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过这样一个案例:
有一家公司,管理细到严格规定员工上厕所的时间,还会派人记录。一旦员工离开工位十分钟、二十分钟,就必须汇报去了哪里,做了什么。
因为管理过于严苛,最终导致团队变形,大量员工离职。
杰克韦尔奇曾说过,
管理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混乱的事情规范化。
但在实际管理中,很多管理者,很容易陷入过度管理的泥潭。认为自己管得越多,团队的效益就会越好,成功就会接踵而至。
但事实上,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过度管理,就像一把无形的枷锁,阻碍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成为前进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可以说,过度管理,远比没有管理更可怕。
过度管理的危害有多大?
通常来说,过度管理,会对团队造成4种危害。
1.信任危机,团队离心离德。
很多管理者,都会认为只有靠严格的管理制度、强硬的手段,才能让底下的人认真工作,服服帖帖地干活。
他先预设了立场,认为员工不听从管理,不自驱,总是在偷奸耍滑,所以想通过强压,来监管员工,甚至监视员工。
防员工,就像防贼一样。但凡员工花1分钟时间,处理和工作无关的事,就是在浪费时间。
就像文章开头说的监控员工上厕所那样,管理者认为员工上厕所,存在摸鱼的可能,所以费尽心思找他们摸鱼的证据,广而告之,杀鸡儆猴。
久而久之,就会把员工推到自己和企业的对立面,造成员工各种口服心不服的现象。
团队就会内耗,所有人离心离德,没有战斗力。
信任,就像一面镜子,当团队出现信任危机,就很难破镜重圆,就会变成一盘散沙。
2.形式主义泛滥,让团队迷失自我。
每次线下讲课,总会有学员问我:最近公司业务发展遇到了瓶颈,有没有起死回生的绝招?
很多人都会陷入“拿来主义”的误区,依赖外部优秀的标杆,迷信成功的经验。
“我只要复制别人的成功经验,我就能成功。”
听说很多大厂,都在用PPT汇报工作,就赶紧要求员工也要用PPT。
员工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在写PPT上,没有时间去做业务,最后只能在PPT上打胜仗。
还有些公司,不忙现场却忙于流程,设计繁琐的流程,层层加码。
原本5分钟可以解决的事情,最后需要5、6个人审批,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完全不管这些所谓的“妙招”,和自己的企业、员工适不适配、合不合用。
长此以往,就会让员工无所适从,为了让领导开心、不挨骂,也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汇报上。
团队的形式主义愈加泛滥,干正事的人越来越少。
3.缺乏有效沟通,官僚主义滋生。
猎豹CEO傅盛说:“
工作中绝大部分问题,不来自于技能本身,而来自于沟通。
”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总会发现,很多管理者,为了维护自己来之不易的权力,显示自己的管理权威,会把“沟通”这扇窗户给关上。
当自己的意见被挑战时,总会觉得自己的权威会被威胁。
于是变得固执专断,无法接受不同的意见,滋生各种不该出现的官僚主义。
他们会拿着“鸡毛”当“令箭”,搬出各种“制度规定”,对员工上纲上线,吆五喝六。
不管员工提出什么建议,想做什么样的尝试,都站在自己的角度来反驳。
员工端,逐渐缺乏创新意识,不会主动思考,只会等着你的“标准答案”。
4.团队流失率提升,摆烂现象层出不穷
最后这种危害,对团队来说,是最大的。在过度管理的压榨下,会产生两类员工:
一类是走掉的员工,一类是摆烂的员工。
走掉的员工,多数是那些优秀的员工。他们觉得在这家公司,无法匹配自己的发展速度,或者觉得管理者不会做管理,就会选择离开。
而摆烂的员工,往往是工作能力一般的,他们知道领导压榨,但时下很难找到工作,与其面对不确定性,不如留在这里摆烂。
摆烂的风气,就像病毒感冒,一传十、十传百,久而久之,过度管理下,团队留下来的,都是摆烂的。
所以,过度管理,不是好事,只会增加团队的内耗。
过度管理讨人厌,没有管理可行吗?
既然很多人都讨厌过度管理,那如果没有管理,可行吗?显然是不行的。
首先,没有管理,会让那些有想法的人,没有主心骨。
绝大多数员工,需要的是一个有远见的领导。跟着他,能更加精准的找到工作方向,最终拿到想要的结果。
其次,没有管理,对员工的自觉性要求,会很高。
我们也无法打包票,公司里的每个员工,都很自觉。在没有管理状态下,也能正常开展工作。
管理,并不是非黑即白,也不是一成不变,更不是和员工的对垒。
成熟的管理者,都会把握好度,既要能根据公司的发展、员工的特点来调整管理方式,也会实事求是、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功夫。
不急于求成,而是细水长流,如此才能做到真管理。
那么,如何管理,既有效又让管理不内耗?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充分信任,大胆授权。
马老师曾说,管理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