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慈怀读书会
因书明理,以慈怀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十点读书会  ·  原来富婆也谈不到恋爱了 ·  2 天前  
单向街书店  ·  【单向历】10 月 15 日,忌钞能力 ·  3 天前  
悦读文摘  ·  每天思考一段话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慈怀读书会

五十岁,命最值钱(深刻)

慈怀读书会  · 公众号  · 读书  · 2024-10-16 06:30

正文

作者:慈怀兹心

朗诵:念念不忘

来源: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

编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


 // 兹心说 //


下半生,少为别人想,多为自己活。


欢迎添加慈怀小编(微信号搜索:chdshme),小编将拉您进慈怀创始人陈晓峰老师领读的“因书明理线上读书会群”,以文会友。


点击上方即可收听念念不忘朗诵


诗人李白曾在诗中写道:“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

 

这一生看似漫长,实则不过眨眼一瞬。

 

五十岁之前,我们总是为了别人活着。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兢兢业业、为了孩子的未来殚精竭虑、为了迎合亲友的目光而违背自己的喜好。

 

到了五十岁,走过山水,见过江湖;历经艰辛,尝遍冷暖,方才大梦初醒:所谓名利富贵、他人艳羡不过是场虚无,唯有学会取悦自己、善待自己才是最紧要的事。

 

人生海海,要想后半生过得舒心自在,就请收起不必要的大方,学着成全自己。

 

关注上方视频号,收看更多精彩内容


五十岁,对儿女孙子,别太惯着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深以为然,惯子如杀子,父母对孩子的每一次娇惯和袒护,都将成为其成长途中的隐患。

 

上海的丁阿婆,就是一个用宠溺彻底将孩子毁掉的母亲。

 

丁阿婆的儿子大卫,是个妥妥的学霸。先在名校同济大学毕业,后又在加拿大名校滑铁卢大学拿到了硕士学位。

 

可谁也没想到,大卫学成回国后,却拒绝工作。终日蜗居在家,除了打游戏就是睡觉,靠着母亲微薄的退休金度日。

 

孩子之祸,皆是父母之因。

 

大卫高开低走的一生,与母亲的过度溺爱脱不了干系。

 

由于儿子大卫的成绩优异,丁阿婆便十分惯着他。对他事事包办,有求必应,最终,导致了大卫极度依赖的性格。

 

父母替子女走过的路,终成其成长途中的坑。

 

对子孙后代过度娇惯,虽为其遮挡了当下的风雨,但却使他们丧失了自行抵御风雨的能力。

 

父母不忍心让他们从小体验生活的艰难,事事包办,只顾着为孩子负重前行,最后不但不能让子女们一生顺遂,反而导致他们一辈子艰难。

 

《增广贤文》中讲:“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每个人一生中要走的路、吃的苦、受的罪、享的福,都是有定数的,儿孙也是如此。你帮得了一时,却帮不了一世。

 

最好的爱,不是倾尽全力去为孩子挡住苦,而是让他们拥有能力自己去寻找甜。

 

只有学着放手,子女才能在真正地体会生活,并从中汲取力量去成人成才。

 

人过五十,请收起你的“大方”,不要再事事走在子孙的前头,也别对子孙的责任大包大揽。

 

少为子孙操劳,多为自己打算,于自己是福,于子孙是分!


 

五十岁,对损友,别当回事

 

古语有言: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

 

朋友的好坏,决定了我们一生的命途。

 

许斐在《戒世人》中又说:

 

“与邪佞人交,如雪人墨池,虽融为水,其色愈污。与君子交,如炭入熏炉,虽化为灰,其香不灭。”

 

的确如此,交对了朋友,能使我们获得好的体验;一旦交错了朋友,便会真心错付,吃尽苦头。

 

去年母亲在超市上班,认识了一个味趣味相投的阿姨,两人年龄相仿,所以在工作上总是互帮互助,自然而然地成了好友。

 

前段时间,领导决定在员工内选一个领班,母亲和阿姨年岁稍长,显得稳重,再加上工作能力强,所以领班的人选必定出自其中。

 

后来,人事调整的名单上写着阿姨的名字,母亲落选了。

 

本以为是一场公平的竞争,但员工私下都在传,阿姨为了能够选上领班,逮到机会就在领导那里诋毁母亲懒惰,做事丢三落四,平日里都靠她帮衬着。

 

听的次数多了,领导便彻底将母亲从候选中踢出。

 

得知真相的母亲,既气愤又难过。

 

交朋友,就怕一方推心置腹,厚道真诚;另一方工于心计,精明虚伪。

 

走过半生,行至半程,人情冷暖尝遍,方才知晓:并非每一个你投以真心的人,都担得起“朋友”二字。

 

有些人,你付出的好,他照单全收;你稍不满他意,便毁你名声。

 

有些人,你风光时,他视你为挚友;你落魄时,他权当你是路人。

 

这样的人,只会辜负你的感情,让你徒增烦恼。

 

面对这样的“损友”,继续付出已不值得,及时抽身才是智慧。

 

毕竟,避免跌入深渊最好的办法,是远离深渊。

 

人生下半程,要远离那些虚情假意的人,也别再对不值得的人掏心掏肺,你的真心,要给值得的人!

