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
Taka
~
这是「重构自己」新栏目「
追光者
」的第一期。
最近在读一本书《关于山本耀司的一切》,里面提到了一句让我很受触动的话: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它要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强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
这才是自我
。
这句话也是我们决定做这个栏目的初衷。
我相信,每个人有今天成绩的背后都有一定的原因,我们想要写出她们的故事,给大家一个窗口跟那些优秀的人产生碰撞,让大家看到除了自己之外的不同的人生轨迹,并且能从她们身上看到些什么,学习些什么。
我会珍惜每一次走近她们的机会,也把这一切分享给你们
。如果你也正处于迷茫之中,希望她们的故事能给你一些方向和动力。
「
崔晓红 - 玛丽黛佳背后的奇女子
」
2006年,广东佛山,崔晓红递交了自己的辞职信,从此正式告别自己已经工作了11年的车间,那一刻,她的心里一阵轻松。
「
我不想60、 70岁回忆起来,自己的记忆里只有灰色
。当时就是觉得:去哪里都行,但是一定要离开」。
访谈的时候成都下起了蒙蒙细雨,崔晓红穿着一身舒适的运动服,窝在酒店门廊沙发上,对 Taka 讲出这句话,语气温柔而坚定。
当时31岁的「技术工程师」崔晓红肯定也没有想到,之后的自己会一脚踏入彩妆行业,自己也和「
玛丽黛佳
」这个名字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业内的人都在讲:崔晓红的11年,也是玛丽黛佳的11年。
11年时间,崔晓红从一个工厂车间的蓝领工人到彩妆品牌创始人,从一个理工科的技术工程师到如今被称为「
中国彩妆教母
」、「
彩妆艺术家
」。
她是怎么做到的?
这一路走来,一定充满了很多故事,于是 Taka 和晓红姐聊了聊这一路的心路历程。
访谈前晚,崔晓红凌晨刚到成都,早上五点结束工作,十点便开始了和 Taka 的访谈,整个人没有一丝疲态,反而精神满满, 很有活力。
「31岁重启人生」
31岁,是一个很多人都觉得应该选择稳定下来的年龄,但是崔晓红却在这个时候,选择离开了自己稳定的生活。
已经过了30岁的年龄,
这种选择的魄力,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
大学学的是机电专业,一毕业,崔晓红就去了广东佛山,在一家万人的上市公司做了一名技术工程师。在这里,崔晓红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每天朝九晚五地工作,生活简单顺遂。
当时的崔晓红觉得:人对工作,一定是要守信用的。
「合同上签的是多久,那自己就要做多久。由于自己的第一份合同八年,第二份合同三年。
所以这份工作, 我一干就干满了整整11年。
」
但是在做了11年的工程技术之后,她忽然觉得日子一眼便望到了尽头。整日穿着灰色的工服在车间穿行,再加上
机械式的工作状态缺少生活感和温度
,满眼望去,仿佛整个世界只有灰色。
崔晓红觉得这样很难触达美和有趣的东西,于是她萌生了离开的念头。在第二份合同到期之后,她递交了自己的辞职信。
当被问到31岁时作出这样的决定是否有过纠结和迷茫时,很明显,关于这个决定,崔晓红当时想得非常明白:
「当你有机会重新做选择时,一定是选择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想过怎样的生活,决定了就去过。
30岁也没关系,即使过了30岁,人依然有选择生活的权利啊,一切都不晚。
」
崔晓红无比坚定地对 Taka 讲出这句话。
恰巧此时崔晓红的哥哥比她早创业做彩妆,他建议崔晓红可以过去那里先学习3个月试试看。
