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是一座位于中国西南四川省的地级市。它相比于沿海,是一座典型的内地城市;相比于东部,是一座典型的西部城市;相对于北方,又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城市。如果按照通行的城市分级来看,乐山属于众多三、四线城市中的一座。
乐山中心城区有50万人左右,其中乐山师范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以及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超过4万人,占了整个中心城区的近一成。如果只算18~22岁的青年人,三所高校的青年人远远超过本地的同龄人,成为了这座西南小城青年人的主体。
在互联网和社交APP普及的现时代,乐山高校的青年人虽然偏居一隅,从生活方式上看与其他城市,包括那些一、二线的青年人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别。他们到沃尔玛购物,到太平洋看电影,到肯德基吃饭;他们通过互联网与北上广的青年人共享即时的讯息,通过微博和微信转发感兴趣的热点社会问题,并参与同样的吐槽和讨论;他们到成都东郊记忆公园参加动漫展,可能比昌平或者奉贤的大学城里的青年们去参加同样规模的动漫展更为便捷。他们甚至与全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青年人一样,追同样的美剧,听同样的流行歌曲,粉同样的超级明星;他们要愿意,通过网络购物平台去获得Jennifer Lawrence在首映礼上的同款服饰,比江浙沪包邮区也就晚1天。
尽管如此,他们与中国其他地方的青年人一样,在饮食、时尚、运动和娱乐等生活方式上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青年人越来越趋同的同时,他们的价值观、信仰和意识形态又越来越隔阂。如果有什么不同,他们与中国一、二线城市的青年人相比,虽然有着同样的自由,但却受着更多的桎梏;虽然也同样地爱国,但却没有那么狂热也更少激情;他们在学校里接受着同样的教育灌输,不关心也不知道敏感词,但也与所谓的主旋律正能量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他们有着同样的青春与梦想,但在现实的压力下面更显苍白;他们也同样被严加管理和塑造着,却将突然独自面临不友好的校园外的社会。
如果选择用5个关键词来描述这些乐山高校的青年人,那么可以用“更多桎梏、缺乏激情、半信半疑、压力满锅、冰火两重”来描绘他们的生活状态。
更多桎梏
由于乐山城区的高校最好也就只是二本,而且又不是中心城市,因此招录的生源相比于一本院校有更大比例的社会中、低层家庭的学生。家境条件好的家庭,如果孩子不能顺利考取一本院校,那么更可能继续复读一年,或者在家庭的安排下到境外去游学。所以,乐山高校的青年人比一、二线城市的青年人有着更多的桎梏。
这些带给他们更多的桎梏首先就反映在基层高校类似高中的管理上。学校不仅给他们安排了早自习、晚自习;上课查课;课堂上缴手机等堪比高中的严管措施;而且为了避免他们有太多的业余时间而惹麻烦,在平时密集排课的情况下,在周末也安排穿插一些形势政策课。
与国外大学的普遍的“学生自治”的文化不同,中国大陆高校不仅不鼓励“学生自治”,而且把学生事无巨细地全面管制起来。相比于中心城市高校更为宽松的管理,地方基层高校的管理通常更为简单粗暴。例如,学生社团要举办活动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学生业余参加讲座要计考勤和学分;学生不能在学校宿舍之外租房外住,有些学校甚至对低年级成年学生实行“恋爱实名登记制”。即使是学生宿舍,也纳入到严格而细致的管理中,寝室卫生被强制要求每周检查,卫生要求的标准有时候令人不可理喻,“垃圾箱里不应该有垃圾”之类,检查的结果甚至与奖学金评选挂钩。等等。
