这样的局面,一切源于严厉的监管。
2018年,整个游戏行业都不好过,数字说明一切。2016年上市新游戏1319款,2017年回落到1242款,2018年6月游戏备案窗口关闭,全年上市新游戏只有510款,腾讯最热门大手游《绝地求生之刺激战场》始终没有拿到版号——没有版号就无法变现。
而监管之火恰恰自腾讯《王者荣耀》而起,这款游戏在2017年爆发后,月流水始终维持在20亿以上,两年多来一直盘踞在苹果中国区畅销榜榜首,但是在2018年频频被官方媒体点名批评,腾讯不得不启动“游戏健康系统”。
在2018年第三季度,瑞银发布过一个统计表格显示,从2015年10月开始,王者荣耀在腾讯手游板块中就开始贡献收入,到了2016年12月就开始贡献接近20%的收入,但到了2018年9月,这款游戏收入占比仍然在20%左右,
这说明腾讯没有新游戏接过收入接力棒。
而根据行业规律,大多数游戏生命周期一般在3年左右,这也是市场对腾讯这一主营业务悲观的原因。
而另一方面《绝地求生》当前不能商业化,但仍吸引了近1亿的月活玩家。
从这个角度看,《绝地求生》不仅没为腾讯赚多少钱,反而还成了腾讯游戏流量的“黑洞”。
这是让腾讯进退两难的局面——它既希望流量和玩家仍然在自家的游戏上,而这款游戏又很可能在和王者荣耀这样的游戏争夺流量。
虽然版号已经陆续放开,但依旧没有迹象表明《绝地求生》这款射击大逃杀类的游戏能立马获得版号,现在腾讯最担心的情况是,在《绝地求生》获得版号的时候,这款游戏已经步入了衰退期。
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腾讯自己,还是市场,都认为游戏未来不再会是腾讯的主营业务。
在国内知名券商申万宏源在3月底的一份研报中,对腾讯各个收入板块未来所做贡献做出来预测,认为2019年游戏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会延续2018年Q4的局面,进一步降至37%左右,而到了2021年会低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