「哥哥建议去学,当时我老公也跟我讲你去吧,先看看,觉得不行就可以回来。但是这一去,从此就没有再回来,不是三个月,
是从此一直就在彩妆这个领域做了下去
」。
崔晓红笑着讲出这句话,似乎想到了当时只身一人从佛山到义乌去学习彩妆、开启创业之路的自己。
「
11年时间,从彩妆小白到彩妆教母
」
选择创业做彩妆,
无疑崔晓红面对的是一条异常艰难的路
。
以前是负责灯泡生产,现在是化妆品;以前是一个公司的普通职员,现在是变一个要带着团队奔着一个目标前进的企业老总。
所以不论是产品、行业或者职业都发生巨大的转变,而崔晓红本人在此以前没有任何的相关经验,
彩妆对她来说就是一个安全陌生的领域
。
如今已经过去了十三年,崔晓红依然清晰地记得自己当时的情况。
「现在回想起来啊,做彩妆做品牌这件事,需要对美敏感、对颜色敏感、对化妆敏感、也要对外面的年轻人敏感,
但是在我所有的经历背景当中,跟这些东西一丝丝关系都没有。
」
父亲是军校的老师,崔晓红是在部队大院长大的,很难接触到这一切的东西。车间的工作也没有对美的要求。
「所以我完完全全是从零开始,外界很多人说我是空杯心态,但我自己知道不是这样的,空杯的意思是还有一个杯子,但是我连一个杯子都没有。
我还记得当时自己连化妆品都认不全
。很多东西搞不清楚,而且最困难的是也不知道这些信息从哪里来。很无助.....」
于是和大多数创业者一样,沮丧、挫败、压力、怀疑伴随着创业初期的崔晓红。
被问起是否有想过退缩时,崔晓红坦言自己也有想过打退堂鼓。
「大概是11年的工厂生活、每天持续18个小时的体力劳动磨砺了自己的耐力,而且
我本身也是个一旦做什么就想要做好的人
,所以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
那段时间,崔晓红开始用尽自己能够触达到的所有资源去学习。
为了了解化妆品行业,她开始大量地跟人去交流,去摸清市场、店铺、产品,拼命上各种课程、参加各种培训,以及跟这个领域内的人交流,过程中不停地问自己问题,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
可以说到了一种无孔不入的状态
,这也让她快速进入和了解了这个行业。
最终崔晓红带领团队经过无数次不断的尝试和实验,推出了「
全球首创第一支嫁接式睫毛膏
」。这是玛丽黛佳的第一款产品,官方数据是,当时创下了每15秒售出一支的惊人业绩。
崔晓红的第一步就成功了
,后来很多产品也都获得了市场的一致好评。
「
挫折和热爱
」
但是创业的路,从来没有一帆风顺。
就在崔晓红认为一切都很顺利的时候,2009年,新产品上市全面失败。
「失败」敲开了她的门
。
刚开始的时候崔晓红觉得是客户不懂这个新产品,但是后来市场上所有的反馈全部倒向负面的时候。
巨大的挫败和压力像潮水一样涌向并淹没了她。
现在回想起来,崔晓红对 Taka 讲自己还能记得当时的心情:
「那是第一次面对什么叫做失败,
不是挫折,是失败
。特别得沮丧,哭得一踏糊涂。刚开始产品在市场上大家都抢着要, 忽然间整个市场都在拒绝你的产品,所有的人都在告诉你产品是失败的」。
但是往往
命运给你挫折的时候,也在给你一个机会
,这次的失败经历也成为了一个转折点。崔晓红开始认识到除了要有对于产品的敬畏心这种根本的价值观外,更需要的是一种「专业」。
自此之后,崔晓红就给自己和玛丽黛佳定下了一个理念:
「
一定要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
,如果新产品达不到这一要求,即使需要延期,也绝对不能上市」。
有人说,崔晓红是玛丽黛佳最大的「
产品经理
」。为此,她要求自己和每一位玛丽黛佳的产品经理都是彩妆手艺人。
要把目标用户的生活场景全部切隔,尽可能切成细节。比如把早上20分钟的化妆时间切成2000个片段,从里面一定要找到可以改善的点。
为了懂得年轻人的生活场景,周一到周日,早上八点到夜里,从1月1号到12月31号,崔晓红都会去思考她们可能会遇到的场景。比如这个人在干什么?她早上化妆的场景是什么样子?