高校青年人受到的桎梏还不仅于此。如果说有些管制并非出自学校的本意,而有着自上而下的要求,如禁止学生在外租房就出自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另一些的无理要求就来自商业的考量。像禁止学生在宿舍使用wifi,而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有自己付费的网络账户;像要领取奖学金、助学金必须要重新按照学校要求办理某银行的借记卡;像禁止餐饮送外卖,等等。
高校条块分割的各个部门将学生看作不同的资源或者工具,而不是有个性,有权利的个体。
对后勤创收部门来说,学生是“消费者”,如何把学生市场开发出来成了明里暗里各商家争相追逐的“肉猪”。对党宣部门来说,学生是“不稳定因素”,因此防范学生“捅”出任何令学校头痛的“漏子”就成为校园维稳的重中之重,必要的时候毫不犹豫采取“封校”的临时措施,以确保学生不参与、不围观那些不希望学生接触的敏感事件。对学工部门来说,学生是校园秩序潜在的“破坏者”和“麻烦制造者”,所以辅导员为了搞好对学生的管理,恨不得将校园变成潜在的“监狱”,每个假期都要求学生提前回校报到,任何外出,包括教学见习都要求签署安全承诺书。
种种桎梏之下,地方基层高校的青年学生们大体上过着格式化的青春,各种有必要没必要的规章制度,条条框框限制了他们的青春只能怎样,不能怎样,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好在进入高校的学生们此前在高中校园已经早已被格式化过一遍,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快适应格式化的青春,并且从中一样地找到快乐,习惯了用规定动作挥洒青春的热忱。
缺乏激情
如果把高校中青年学生们的校园生活与诸如《歌舞青春》这样的美国校园片对比,后者对于前者不啻是“科幻片”。从保守的高校主流文化;从教育部、厅到学校层层官僚管控,到无孔不入的商业渗透,重重桎梏之下的青春要呈现出激情洋溢的色彩完全是一种天方夜谭的神话。
在乐山高校的青年学生,相比中心城市高校的学生,压抑他们激情的还包括严峻的社会、经济现实。大量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学生相当比例是由留守儿童成长而来,来自城市家庭的学生也好不到哪里去,以至于每每当有限名额的“贫困生”资助名额下发到每个班级,都免不了一番竞争。有些班级采取的方式是让每个申请的学生上台“晒穷”,然后由辅导员和学生干部在台下评分。
对社会底层家庭的青年们来说,到高校读书本来就是一次“赌博”,耗费不赀的四年的求学,能否在毕业后挣回来,不仅是压在他们心中的负荷,也是他们家庭的无法回避的负担。可以这么说,激情洋溢对于面对着渺茫前途的学生来说不啻是一种“奢侈品”,它需要有从容的心态,有足以使他们摆脱不安和窘困的充足资源,有支持、鼓励他们自由发挥的氛围。
少数家境不错的青年学生,因为父母能够为他们解决毕业就业的后顾之忧,他们在校园里就显得更为潇洒和心态优越,他们不必为未来犯愁,也有足以支撑他们浪漫的资源,可是要挥洒激情却也并不容易。社团本来应该是青年学生发挥想象力和洋溢青春激情最可能的地方,只要给青年们自由的空间,他们的青春热情也就能自然地流露出来。可惜,社团是学校严加控制的一个环节,不仅每个社团必须有指导老师,而且还得挂在某一门课程下面,每一次活动都需要报备审批,任何可能的“出格”都会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从学生管理部门的角度来看,青年学生们当然可以尽情挥洒自己的激情,但必须弘扬正能量,必须在党团的引导下,必须在校纪校规的约束下,必须体现出90后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必须……所以,尽管每学期各种各样精心组织的学生活动不少,那些学生干部们也全力以赴地筹备、张罗着,活动的海报贴满校园,宣导的横幅和提前祝贺活动圆满的横幅高高地悬挂在校园上空随风飘荡,校园广播也连篇累牍地“爆料”活动的各种花絮,甚至地方媒体也跟进报道,唯一遗憾的就是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以至于需要组织者给每个班级下发必须达到的参与人数的指标,对参加的学生不仅要签到,而且可以折抵校选课的学分。所以,每次被活动,许多班级的班长和团支书们最头痛的事情就是要说服足够的同学们参与到活动中去。
