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我进入了临床课程学习阶段,更多的是和患者打交道。初来乍到,不太明白患者的一些想法以及医生的一些应对措施,加之医患关系如此紧张。初到临床更像是“林黛玉进贾府”一样,步步小心时时在意,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行一步路,生怕出点什么意外。
随着临床实习的推进,我开始独立接触病人,此时我终于意识到患者的真实想法,在实习期间经常有患者跟我提到,现在国内看病难、看病贵,但是效果往往不如预期的效果好,有的疾病甚至诊断清楚就要好久,而这个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疾病进展。
到肿瘤科实习,看到形形色色的患者,内心不由为之一动,当被医生告知在国内目前为止没有好的治疗方法时,那些患者失声痛哭,为自己即将逝去的生命流下为数不多的几次眼泪。这眼泪划过他们那因治疗而略沧桑的脸上,在我看来那是无助的眼泪,从医生角度来讲,我又是多么想将他从死神的手中抓回来,然而我却无能为力。回到更衣室,我脱下白大衣,脑子里在想如果我是这名患者,我要怎么去接受这个事实?
后来这样的患者越来越多,作为医生也十分苦恼,而他们大多数都可以通过一些新药达到控制疾病进展甚至能够完全缓解。然而由于国内药品审核过程复杂,始终没有上市,而这部分患者也因此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
我一直在想,面对满书桌的最新文献及治疗进展,面对堆积成山一年又一年更新的肿瘤治疗指南,我们为什么束手无策呢?国外的新药和治疗方式已经得到了临床试验的证实,很多患者都因此重获新生,然而国内的患者却为何要走向生命的尽头呢?
通过各种途径我看到了美国各大医院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措施以及美国的一些先进的治疗方法,当时我在想,如果这些在国内暂时无法治疗的患者能够去美国就医,那是不是可以延长自己的生命,甚至达到再次完全缓解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在网络上找了许多这方面的机构,也查阅了这些机构的医学背景,众所周知哈佛医学院的医学教育享誉全球,其附属医院的医疗实力和技术更是数一数二,为广大患者尤其是肿瘤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我想,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国内肿瘤治疗暂时无法的时候,可以选择哈佛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治疗,这或许就是茫茫大海中的一盏明灯,带领患者走向新的希望。(作者为麻省医疗国际医学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