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中国互联网行业中程序员面临的年龄压力和不合理的年龄歧视问题。以一位45岁程序员的薪资谈判经历为例,反映了整个行业扭曲的生态。文章指出,互联网行业将“快速迭代”变成“快速淘汰”,对中年程序员不公,制造了一个可怕的循环。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文章背景介绍
文章从一个面试场景引入话题,介绍了45岁程序员面临的年龄压力和困境。
关键观点2: 程序员的年龄压力
随着年纪增长,程序员感受到来自年轻一代的压力,新技术不断涌现,行业对大龄程序员的接受度逐渐降低。
关键观点3: 行业生态的扭曲
互联网行业对中年程序员的歧视和不合理要求,如“快速迭代”变成“快速淘汰”,反映了行业生态的扭曲。
关键观点4: 社会价值的单一化
社会将一个人的价值简单地与年龄挂钩,企业和行业的不合理做法,如制定35岁淘汰制,加剧了中年程序员的困境。
关键观点5: 呼吁改变行业现状
文章呼吁改变互联网行业的不合理现状,提倡更加公正和可持续的行业发展,重视经验的传承和创新的积累。
正文
面试了一位45岁的程序员,他月薪要2万,我同意了;可送到电梯口时,他却说,如果是14薪的话,月薪1.8万也行。
每次看到这类关于大龄程序员的帖子,我心中总会涌起一种莫名的伤感,或许是因为害怕自己也会有这么一天吧。45岁,对于程序员而言,确实是一个颇为尴尬的年龄。他们亲历了互联网的崛起,见证了行业的风云变幻,但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也愈发感受到来自年轻一代的压力。新技术如潮水般汹涌而来,35岁就被视为“高龄”,到了45岁,更是需要鼓足勇气才能在这个行业继续坚守。这个行业,似乎一直在用青春和健康去换取所谓的高薪,但这样的代价,真的值得吗?那位45岁程序员在电梯口的妥协,无疑是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扭曲生态的缩影。表面上看,他是在短短几步路的距离内降低了薪资预期;然而,从深层次来看,这哪里是什么自愿?这分明是被互联网行业这台“绞肉机”逼出来的无奈之举。为什么说它是“绞肉机”?因为这个行业会在榨干你的青春后,毫不留情地将你抛弃。- 20多岁时,公司给你开出有竞争力的薪资,却要求你996工作。
- 40多岁时,许多公司连面试机会都不愿给你,他们更倾向于招刚毕业的年轻人,用更低的工资让他们干更多的活。
这位45岁的程序员,或许经历过互联网的黄金时代,目睹过一个个独角兽企业的崛起。那时,程序员是令人羡慕的职业,人们都认为他们是未来的弄潮儿。然而,谁能想到,短短十几年过去,这个行业竟将“35岁危机”当成了某种默认的潜规则?从2万降到1.8万,这个落差背后,可能是他曾经被裁员的痛苦经历,可能是他投出无数简历却石沉大海的绝望,也可能是他看到招聘广告上明晃晃写着“年龄限制35岁以下”时的无力感。这哪里是什么议价?分明是一个中年人在这个残酷行业中求生的本能反应。如今,这个行业正在制造一个可怕的循环:年轻人拼命赚钱,中年人则用尊严换取生存。那些站在互联网风口上的公司高管们,那些制定35岁淘汰制的HR们,他们可曾想过,他们正在亲手摧毁这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当电梯门缓缓关闭的那一刻,不知这位45岁的程序员是否意识到,他的妥协不仅仅是个人的选择,更是整个行业病态的缩影:- 当行业将“快速迭代”变成“快速淘汰”,这样的“进步”,还能称之为进步吗?
也许有一天,当今天这些互联网大厂的决策者们也到了45岁,当他们也站在电梯口,不得不向年轻的面试官低声下气时,他们才会明白:他们曾经亲手缔造的这个制度,最终也会反噬自己。这不仅仅是一个45岁程序员的故事,更是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悲哀。如果我们继续放任这种非理性的年龄歧视,如果我们继续将“快”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那么终有一天,这个行业会因失去经验的传承、创新的积累而走向衰落。到那时,我们引以为傲的互联网行业,恐怕真的只剩下一地鸡毛。感谢各位看到这里,欢迎关注、点赞、分享和评论,愿职场之神眷顾您,工作顺心如意,事业步步高升!未来的每一年,收入年年翻倍!
以上就是今天给你分享的内容,觉得有用的话欢迎点赞收藏哦!
如果你也对Python这门编程感兴趣的话,欢迎加入我们。(小白也可以参加)
资料获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