半信半疑
对高校学生来说,课程排得过密过满是一件令人索然的事情,许多课程之需要一般的课堂讲授时间,而另一半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蒐集资料自行阅读。不过,对学生管理的老师来说,如果学生没有课的时间太多,他们要管住这些潜在的“麻烦制造者”是多么地麻烦。
有一些课程的排课时间甚至连学校的教务处也不能擅自缩减,那就是思想政治课程。课程教材和课时的安排直接由比教育部更高阶的部门规定,对于学生来说,思想政治课程是他们在高校求学期间最没有可能回避的课程。对于许多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来说,思想政治课程是他们唯一给学生上的课。
由于思想政治课程教材的每一句话都是经过编写和审核部门字斟句酌的审慎考量的结果,对学生的思想引导都是负有不可低估的重要责任的,所以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作业布置,都没有更多的“自选动作”。可是青年学生们每天面对的现实事件又是动态和鲜活的,通过互联网,国内外种种时事和“杂音”都能轻易地影响着学生们的意识形态。尽管GFW已经有效地阻挡和过滤了主要的不良讯息,但微博、QQ群、贴吧、微信仍然源源不断传播着各种各样多元化的负能量讯息。
一边是教条、严肃的课程内容,一边是动态、多元的现实时事,当两边的讯息互相冲突、抵触时,青年学生们就难免疑虑困惑。特别地,当来自社会中、下层家庭的具体困难,如家里面临征地拆迁、外出务工的父亲遭遇工伤、父母因“超生”而令家庭陷入贫困、自己从小与父母骨肉分离,等等,课程教材里言辞咄咄的内容就显得滑稽而苍白。
大多数学生其实并不关心,也不想知道那些被GFW阻挡在外的讯息到底是什么,他们半信半疑地接受思想政治课的引导。当看到网络上有人诋毁祖国,他们或许也会义愤填膺地加以驳斥。他们也不会主动地思考,“为什么中国作为美国的盟国、战胜国却要丢掉钓鱼岛”,他们为每一次中日外交冲突而毫不犹豫地站在维护祖国的一边,安倍是可耻的,日本是有罪的,美国是别有用心的。“地命海心”在很多时候,指的就是他们这样的一群青年人,但他们不认同“五毛”的标签,因为他们在网络上的发言是出自自己的真诚。不过,换一种情境,他们也同样会一边倒地嘲笑CCAV和叼飞盘的环球时报,一边倒地为痛斥食品安全、环境污染、贪污腐败的文章点赞。
应该说,思想政治课虽然未必真的说服了他们,但起码为他们抵御所谓的“不良”讯息在思想上筑起了一道防波堤。至于对学校用心良苦的意识形态引导半信半疑的他们,在核心价值观、信仰和个人意识形态上何去何从,很大程度上就要看他们毕业后将经历和遭遇怎样的造化。
压力满锅
现时代的高校青年人,从他们一进校开始,毕业生就业就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毕业后做什么?毕业后能做什么?”成为贯穿整个高校求学生涯的最大压力源。
从某种程度上说,90后大学生是比80后更为不幸的一代。80后毕业时,中国的经济形势还一片乐观,就业形势尚没有那么窘迫;而90后进入高校,中国经济就开始进入岌岌可危的周期,就业形势顿时变得严峻起来。要知道,对那些社会中、低阶层家庭的学生来说,无法“拼爹”的他们从一开始就在就业的起跑线上输掉了人生。中产阶层家庭的学生还能仰赖父母的资源谋求一份看起来不错的工作;富裕阶层家庭的学生则很少会在乐山高校这样的地方基层学校就读。
不仅是就业的压力问题,对于在高校就读期间18到22岁年龄段青年学生来说,毕业还将面对的是婚恋压力。社会中、低层家庭的男生,校园爱情最终要碰上买车买房的坚墙;普通资质的女生,毕业之后能否有机会相到合意的结婚对象也令自己忧心忡忡。可是,在大学毕业生起薪低于有四年工龄的农民工的就业大背景下,要一对年轻的校园情侣在毕业工作后数年内买房结婚,那根本就是Mission: Impossible!
