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一级出版社,文化和旅游部主管、国家图书馆主办的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以“传承文明 服务学术”为宗旨,通过高品质出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图书馆学专业发展。本公号将定期发布我社新书信息,分享历史文化知识,提供图情学术前沿信息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野球帝  ·  自家卫衣清仓!原价139元,秒杀优惠价69元! ·  12 小时前  
野球帝  ·  自家卫衣大优惠!原价89元,秒杀价49元! ·  17 小时前  
陕西交通广播  ·  太燃了!新疆男篮挺进首届CBA俱乐部杯总决赛 ·  昨天  
陕西交通广播  ·  太燃了!新疆男篮挺进首届CBA俱乐部杯总决赛 ·  昨天  
苏群  ·  湖人退货,内线怎么办?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新书 | 北京内城寺庙碑刻志·第六卷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公众号  ·  · 2024-06-03 14:56

正文



北京内城寺庙碑刻志·第六卷
编著者:(法)吕敏(MARIANNE BUJARD) 鞠熙 主编
谢玲琼 著
开本:16开
装帧:精装
出版时间:2024年4月
ISBN 978-7-5013-7768-8
定价:350.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是法国远东学院、法国高等实践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合作研究项目“北京内城寺庙碑刻与社会史”的延续成果,接续前五卷,以乾隆《京城全图》为坐标和基本线索,调查研究北京内城的寺庙,实地访谈、拍摄照片、撰写庙志、释录碑文,并附有碑图和寺庙插图。第六卷所研究的是《京城全图》第六排范围内(东起朝阳门,西至阜成门,横贯朝阳门大街、东四、景山、北海、西安门大街、西四、阜成门大街)的寺庙94座,共收录碑文64通,并有本书未撰写庙志的寺庙名单及庙名、碑名、碑文撰写人三个索引,资料翔实,叙述简洁明了,对研究北京历史及宗教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前 言
《北京内城寺廟碑刻志》第六卷包括清乾隆《京城全圖》第六排範圍内九十四座寺廟的廟志,共收録碑文六十四篇。第六排東起朝陽門,西至阜成門,横貫朝陽門大街、東四、景山、北海、西安門大街、西四、阜成門大街,沿途景致,美不勝收。其中既有隆福寺(隆福寺街九十五號)、廣濟寺(阜成門内大街二十五號)、歷代帝王廟(阜成門内大街一百三十一號)和妙應寺(阜成門内大街一百七十一號)四座著名的大刹,也有延福宫(朝陽門内大街二百零三號、二百二十五號)、雙關帝廟(西四北大街一百六十七號)、朝陽庵(青塔胡同六十五號)、慈因寺(宫門口横胡同十一號、十三號,宫門口頭條胡同二十一號)等始建於元明,歷經數百年歷史變遷,至今部分建築尚存的古寺。皇城内的法淵寺(北河沿大街六十一號,嵩祝院北巷二號)、嵩祝寺(嵩祝院北巷四號、六號,北河沿大街甲七十七號)和智珠寺(景山後街嵩祝院二十三號)三座敕建喇嘛寺見證了清代皇室對藏傳佛教的崇尚;同樣地處皇城的恪僖公祠和奬忠祠(兩祠今不存,其址均約爲沙灘北街十五號),以及馬神廟(沙灘北街二號)和護國關帝廟(三眼井胡同七十號、七十二號、甲七十二號)講述的是清乾隆朝大學士傅恒家族的榮耀。另外,擁有民國時期豐富史料的大佛寺(美術館後街六十至七十六號)、沙灘關帝廟(五四大街三十五號)、崇聖寺(西黄城根北街四十五號)和小旃檀寺(西四北大街一百五十八號)等展現了這一時期僧俗兩界互來互往的鮮活社會風貌。妙應寺周邊如今依存的藏經殿(白塔寺東夾道十七號、十九號、甲十三號)、千佛殿(白塔寺東夾道十四號)、净土殿(前抄手胡同二十九號、二十七號)等小廟和這一街區尚存留完好的胡同肌理稱得上是北京幾十年來巨變中一個值得慶幸的奇迹。
本卷所有寺廟中,位於西四北大街的雙關帝廟(六排九段)歷史最爲久遠。寺内最早的一通石碑爲元泰定元年(1324)《義勇武安王碑》。據此碑,寺廟在當時即一“年深古廟”。從元代至民國,雙關帝廟雖然衹是一座前後兩院的小廟,却一直是周邊居民燒香祭拜的一坊香火;民國時期更是成爲西四地區重要的提供喪葬禮儀宗教服務的中心寺廟(“經懺口子”)。正是這種來自民間社會的源源不絶的宗教信奉的活力纔使一座不起眼的小廟得以穿越幾百年的歷史而依舊生機盎然。本卷中的另一座寺廟——位於西城區宫門口横胡同的慈因寺(六排十一段),其歷史延續則有賴於歷任住持的不懈努力。慈因寺始建自明萬曆年間。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僧人惟誠任住持。惟誠爲修寺廟,先於寺内結壇講經,後又閉關三載,終於感動道俗,雲集檀施。雍正八年(1730)京西地震,寺址正當其衝,廟宇殿堂毁於一旦。惟誠不弃不撓,歷時近二十年將寺貌悉數恢復如初。惟誠以後的歷任住持均兢兢業業,講經傳戒,不斷修繕、擴建寺廟。至民國時期,慈因寺不僅房舍數量與乾隆《京城全圖》時相比大增,而且佛像、法器、壁畫等藏品亦極其精美豐富,并擁有多處附屬房産和七十畝郊外地産。寺内還自辦了慈善機構北京施醫所。當時的寺院裏乾净整潔,安静宜人。夏季大殿前的楸樹緑蔭蔽日,十分爽適。