坚持要做到比她们还懂得自己
。
再比如一支口红,每个人的需求和期待是不一样的,她背后的需求是社交、是身份还是一种向往,一定要把这个研究得很透彻才行。
为了跟进市场,她一直在尝试新事物,四年前五年前全公司第一个使用微信,很早的时候就注册了抖音账号。
似乎她的学习一直是无时无刻的
。即使在和 Taka 访谈前一天,在机场候机的时间,崔晓红也在不断的学习,看到不同品牌的广告,开始琢磨这些广告背后想要传达的理念,并及时和团队沟通分享自己的所见所得。
谈及产品,崔晓红的语气都兴奋起来。
「
彩妆,我真的太热爱了,是真的特别喜欢
」。
在这样的学习和热爱下,崔晓红不仅带领玛丽黛佳登上了伦敦、巴黎、纽约、米兰四大时装周,成为「唯一一个集齐四大时装周的中国彩妆品牌」。
也是「第一个入驻丝芙兰的国内彩妆品牌」,并打开了国际市场,产品同步售往东南亚、澳洲等海外市场。
回想起创业初期的这段经历,崔晓红挺感慨地说:
「
终究是人本性里面的东西会改变你的人生轨迹。
」
恐惧是人本性里面的东西。人在面对一个新的东西的时候,是有一种天然的恐惧感的。99.9%的人不敢去面对问题,他们会觉得自己能力不够,应对不了这么复杂的问题,或者搞不来这样的人际关系。
但是大家面对这样的情况作出的选择不同,所以造就了我们每个人人生轨迹的差异。
「对我而言,我就是觉得要直面人性里的恐惧,并且
不断解决超越我能力范围的问题,才走到今天的。
」
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是八年前她学习潜水的经历,崔晓红现在也会时常和自己的团队分享这个故事:
在潜水那一刹那,尤其是自己的鼻子经历从水面到下去的那一刻,是特别恐惧的,脑海里会闪现很多相似的让你害怕的场景。
但是下去之后就发现没有那么害怕了,成群的鱼围绕着你,
你才忽然发现这水底下是从来见过的绝美世界
。
它最最最临界的那个恐惧点,就在那个水面上,过了这个面,下去了之后,你会发现是不难的,但是在这个面的时候,是最大的困难。
而这个困难是想象出来的,我必须打破这个临界点。
「
喜欢上一件事物是一种能力
。没有人是天生适合做什么的,大多数人都是打破这个边界而走出来的,包括我。」
「
彩妆届的艺术家 ,也是生活中的艺术家
」
比起女企业家这个身份,Taka 觉得她更像是一位「
彩妆届的艺术家
」。自2010年开始,崔晓红就一直坚持在做艺术展,这一坚持就是10年。
Taka 在和崔晓红同事的聊天过程中发现,团队里很多90后都非常佩服崔晓红:
「晓红姐31岁创业,用十年的时间做到这样的成就,
完成了这么多次身份的转变
,特别是艺术这一块,我是特别佩服的。」
而在采访的前几个月,崔晓红作为总策展人,策划了玛丽黛佳的艺术展「
戏游2:无界之宴
」。
邀请了全球11位顶尖艺术家,在将近10000平方米的空间里,打造了长达120的分钟的旅程,用一种浸没式戏剧的体验方式,让观众由观看者的身份转变为参与者,去「
探索自己内心的局限性和可能性
」。
每年一次的艺术展对于崔晓红而言已经成为了一种有仪式感的习惯。
她曾在自己的微博中谈到:
「
每一次的策展过程极致纠结到收获好评似乎快总结成规律竟然也快习惯了
。」
选择举办艺术展,是崔晓红的一次探索,她去了一个国家,看到一些东西,觉得这个艺术家的风格特别能打动她,就会考虑把他带到国内,传达给国内的消费者。
「玛丽黛佳售卖的不只是一件件的商品,而是
美和艺术的视野
。每一件产品都是自己和用户的连接,每一件产品都要传达出这样的美和艺术。」
我希望用这种充满好奇、拥有艺术的视野,将世界之美呈现在大家的眼前,以此
启发、鼓舞女性去创造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美
。」
所以每一次的艺术展,崔晓红都坚持「没有任何产品的曝光」,甚至没有玛丽黛佳 LOGO 的露出,只是单纯的传达艺术之美。
生活中的崔晓红也是有着艺术家一样的气质,释放、随性和自由
:
不断地在旅行中发现灵感,并将这些灵感放在产品设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