如果一个青年学生,父母不仅不能为他提供择业、择偶的资助,反而要指望着他毕业后能为资助家庭,那么他四年的高校求学生涯注定是压力满锅,艰辛蹒跚的。就算是一个家庭条件尚可,父母能够给予他资助的青年学生,当他们工作后,还将面对承担父母养老的重任。即使在父母的铺垫下顺利成为公务员,或跻身竞争激烈的金融机构,但在社会、经济形势面临重重危机的背景下,未来前景也同样是难以卜算的。
多年来,整个国家政策的失误后果,相当部分都将由这一代的青年学生们来承担。长期独生子女政策,使他们必须要独自承担起对父母的赡养责任。社会养老政策的捉襟见肘,将本该由政府承担的社会养老责任也一并推卸给了作为子女的他们。20几年竭泽而渔的经济发展政策,最后接棒买单的仍然最可能是他们,无论是伴随经济结构恶化导致长期性衰退的低就业率;还是污染的空气、水和土壤;甚至还包括道德沦丧,物欲横流的社会生态。
对一些贫困家庭的青年学生来说,他们完全可能面临求学四年,将家庭经济掏空;而毕业之后就业维艰,又无力担负偿还给补父母;更令人不安的是,越是底层的贫困青年,他们越是容易蹈入就业维艰的泥潭。现在社会上上下下蛊惑的大学生创业潮流,放置的叵测的重重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更像是对他们的一次致命掠夺,就业不彰的形势下,鼓励创业不啻是饮鸩止渴的忽悠。
冰火两重
从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个体青春期是人格和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应该更多地发展自己的人际社会功能,以及建立在社会互动上的健全人格。所以,欧美国家的高中教育普遍以鼓励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导向,各种派对、运动、舞会,通过这些社交性的活动帮助青少年发展社会技能,学会与他人共处、交流。类似欧美教育下的青少年读大学时,他们已经拥有了充分、积极的社会性发展;这也为他们在大学里面自治奠定了发展的人格基础。校园不仅仅是他们求学的园地,更是他们各种成长的舞台;等到大学毕业进入职场,他们已经足以驾轻就熟地适应和驾驭各种社会角色。
中国高校的青年学生在青春期的高中生涯,被沉重的课业和高考压得喘不过气来,遑论发展人格和社会性。因此,同样的18岁进入高校,迈入成年,中国青年学生与国外的同龄人相比社会性发展至少晚2~3年。他们根本就没有机会发展社交技能,没有机会学习如何与那些观点、态度不同的他人交流、共处以及消弭分歧。
当美国18岁的大一女生塞拉•布莱尔当选州参议员;当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18岁的青年人纷纷担当起社运的领导人,中国大陆高校的青年人更像是由学校和家庭联袂培养的“巨婴”,他们在学校甚至连几点熄灯就寝都需要被宿舍老师安排好。
既然在高中缺乏必要的社会性发展的机会,高校也没有为他们规划出成长的空间。正能量的思想政治教育让他们相信生活在世界上最为优越的社会制度下,生活在清新纯洁的氛围中。不仅思想政治老师灌输给他们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正能量;他们的专业老师也被要求在课堂上必须以满满的正能量来引导和熏染他们。例如,女生在毕业前根本就不可能从老师那里获悉公务员、教师和白领职员可能面临的职场性骚扰,也更没有人会教会他们如果面对性骚扰应该怎么办。高校即使在这方面要做点什么,那也是蛊惑他们在婚前守贞的承诺书上签字,而不肯向她们讲授如何使用保险套。
所以,许多青年学生毕业离开学校,迈入社会之后,才会惊觉校园里描绘的社会,与他们置身其间经历体验的社会,完全是径庭之别。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感受,或者把他们塑造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如果他能跻身精英阶层的话;或者把他们培养成愤世嫉俗的愤青,如果他们处于失落和沮丧中的话;更多的青年人努力去适应、理解身处的社会情境,在高校毕业后再回过头来补高中就缺失了的社会性发展因素。
估计也只有中国大陆的高校青年学生会面临这样的冰火两重的洗礼和历练,高中不给你成长的机会,高校处处限制你成长成熟的轨迹,一旦毕业,又将置身在对青年人最为不友好的社会情境中,独自适应和面对从未准备过的复杂社会,一切都要靠自己去摸索,去碰壁。
(本文编辑版首发于《同舟共进》杂志,版权属于《同舟共进》,禁止转载。除题图和下图外,文中五张图片引自乐山师范学院官网。)
2017-03-16
-------------------------------
(近期文章消失?可以去目录中的“来读禁书”中找找。)
推荐:坐谈风月是本师另一个专谈两性话题的公众号,全新改版,致力于支持那些非典型的伴侣。坐谈风月最新发布文章为《自慰是与自己的做爱,放松就不会“过度”》,欢迎移步阅读。
推荐
坐谈风月(ID:psyeyes2)。本师专谈两性话题的公号,爱情心理学与性心理学为主。2月14日重装上阵,敬请移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