 


五十岁,对伤害,别再纠结

 

追捧过钢琴家朱晓玫的人,一部分是被她惊为天人的琴声所吸引,一部分则是被她面对伤痛的态度所折服,而我属于后者。

 

朱晓玫的前半生,遭遇了太多不公和诋毁。

 

14岁时,她本该迎来人生中的第一场独奏会,又因为同学的举报而变成了一次忏悔式的自我评评会。

 

而朱晓玫一生中最好的十年,是在上山下山中度过的。命运残酷地击打在她的身上,也让她留下了不自信的后遗症。

 

令人震撼的是,她从未沉湎于荒诞的伤害之中,而是一心扑在钢琴上。她偷偷地弹琴练琴,巴赫让她忘了一切,使她撑过了这段坚苦的岁月,最终成为了世界著名的钢琴家。

 

朱晓玫是不幸的,命运的不公让她饱经风霜;但她又是幸运的,如今年过半百的她没有纠结那段不堪的过往,而是选择放过自己。

 

其实,很多伤害只是一次性的,造成多大的伤害往往取决于当事人的态度。

 

你若一直揪着不放,它就会不断的在你心上拉据。最终,只会让自己在怨恨中受尽折磨、尝尽悲苦。

 

你若懂得放下,解脱当下的自己。那么,伤口终会结痂,你也终会收获内心的安宁!

 

《佛经》有云:“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走过半生,才发现:人生中的大多数痛苦,并非来自伤害本身,而是自己和自己较劲。

 

到了五十岁,人生走了一半,青春岁月恍若隔世,老年时光近在咫尺。所以,别再执念于遗憾,也别因怀恨而困扰。

 

余生,该放的放,该忘的忘。不较劲,不代表你傻,而是选择了放过自己;不痴缠,不是你蠢,而是懂得了及时止损。

 

对伤害不纠缠,不是懦弱,而是一种自救;放弃执着,不是原谅,而是给自己一个幸福的机会。

 

人生之幸,在于取舍。拿得起,则处处是生机;放得下,则到处是快乐。

 


五十岁,对余生,顺其自然

 

《道德经》有云:“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很多时候,越是强求,反而会失得越多;心越执念,人越痛苦。

 

而那些有着“顺其自然”态度的人,早就成了生活的王者。

 

一位年过半百的登山运动员,曾为了登上珠峰而苦练体能多年,终于有幸被选中去参加攀登珠峰的活动。

 

众人都十分看好他的实力,觉得他定能登顶,但在他行至海拔6400米的高度时,却因为体力不支,被迫选择放弃。

 

事后,当他谈起这段往事时,大家都为他遗憾。

 

但他整个人却十分淡然,他说:“不,我最清楚,我的体力和承受能力远不如同行的年轻人。6400米的海拔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我一点也没有遗憾。”

 

故事看罢,我却深深地被他这种看淡得失的心态所折服了。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痛苦,并非是境遇太糟糕,而是我们看不开、放不下。

 

虽然我们不能决定事情的走向,但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心境。而顺其自然的态度,无疑是对生活最好的应对之策。

 

佛语有云: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世间种种,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不是你的,争也得不到;是你的,迟早都会来。

 

五十岁以后,慢慢明白,世上有太多的人和事,是我们难以左右的。

 

有些愿望,再努力也不能达成;有些缘分,拼尽全力也难以善终。

 

世事无常,与其事事在意,不如修一颗平常心,万事顺其自然,如此,方能过得坦然。

 

对人对事,因上努力是态度,果上随缘是智慧。

 

往后余生,愿你从容自如,静默淡然地过好自己。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佛学大师松原泰道说:“我的人生是从五十岁开始的。”

 

五十岁之前,承载了太多人的期待;五十岁以后,要学会为自己松绑。

 

放弃为子孙操劳,别再委屈自己;

 

远离身旁的损友,别让真心错付;

 

放弃对伤害执着,学会放过自己;

 

万事莫要再强求,学会顺其自然。

 

下半生,少为别人想,多为自己活。

 

无法重来的一生,请好好爱自己。走自己想走的路,看自己想看的景,爱自己想爱的人。如此,才不枉来人间一趟。

 

兹心批注:

人过中年,收起不必要的大方,学会成全自己。对儿孙要懂得放手,对世事要懂得淡然。人生在于取舍。拿得起处处是生机;放得下处处是快乐。


*注:配图来自摄图网


*作者:两忘机,手中执笔,只为和自己和解!本文首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因书明理,以慈怀道,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朗诵:念念不忘,本名王向杰。有声小说主播,多个微信公众平台特邀主播。喜欢音乐,读书。微信公众号:夜听梦时光(y1240891964)


【慈怀线上读书会】

慈怀创始人陈晓峰老师

分享正在读什么书,读书感悟,读书方法……

我陪你读书,你陪我读书

每周直播分享,群里陪伴交流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进群学习

↓↓↓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


点击阅读原文进慈怀读书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