通過雙關帝廟和慈因寺的歷史可以看到宗教功能是維繫一個寺廟生命的重要因素。這個功能,伴隨與其相關的寺廟作爲社會公共場所的功能,實實在在是本叢書所載録的遍布北京内城的大大小小上千所寺廟存在的理由。
20世紀50年代以後,隨着宗教功能的逐漸消退,廟房陸續變成民宅。鑒於中國寺廟的建築結構與民居存在很大的互通性,這種廟轉宅的變遷也顯得順理成章。我們在實地調查中看到,由於寺廟的殿堂往往比普通住宅高,通常的做法是在殿内加一層天花板,以降低居室的層高。如此一來,一些殿宇的藻井就被隔在後加的天花板裏面,神奇地得以幸存,比如大佛寺的後殿(六排四段)、三眼井胡同的護國關帝廟的大殿(六排六段)、前抄手胡同净土殿的大殿(六排十段),等等。我們通過實地調查也發現極大部分住在廟内的居民都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甚至20世紀三四十年代就遷入的老住户。往昔的香火地成了幾代北京人的栖息所,和周圍的其他宅院一道成爲北京特有的胡同文化的一分子。
本卷寫作之際,北京的城市規劃正從幾十年以來的大拆大建向城市建築遺産保護轉變。筆者在2017年和2018年兩次到訪西城區青塔胡同的朝陽庵(六排十一段)。2017年院内尚有住家,存前後兩殿。2018年住家全部騰退搬遷,院内瓦礫遍地,後來加蓋的房屋均被拆除,衹剩殘破不堪的前後兩殿和兩棵古槐。據稱道觀將重建恢復。2018年,西四的雙關帝廟内的住家已經全部搬遷,整座寺廟正在修復當中。同年,占地廣闊的慈因寺的主院依然是大雜院,在衆多後來搭建的房舍中依然可以辨認出原來的天王殿、後殿和兩邊的禪堂。但是位於宫門口頭條胡同二十一號的原慈因寺西跨院則正在全面翻修,門口挂有2013年西城區普查登記文物的標牌。
搬遷居民,騰退廟房,拆除後來加蓋的建築,恢復廟貌,然後作爲文物對公衆開放。這似乎是北京城内得以幸存的寺廟的新功能。一方面我們對於歷盡滄桑的古寺終於得以修繕保護感到欣慰,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重修的廟宇衹有嶄新的建築軀殻,没有僧道信衆,没有神像禮器,没有宗教氛圍,似乎少了讓其重生的靈魂。同時,變成民宅的寺廟是20世紀後半期獨具北京特色的平民生活史的珍貴見證,如何評價其保護價值,如何避免在建築遺産保護的名義下對其破壞清除,也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
與前五卷一樣,本卷的編寫是建立在十幾年以來參與“北京内城寺廟碑刻與社會史”項目的衆多同仁卓越的工作成果的基礎之上。2004—2005年期間,在北京師範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所等院校的研究生的協助下,阮如意(Victoire Surio)曾調查過本書的部分寺廟。她的調查記録和照片是本書中珍貴的資料。時爲北京大學博士生的趙昱、桂梟抄録了本卷大部分碑文的初稿。曉松(Gil Gonzalez-Foerster)拍攝了部分寺廟的照片。法國高等實踐學院博士生曹君(Alice Crowther)與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碩士生麻榮軒承擔了滿文碑文的原文格式與拉丁文轉寫。時爲法國高等實踐學院博士生的雷陽幫助查找了明清以來北京地方史志和文人傳記中關於寺廟的資料。時爲法國高等實踐學院博士生的李緯文爲本書手繪了隆福寺與延福宫兩處重要寺廟的復原圖。另外,我們要特别感謝中央民族大學的魏建東教授和他的學生們:北京大學歷史系碩士生鴻格爾卓蘭、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碩士生額日古納,負責了本卷蒙古文和藏文碑銘文的轉寫,以及滿文碑文的校對。
北京師範大學的鞠熙教授在本卷的編寫過程中從始至終一直給與了極大的幫助。她在2017年和2018年和筆者一起實地調查寺廟。全書完稿後又進行了細緻嚴格的審閲工作,并且補寫了大高玄殿的廟志,對六排一段的財神廟也做了很大的補充。筆者在此深表謝意。
特别感謝法國高等實踐學院教授、本項目負責人吕敏女士對筆者的信任,讓筆者得此殊榮編寫叢書第六卷,這段經歷將畢生難忘。
本叢書長期的出版計劃仰賴於中華書局柴劍虹先生的慷慨幫助,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的孫彦女士與王燕來先生從項目之初即負責本書出版,景晶女士、閆悦女士審校了本卷全書,這令我們感到萬分榮幸。
“北京内城寺廟碑刻與社會史”項目以及《北京内城寺廟碑刻志》叢書,是法國遠東學院、法國高等實踐學院與北京師範大學社會學院的合作成果。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法國國家“未來投資”項目亦提供了重要資助。法國東亞文明研究中心承擔了本卷全部的出版經費。我們謹向以上機構和人員致以最誠摯的謝意。
謝玲瓊
2023年4月

内页欣赏






目  录

前 言1


六排一段1

地藏庵5

財神廟6

關帝廟8


六排二段9

法幢寺13

五聖庵15

永豐庵16

圓通寺17

關帝廟18


六排三段19

關帝廟(東四五條)23

興勝寺24

火祖廟26

延福宫42

土地廟68

關帝廟(東四二條)70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